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制植物病源真菌的倍半萜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400444A

    公开(公告)日:2019-03-01

    申请号:CN201710702128.6

    申请日:2017-08-16

    Applicant: 兰州大学

    Inventor: 武全香 李杰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类能够抑制植物病源真菌的倍半萜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进而在农业上可用来防治农作物病害。本发明还提供了层生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 AF-04)(GenBank accession number MF426031)发酵提取物中倍半萜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将PDA(Potato Dextrose Agar)培养基中的AF-04菌株切成0.5~1cm×0.5~1cm小块后接种到大米固体培养基中,恒温培养箱25~27℃静置培养30~40天,获得发酵物;将该发酵物用乙酸乙酯超声提取30~35分钟,提取液经浓缩、分离得到无色油状物,即倍半萜类化合物。

    吡喃萘醌类化合物、制备方法、组合物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6410173B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310185092.4

    申请日:2023-02-28

    Applicant: 兰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吡喃萘醌类化合物、制备方法、组合物及其应用,涉及医药技术领域,本发明从马鞭草分离获得到3个吡喃萘醌类化合物,其结构式如式I‑III所示:#imgabs0#3个所述吡喃萘醌类化合物对结肠癌细胞HCT116、脑胶质瘤细胞LN229、胃腺癌细胞SGC‑7901和肝癌细胞HepG2等肿瘤细胞均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表明所述吡喃萘醌类化合物在制备抗肿瘤药物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一种粉红螺旋聚孢霉菌株、微生物菌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6590155A

    公开(公告)日:2023-08-15

    申请号:CN202310563176.7

    申请日:2023-05-18

    Applicant: 兰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粉红螺旋聚孢霉菌株、微生物菌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涉及微生物技术领域,所述菌株为粉红螺旋聚孢霉(Clonostachys rosea)LZU‑W1,保藏编号为CGMCC NO.40534。通过采用粉红螺旋聚孢霉菌株LZU‑W1进行平板拮抗试验,结果表明其对尖孢镰刀菌、燕麦镰刀菌、锐顶镰刀菌均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将其制成微生物菌剂在基质育苗、普通农田土未作其他任何处理的情况下,能够通过抑制基质和土壤中植物病原菌的生长,有效缓解育苗和种植时作物种苗根腐病的发生,提高存苗率,对作物根、茎、叶生长具有显著的促生作用,优化了土壤的菌落生态环境,丰富了土壤有益菌群;是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生物防治剂。

    吡喃萘醌类化合物、制备方法、组合物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6410173A

    公开(公告)日:2023-07-11

    申请号:CN202310185092.4

    申请日:2023-02-28

    Applicant: 兰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吡喃萘醌类化合物、制备方法、组合物及其应用,涉及医药技术领域,本发明从马鞭草分离获得到3个吡喃萘醌类化合物,其结构式如式I‑III所示:3个所述吡喃萘醌类化合物对结肠癌细胞HCT116、脑胶质瘤细胞LN229、胃腺癌细胞SGC‑7901和肝癌细胞HepG2等肿瘤细胞均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表明所述吡喃萘醌类化合物在制备抗肿瘤药物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抑制植物病源真菌的倍半萜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400444B

    公开(公告)日:2021-07-23

    申请号:CN201710702128.6

    申请日:2017-08-16

    Applicant: 兰州大学

    Inventor: 武全香 李杰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类能够抑制植物病源真菌的倍半萜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进而在农业上可用来防治农作物病害。本发明还提供了层生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 AF‑04)(GenBank accession number MF426031)发酵提取物中倍半萜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将PDA(Potato Dextrose Agar)培养基中的AF‑04菌株切成0.5~1cm×0.5~1cm小块后接种到大米固体培养基中,恒温培养箱25~27℃静置培养30~40天,获得发酵物;将该发酵物用乙酸乙酯超声提取30~35分钟,提取液经浓缩、分离得到无色油状物,即倍半萜类化合物。

    一种粉红螺旋聚孢霉菌株、微生物菌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6590155B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310563176.7

    申请日:2023-05-18

    Applicant: 兰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粉红螺旋聚孢霉菌株、微生物菌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涉及微生物技术领域,所述菌株为粉红螺旋聚孢霉(Clonostachys rosea)LZU‑W1,保藏编号为CGMCC NO.40534。通过采用粉红螺旋聚孢霉菌株LZU‑W1进行平板拮抗试验,结果表明其对尖孢镰刀菌、燕麦镰刀菌、锐顶镰刀菌均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将其制成微生物菌剂在基质育苗、普通农田土未作其他任何处理的情况下,能够通过抑制基质和土壤中植物病原菌的生长,有效缓解育苗和种植时作物种苗根腐病的发生,提高存苗率,对作物根、茎、叶生长具有显著的促生作用,优化了土壤的菌落生态环境,丰富了土壤有益菌群;是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生物防治剂。

    一种用于制作菌棒调理剂的反应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6550265A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310574164.4

    申请日:2023-05-2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菌棒调理剂制作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用于制作菌棒调理剂的反应装置。该用于制作菌棒调理剂的反应装置包括反应桶,反应桶开口向上,反应桶的内部设置有两组揉搓件,两组揉搓件立状设置,两组揉搓件相互平行,反应桶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轨道,轨道立状设置,轨道呈D字形,且两组轨道相对称,轨道和揉搓件之间设置有驱动件,驱动件带动揉搓件沿着轨道移动,两组揉搓件的外部设置有揉搓组件和翻动组件;该一种用于制作菌棒调理剂的反应装置,本发明能够通过揉搓的方式让原料充分混合,同时在揉搓的过程中能够将水添加到原料中,在添加水的同时能对水和原料进行揉搓,使得水能够与原料充分混合,有利于提高原料混合的效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