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991730A
公开(公告)日:2011-03-30
申请号:CN201010538384.4
申请日:2010-11-10
Applicant: 南京中医药大学
IPC: A61K36/8888 , A61P11/06 , A61K35/50 , A61K35/64
Abstract: 一种治疗支气管哮喘抗复发的中药复方制剂,它是由黄芪、紫河车、山萸肉、五味子、仙灵脾、姜半夏、款冬、露蜂房、僵蚕和桃仁为原料,按重量比例配制而成。本复方制剂为汤剂、片剂、颗粒剂及软胶囊剂、硬胶囊剂。本发明根据长期的临床实践,提出肺脾肾亏虚、风痰伏肺为支气管哮喘非急性发作期的基本病机。为此确立补益肺肾、祛风化痰法为支气管哮喘非急性发作期的基本大法,采用补益肺肾、祛风涤痰之品,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抗复发的药物。各组份配比科学合理,通过药理实验表明,本发明提供的中药复方具有补益肺肾,扶正固本,并能祛风化痰,降气平喘功效,具有标本兼治及预防支气管哮喘复发的功效,且长期使用无不良反应。
-
公开(公告)号:CN117238437A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2311273965.3
申请日:2023-09-28
Applicant: 南京中医药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知识图谱的病情诊断辅助方法及系统,涉及病情诊断辅助技术,包括:获取待分析语句,根据预设的知识抽取模块,确定文义信息,结合注意力分配机制,得到标签序列,结合预先引入的全局特征,确定医学实体,根据预设的初始医学图谱,确定第一实体节点,根据初始医学图谱得到连接边,基于连接边和动态权重分配算法确定第一融合图谱,对第一实体节点进行更新,得到第二实体节点,根据第二实体节点,连接边和第一融合图谱进行医学知识融合,得到融合知识图谱,基于患者基本信息和用药历史信息,结合预设的用药推荐模型,确定第一输出特征和第二输出特征,将第一输出特征和第二输出特征进行非线性结合,确定推荐用药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13440564A
公开(公告)日:2021-09-28
申请号:CN202110820679.9
申请日:2021-07-20
Applicant: 南京中医药大学
IPC: A61K36/804 , A61P1/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肝硬化的中药组合物,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紫草8‑12份、丹皮8‑12份、赤芍12‑18份、生地黄18‑22份、三七粉3‑8份、苍术8‑12份、黄柏8‑12份,苦参8‑12份、垂盆草25‑35份。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所述治疗肝硬化的中药组合物以清化湿热瘀毒法为指导,以具有凉血化瘀散结、利胆泄热功效的紫草、三七为君药,以具有清化湿热的苍术、黄柏、苦参、垂盆草为臣药,与凉血化瘀法配伍又能燥湿泻浊,寓有“治肝理肠”之功;以具有滋阴燥湿、滋肾健脾功效的生地黄为佐药,以丹皮、芍药为使药,以湿热瘀毒互结复合病机致病特点,采用清化湿热瘀毒法祛邪为主,兼顾调理肝脾肾三脏以扶正达到治疗肝硬化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4404549A
公开(公告)日:2022-04-29
申请号:CN202210116180.4
申请日:2022-01-29
Applicant: 南京中医药大学
IPC: A61K36/9066 , A61P1/04 , A61K35/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太子参10‑30份、麦冬10‑30份、石斛10‑30份、川连2‑10份、吴茱萸1‑5份、法半夏10‑30份、黄芩3‑10份、白芍10‑30份、郁金10‑30份、厚朴花2‑10份、白残花2‑10份、莪术10‑30份、九香虫1‑6份,炙甘草3‑10份。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所述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为纯中药方剂,临床疗效好,加以现代药理毒理运用中药养阴益胃、解毒化瘀之功,促进脏腑功能恢复,毒副作用小,此外其药源广、成本低,对进一步提高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降低胃癌的发病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4404549B
公开(公告)日:2022-11-29
申请号:CN202210116180.4
申请日:2022-01-29
Applicant: 南京中医药大学
IPC: A61K36/9066 , A61P1/04 , A61K35/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太子参10‑30份、麦冬10‑30份、石斛10‑30份、川连2‑10份、吴茱萸1‑5份、法半夏10‑30份、黄芩3‑10份、白芍10‑30份、郁金10‑30份、厚朴花2‑10份、白残花2‑10份、莪术10‑30份、九香虫1‑6份,炙甘草3‑10份。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所述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为纯中药方剂,临床疗效好,加以现代药理毒理运用中药养阴益胃、解毒化瘀之功,促进脏腑功能恢复,毒副作用小,此外其药源广、成本低,对进一步提高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降低胃癌的发病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1721572B
公开(公告)日:2011-05-25
申请号:CN200910264139.6
申请日:2009-12-30
Applicant: 南京中医药大学
Abstract: 一种治疗出血性中风的中药复方制剂,它是由大黄、水牛角、赤芍、丹皮、生地、广地龙、参三七、石菖蒲为原料,按重量比例配制而成。本复方制剂为汤剂、合剂、口服液、颗粒剂及注射剂。本发明根据周仲瑛教授长期的临床实践,提出瘀热阻窍、络损血溢为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基本病机。为此确立凉血通瘀法,由于瘀热阻窍与阳明通降失司有关,故凉血散瘀又以通降为要。故采用凉血化瘀、通腑泄热之品,用于治疗出血性中风的药物。
-
公开(公告)号:CN101721572A
公开(公告)日:2010-06-09
申请号:CN200910264139.6
申请日:2009-12-30
Applicant: 南京中医药大学
Abstract: 一种治疗出血性中风的中药复方制剂,它是由大黄、水牛角、赤芍、丹皮、生地、广地龙、参三七、石菖蒲为原料,按重量比例配制而成。本复方制剂为汤剂、合剂、口服液、颗粒剂及注射剂。本发明根据周仲瑛教授长期的临床实践,提出瘀热阻窍、络损血溢为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基本病机。为此确立凉血通瘀法,由于瘀热阻窍与阳明通降失司有关,故凉血散瘀又以通降为要。故采用凉血化瘀、通腑泄热之品,用于治疗出血性中风的药物。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