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062412A
公开(公告)日:2014-09-24
申请号:CN201410306749.9
申请日:2014-06-30
Applicant: 南京中医药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判断被动皮肤过敏反应试验的综合评价方法,具体方法包括:被动皮肤过敏反应注射抗原后(1)肉眼观察注射抗原后的大鼠一般症状表现;(2)计算大鼠在注射抗原后的足趾肿胀度;(3)取血观察大鼠血液及生化指标;(4)处死大鼠,观察大鼠背部皮肤是否出现蓝斑,并检测大鼠皮肤、足趾、双耳以及血液的OD值。
-
公开(公告)号:CN104623388B
公开(公告)日:2018-08-21
申请号:CN201510113250.0
申请日:2015-03-13
Applicant: 南京中医药大学
IPC: A61K36/899 , A61P37/02 , A61K35/3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药组合物,它由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制成:水牛角片15‑30份,白花蛇舌草20‑30份,生地10‑20份,连翘10‑15份,白芍10‑20份,丹皮10‑20份,秦艽10‑15份,白茅根15‑20份,炒白术10‑15份。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配方具有良好的抑制自身抗体产生、免疫复合物形成、抑制Ⅲ型变态反应,镇痛、抗炎作用,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并且效果优于前期研究的狼疮清颗粒,而且组方精简,药量减少,去除了方中有毒中药青风藤,因此本发明配方较之前狼疮清颗粒从安全有效角度考虑具有较大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05169291A
公开(公告)日:2015-12-23
申请号:CN201510724280.5
申请日:2015-10-27
Applicant: 南京中医药大学
IPC: A61K36/9066 , A61P25/24 , A61K31/04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药复方制剂,该中药复方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丹参26-30重量份,石菖蒲16-20重量份,川芎13-15重量份,柴胡8-10重量份,广郁金8-10重量份,茯神12-16重量份,香附8-12重量份,枳壳8-10重量份,青皮5-7重量份,红花8-10重量份,桃仁8-10重量份,当归8-10重量份,竹茹8-10重量份,冰片1-3重量份,甘草4-6重量份,并公开了制备方法及在制备治疗卒中后抑郁症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对卒中后抑郁症的行为学具有改善作用,而且这一作用和调节脑内相关神经因子有关,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复方制剂工艺控制简单,生物利用度高,药效明显,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02225153A
公开(公告)日:2011-10-26
申请号:CN201110155223.1
申请日:2011-06-10
Applicant: 南京中医药大学
IPC: A61K36/8969 , A61P37/02 , A61K35/32 , A61K35/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药组合物,它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水牛角12~30份,生地黄9~15份,白花蛇舌草10~30份,漏芦5~10份,牡丹皮6~12份,赤芍6~12份,炙僵蚕5~10份,秦艽3~10份,青风藤6~15份,制黄精9~15份,炒白术6~12份,陈皮3~9份。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化瘀、滋养阴液、扶正祛邪功效,可以缓解红斑狼疮病人发热(体温38℃以下)、皮损、关节痛、脱发、雷诺氏现象、光过敏、月经不调、口干、盗汗等症状,恢复血常规及主要免疫学指标的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1721572B
公开(公告)日:2011-05-25
申请号:CN200910264139.6
申请日:2009-12-30
Applicant: 南京中医药大学
Abstract: 一种治疗出血性中风的中药复方制剂,它是由大黄、水牛角、赤芍、丹皮、生地、广地龙、参三七、石菖蒲为原料,按重量比例配制而成。本复方制剂为汤剂、合剂、口服液、颗粒剂及注射剂。本发明根据周仲瑛教授长期的临床实践,提出瘀热阻窍、络损血溢为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基本病机。为此确立凉血通瘀法,由于瘀热阻窍与阳明通降失司有关,故凉血散瘀又以通降为要。故采用凉血化瘀、通腑泄热之品,用于治疗出血性中风的药物。
-
公开(公告)号:CN101721572A
公开(公告)日:2010-06-09
申请号:CN200910264139.6
申请日:2009-12-30
Applicant: 南京中医药大学
Abstract: 一种治疗出血性中风的中药复方制剂,它是由大黄、水牛角、赤芍、丹皮、生地、广地龙、参三七、石菖蒲为原料,按重量比例配制而成。本复方制剂为汤剂、合剂、口服液、颗粒剂及注射剂。本发明根据周仲瑛教授长期的临床实践,提出瘀热阻窍、络损血溢为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基本病机。为此确立凉血通瘀法,由于瘀热阻窍与阳明通降失司有关,故凉血散瘀又以通降为要。故采用凉血化瘀、通腑泄热之品,用于治疗出血性中风的药物。
-
公开(公告)号:CN106616377A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611183199.1
申请日:2016-12-20
Applicant: 青海源兴实业有限公司 , 南京中医药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K36/899 , A23V2002/00 , A61K36/48 , A61K36/815 , A23V2200/322 , A23V2200/3262 , A23V2250/6422 , A23V2250/5114 , A23V2250/5072 , A61K2300/00
Abstract: 一种复方蚕豆粉,其配方是由蚕豆、青稞、枸杞子、木糖醇、果胶、麦芽糊精组成,通过清洗、烘干、按比例混合粉碎,然后进行挤压膨化、粉碎、调味混合、灭菌,包装即得到成品。该保健品具有辅助降血脂,改善记忆,抗帕金森症功能的作用,适用于高血脂症危险者,记忆功能减退者,帕金森症患者。
-
公开(公告)号:CN102225153B
公开(公告)日:2012-09-05
申请号:CN201110155223.1
申请日:2011-06-10
Applicant: 南京中医药大学
IPC: A61K36/8969 , A61P37/02 , A61K35/32 , A61K35/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药组合物,它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水牛角12~30份,生地黄9~15份,白花蛇舌草10~30份,漏芦5~10份,牡丹皮6~12份,赤芍6~12份,炙僵蚕5~10份,秦艽3~10份,青风藤6~15份,制黄精9~15份,炒白术6~12份,陈皮3~9份。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化瘀、滋养阴液、扶正祛邪功效,可以缓解红斑狼疮病人发热(体温38℃以下)、皮损、关节痛、脱发、雷诺氏现象、光过敏、月经不调、口干、盗汗等症状,恢复血常规及主要免疫学指标的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4623388A
公开(公告)日:2015-05-20
申请号:CN201510113250.0
申请日:2015-03-13
Applicant: 南京中医药大学
IPC: A61K36/899 , A61P37/02 , A61K35/3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药组合物,它由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制成:水牛角片15-30份,白花蛇舌草20-30份,生地10-20份,连翘10-15份,白芍10-20份,丹皮10-20份,秦艽10-15份,白茅根15-20份,炒白术10-15份。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配方具有良好的抑制自身抗体产生、免疫复合物形成、抑制Ⅲ型变态反应,镇痛、抗炎作用,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并且效果优于前期研究的狼疮清颗粒,而且组方精简,药量减少,去除了方中有毒中药青风藤,因此本发明配方较之前狼疮清颗粒从安全有效角度考虑具有较大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01991730A
公开(公告)日:2011-03-30
申请号:CN201010538384.4
申请日:2010-11-10
Applicant: 南京中医药大学
IPC: A61K36/8888 , A61P11/06 , A61K35/50 , A61K35/64
Abstract: 一种治疗支气管哮喘抗复发的中药复方制剂,它是由黄芪、紫河车、山萸肉、五味子、仙灵脾、姜半夏、款冬、露蜂房、僵蚕和桃仁为原料,按重量比例配制而成。本复方制剂为汤剂、片剂、颗粒剂及软胶囊剂、硬胶囊剂。本发明根据长期的临床实践,提出肺脾肾亏虚、风痰伏肺为支气管哮喘非急性发作期的基本病机。为此确立补益肺肾、祛风化痰法为支气管哮喘非急性发作期的基本大法,采用补益肺肾、祛风涤痰之品,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抗复发的药物。各组份配比科学合理,通过药理实验表明,本发明提供的中药复方具有补益肺肾,扶正固本,并能祛风化痰,降气平喘功效,具有标本兼治及预防支气管哮喘复发的功效,且长期使用无不良反应。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