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687452A
公开(公告)日:2024-03-12
申请号:CN202311529710.9
申请日:2023-11-16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PC: G05D23/20
Abstract: 本发明卫星控温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虚拟热容主动补偿的卫星控温装置及方法。包括舱板、隔板、内侧板、安装板、智能关节、安装点、温度敏感元件,舱板作为卫星控温装置的外侧板,隔板安装于舱板内侧,内侧板安装于隔板内侧,安装板安装于内侧板内侧,安装板的内侧设置有温度敏感元件,智能关节用于将安装板固定于内侧板上,智能关节与安装板接触位置处设置有安装点,智能关节用于通过内部的温度反馈系统控制安装点温度,以使温度敏感元件的温度在预设范围内。本发明通过牺牲能源对热容进行数字补偿,可以对频率较低的噪声信号进行抑制。本发明控温精度更高,可达μK级别,可以满足一些低频噪声特殊应用的卫星的技术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2340070B
公开(公告)日:2022-01-21
申请号:CN202011053254.1
申请日:2020-09-29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稳定度测控温系统地面试验系统设计方法,针对卫星内部高稳定度测控温系统建立地面检测试验系统。具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测温电路噪声测试:针对测温电路单板或单机,配合标准电阻进行测温噪声测试,用于标定测温电路自身的噪声水平;第二阶段,测温组件噪声测试:在完成测温电路自身噪声水平测试后,进行测温组件噪声测试,用于标定整体测温系统的噪声水平;第三阶段,测控温组件地面模拟试验:完成前两个阶段测试后,进行测控温组件地面模拟试验,在真实环境模拟下,进行高稳定度测控温体系的整体噪声测试。本发明实现了高稳定度测控温体系的地面试验。
-
公开(公告)号:CN112286255B
公开(公告)日:2021-09-24
申请号:CN202011053268.3
申请日:2020-09-29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稳定度测控温系统在轨噪声评价方法,用于高稳定度测控温体系中的测控温组件在轨飞行时的噪声评价。本发明解决了高稳定性热控需求情况下,由于温度波动的范围很窄,测温噪声的影响不可忽略,导致原有的时域温度评判标准不再适用的问题,属于航天器热控制技术领域。本发明包含时域分析评价和频域分析评价,时域评价基于统计方法中的均值及方差,用以描述正态分布下数据的偏移情况;频域评价体系基于傅里叶变换后,求得频域的功率谱密度(PSD)曲线,用以描述噪声能量在各频段下的分布情况,从而评价温度噪声在频域下对其他测量系统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2286255A
公开(公告)日:2021-01-29
申请号:CN202011053268.3
申请日:2020-09-29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稳定度测控温系统在轨噪声评价方法,用于高稳定度测控温体系中的测控温组件在轨飞行时的噪声评价。本发明解决了高稳定性热控需求情况下,由于温度波动的范围很窄,测温噪声的影响不可忽略,导致原有的时域温度评判标准不再适用的问题,属于航天器热控制技术领域。本发明包含时域分析评价和频域分析评价,时域评价基于统计方法中的均值及方差,用以描述正态分布下数据的偏移情况;频域评价体系基于傅里叶变换后,求得频域的功率谱密度(PSD)曲线,用以描述噪声能量在各频段下的分布情况,从而评价温度噪声在频域下对其他测量系统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9126877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263040.5
申请日:2024-09-1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PC: G05D23/20
Abstract: 一种主被动控温相结合的mK级超稳恒温装置及方法,属于航空航天技术领域,本发明为解决现有航天器领域恒温系统的恒温稳定度无法达到mK级的问题。本发明方案:铝箔外壳包裹在隔热结构外表面上,恒温结构置于隔热结构正中心的正方体槽内;恒温结构为中间留有槽的实心铝合金正方体块,恒温结构的外表面覆设加热薄膜,高精度测温仪的测温Ⅰ路探测头设置于恒温结构的槽内,用于探测恒温结构的实时温度,高精度测温仪的测温Ⅱ路探测头用于探测环境温度,所述恒温结构的实时温度和环境温度同时发送给恒温控制电路,恒温结构计算对应电压值驱动加热薄膜对恒温结构进行加热的温度控制,以实现恒温结构的温度达到并稳定在目标温度。
-
公开(公告)号:CN117206614B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310831875.5
申请日:2023-07-07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 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轻量化柔性高导热石墨烯导热索的制备方法,所述导热索柔性段由多层高导热石墨烯薄膜及保护性铜箔组成,导热索两端为柔性段与导热金属接头的钎焊结构。1)采用银铜钛钎料箔包覆多层石墨烯薄膜叠层两端钎焊区域并在其顶层和底层各置一层保护性铜箔,装配好后置于真空钎焊炉内,加热到银铜钛钎料钎焊温度,得到完整导热索柔性段;2)对导热金属接头进行预处理;3)将导热索柔性段与导热金属接头填充锡基钎料,装配好后置于真空钎焊炉内,加热到锡基钎料钎焊温度,得到完整的导热索。本发明石墨烯导热索采用二次钎焊的方法,显著降低了接头热应力,减少装配时间以及提高成品率,整体结合强度提高,隔振性强,产品可靠性更高,使用寿命更长。
-
公开(公告)号:CN117602108A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311529705.8
申请日:2023-11-16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航天热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极低励磁控温装置在轨供电方法及装置。包括:选择在轨供电输出的波形;选择在轨供电输出的幅值;选择在轨供电输出的频率。选择在轨供电输出的波形包括:根据极低励磁控温装置的光学平台与矢量磁力仪之间的距离和补偿功率,得到极低励磁控温装置的加热器供电方式;通过软件仿真建模得到补偿功率的布局、功率;建立仿真模型;得到加热回路;距离矢量磁力仪设定阈值范围以内的加热回路,通过正弦波供电,距离矢量磁力仪设定阈值范围以外的加热回路,通过方波供电。本发明针对当前控温系统局部励磁过强的问题提出了使用交流电供电的解决方法,形成了针对极低励磁控温装置的交流电供电设计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8873969B
公开(公告)日:2021-02-12
申请号:CN201810930652.3
申请日:2018-08-15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PC: G05D23/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分布式控温系统,包括四个以上控温仪,外围设备为综合电子系统,四个以上控温仪分别布置在对应的被控对象周边,对被控对象进行温度采集和温度调控;综合电子系统和所有控温仪均接入通讯网络,通过所述通讯网络进行信息交互。该系统中各控温仪采用分布式布局,就近安装于被控对象附近,从而有效的缩短加热回路引线的长度,降低控温仪重量;且通过通信网络进行信息交互,使其拓展性强。且系统内部采用子系统方式进行任务管理,子系统内部采用主控+远端形式,使得其重构能力强。
-
公开(公告)号:CN108873969A
公开(公告)日:2018-11-23
申请号:CN201810930652.3
申请日:2018-08-15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PC: G05D23/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分布式控温系统,包括四个以上控温仪,外围设备为综合电子系统,四个以上控温仪分别布置在对应的被控对象周边,对被控对象进行温度采集和温度调控;综合电子系统和所有控温仪均接入通讯网络,通过所述通讯网络进行信息交互。该系统中各控温仪采用分布式布局,就近安装于被控对象附近,从而有效的缩短加热回路引线的长度,降低控温仪重量;且通过通信网络进行信息交互,使其拓展性强。且系统内部采用子系统方式进行任务管理,子系统内部采用主控+远端形式,使得其重构能力强。
-
公开(公告)号:CN117877634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311637628.8
申请日:2023-12-01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PC: G16C60/00 , G16C20/30 , G06F30/20 , G06T17/00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隔热材料宽温区热导率等效拟合方法,涉及航空航天技术领域,能够获取高精度的隔热材料热导率随温度变化等效曲线,本方法通过:建立隔热材料应用仿真分析模型,获得隔热材料实际测试温度区间,选取典型温度值进行热导率测试,通过对测试结果进行迭代后处理及补充测试,获得精度满足实际使用需求的热导率随温度变化等效曲线,能够有效避免现有办法中通过经验获得相应的温度区间与计算获取热导率导致的精度不高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