-
公开(公告)号:CN108292746B
公开(公告)日:2021-02-23
申请号:CN201680066879.7
申请日:2016-10-24
Applicant: 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负极活性物质,其包含负极活性物质颗粒,所述负极活性物质的特征在于,前述负极活性物质颗粒含有硅化合物颗粒,所述硅化合物颗粒包含硅化合物SiOx,其中,0.5≤x≤1.6;前述硅化合物颗粒含有Li2SiO3和Li4SiO4中的至少一种以上,前述硅化合物颗粒含有镍,并且,相对于前述负极活性物质颗粒的质量,前述镍的质量为2质量ppm以上且100质量ppm以下。据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负极活性物质,其在作为二次电池的负极活性物质使用时,能够提高初始充放电特性和循环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07112532A
公开(公告)日:2017-08-29
申请号:CN201580070794.1
申请日:2015-11-13
Applicant: 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4/58 , C01B25/45 , C01B25/455 , H01G11/46 , H01M4/36 , H01M10/052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锂磷系复合氧化物碳复合体,其用于电化学器件的正极活性物质,且是所述锂磷系复合氧化物的表面覆盖有碳而成,所述锂磷系复合氧化物碳复合体的特征在于:以相对于锂磷系复合氧化物碳复合体的质量比计,使锂磷系复合氧化物碳复合体分散于超纯水中而成的溶出液中所溶出的氟离子,是500ppm以上且15000ppm以下;锂磷系复合氧化物的组成,是由通式(1)所表示:Li1‑xFe1‑zMzPO4‑aFa,其中,‑0.1≤x<1,0≤z≤1,0≤a≤4…(1),式(1)中,M表示由Mn、Ni、Co、V、Cr、Al、Nb、Ti、Cu、Zn所组成的群组中选出的1种以上的金属元素。由此,提供一种锂磷系复合氧化物碳复合体,其即便使用包含三价的原料,在用作电化学器件的正极活性物质时,也可得到高的充放电容量。
-
公开(公告)号:CN108701824B
公开(公告)日:2022-03-11
申请号:CN201780011304.X
申请日:2017-01-27
Applicant: 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负极活性物质,其包含负极活性物质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活性物质颗粒含有包含硅化合物(SiOx:0.5≤x≤1.6)的硅化合物颗粒,所述硅化合物颗粒含有Li2SiO3及Li4SiO4中的至少一种以上,所述负极活性物质颗粒在表面包含Li2CO3和LiOH,相对于所述负极活性物质颗粒的质量的所述Li2CO3的含量为0.01质量%以上、5.00质量%以下,并且相对于所述负极活性物质颗粒的质量的所述LiOH的含量为0.01质量%以上、5.00质量%以下。由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负极活性物质,将其用作二次电池的负极活性物质时,能够提高初期充放电特性及循环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08718535B
公开(公告)日:2021-08-10
申请号:CN201780012437.9
申请日:2017-02-14
Applicant: 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负极活性物质,其包含负极活性物质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活性物质颗粒含有包含硅化合物(SiOx:0.5≤x≤1.6)的硅化合物颗粒,所述硅化合物颗粒含有锂,所述负极活性物质颗粒利用TPD‑MS测定的聚亚苯基化合物和多环芳香族成分的合计含有率为1质量ppm以上、4000质量ppm以下。由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负极活性物质,其在用作锂离子二次电池的负极活性物质时,可提高循环特性和初期充放电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08292746A
公开(公告)日:2018-07-17
申请号:CN201680066879.7
申请日:2016-10-24
Applicant: 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25 , H01M4/131 , H01M4/134 , H01M4/139 , H01M4/364 , H01M4/366 , H01M4/386 , H01M4/583 , H01M4/663 , H01M10/0587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负极活性物质,其包含负极活性物质颗粒,所述负极活性物质的特征在于,前述负极活性物质颗粒含有硅化合物颗粒,所述硅化合物颗粒包含硅化合物SiOx,其中,0.5≤x≤1.6;前述硅化合物颗粒含有Li2SiO3和Li4SiO4中的至少一种以上,前述硅化合物颗粒含有镍,并且,相对于前述负极活性物质颗粒的质量,前述镍的质量为2质量ppm以上且100质量ppm以下。据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负极活性物质,其在作为二次电池的负极活性物质使用时,能够提高初始充放电特性和循环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997339A
公开(公告)日:2021-06-18
申请号:CN201980072561.3
申请日:2019-09-25
Applicant: 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负极活性物质,其为包含负极活性物质颗粒与磷酸盐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活性物质,所述负极活性物质颗粒含有硅化合物颗粒,该硅化合物颗粒包含硅化合物(SiOx:0.5≤x≤1.6),所述硅化合物颗粒含有Li2SiO3及Li2Si2O5中的至少一种以上,所述负极活性物质中,所述负极活性物质颗粒在其表面包含锂元素,通过使每单位质量所述负极活性物质颗粒所包含的、存在于所述负极活性物质颗粒表面的锂元素的摩尔量ml、与每单位质量所述负极活性物质颗粒所包含的磷元素的摩尔量mp的比满足0.02≤mp/ml≤3,能够使水性负极浆料稳定,当用作二次电池的负极活性物质时,能够提升初始充放电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08352522B
公开(公告)日:2021-04-30
申请号:CN201680067119.8
申请日:2016-10-27
Applicant: 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负极活性物质,其包含负极活性物质颗粒,所述负极活性物质的特征在于,前述负极活性物质颗粒含有硅化合物颗粒,所述硅化合物颗粒包含硅化合物SiOx,其中,0.5≤x≤1.6;前述硅化合物颗粒含有Li2SiO3和Li4SiO4中的至少一种以上,前述负极活性物质颗粒的松散堆积密度BD为0.5g/cm3以上且0.9g/cm3以下,振实密度TD为0.7g/cm3以上且1.2g/cm3以下,并且,以(TD-BD)/TD来规定的压缩度为25%以下。由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负极活性物质,其在作为二次电池的负极活性物质使用时,能够提升初始充放电特性和循环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08718535A
公开(公告)日:2018-10-30
申请号:CN201780012437.9
申请日:2017-02-14
Applicant: 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负极活性物质,其包含负极活性物质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活性物质颗粒含有包含硅化合物(SiOx:0.5≤x≤1.6)的硅化合物颗粒,所述硅化合物颗粒含有锂,所述负极活性物质颗粒利用TPD-MS测定的聚亚苯基化合物和多环芳香族成分的合计含有率为1质量ppm以上、4000质量ppm以下。由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负极活性物质,其在用作锂离子二次电池的负极活性物质时,可提高循环特性和初期充放电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08701824A
公开(公告)日:2018-10-23
申请号:CN201780011304.X
申请日:2017-01-27
Applicant: 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负极活性物质,其包含负极活性物质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活性物质颗粒含有包含硅化合物(SiOx:0.5≤x≤1.6)的硅化合物颗粒,所述硅化合物颗粒含有Li2SiO3及Li4SiO4中的至少一种以上,所述负极活性物质颗粒在表面包含Li2CO3和LiOH,相对于所述负极活性物质颗粒的质量的所述Li2CO3的含量为0.01质量%以上、5.00质量%以下,并且相对于所述负极活性物质颗粒的质量的所述LiOH的含量为0.01质量%以上、5.00质量%以下。由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负极活性物质,将其用作二次电池的负极活性物质时,能够提高初期充放电特性及循环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08463910A
公开(公告)日:2018-08-28
申请号:CN201680078179.X
申请日:2016-12-16
Applicant: 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1B33/113 , H01M4/13 , H01M4/133 , H01M4/36 , H01M4/48 , H01M4/58 , H01M4/66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负极活性物质,其包含负极活性物质颗粒,所述负极活性物质的特征在于:前述负极活性物质颗粒含有硅化合物颗粒,所述硅化合物颗粒包含硅化合物SiOx,其中,0.5≤x≤1.6,前述硅化合物颗粒含有Li2SiO3和Li4SiO4中的至少一种以上,前述负极活性物质含有2质量%以下的二氧化硅颗粒且包含二氧化硅-碳复合次级颗粒,所述二氧化硅-碳复合次级颗粒包含多个前述二氧化硅颗粒与碳,前述复合次级颗粒,其在前述复合次级颗粒中的二氧化硅或硅化合物SiOx以外的部位的至少一部分含有锂化合物,其中,0.5≤x≤1.6。由此,提供一种负极活性物质,其在作为锂离子二次电池的负极活性物质来使用时,可提升循环特性及初始充放电特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