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335213B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111359465.2
申请日:2021-11-17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H01L31/0352 , H01L21/027 , B82Y4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绝缘衬底上制备高精度、大面积纳米结构的方法,在旋涂的电子束胶层与即将用于制备成微纳结构的薄膜层之间引入一层或多层导电层,增大电子束曝光过程中高能电子的释放速率,减小局域电场,从而有效避免大量电荷累积在绝缘衬底表面,为后续进一步制备出具有小尺寸、高密度以及大面积微纳结构的纳米电子器件奠定了一定的技术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2577613B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2011205369.8
申请日:2020-11-02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蝴蝶结天线耦合的太赫兹探测器,包括:硅衬底、二氧化硅支撑层、六氮五铌薄膜热敏层、电极层,所述二氧化硅支撑层生长在所述硅衬底上,所述六氮五铌薄膜热敏层生长在所述二氧化硅支撑层上,形成六氮五铌纳米桥结构,所述电极层兼作耦合天线,包括两组电极和蝴蝶结天线,位于所述六氮五铌薄膜热敏层上,所述蝴蝶结天线末端分别与一组电极相连,蝴蝶结天线尖端和所述六氮五铌纳米桥两端直接相连。本发明中的热敏薄膜探测单元尺寸在一百纳米以下,其与天线尖端接触部分尺寸也在一百纳米以下,通过天线与六氮五铌薄膜的接触连接形状设计将器件的热导减少至极限水平,显著提高了器件的灵敏度和响应速度。
-
公开(公告)号:CN110862088B
公开(公告)日:2020-11-13
申请号:CN201911046950.7
申请日:2019-10-30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高深宽比的硅纳米针阵列的制备方法,在硅衬底上旋涂MMA和PMMA A2双层光刻胶;对涂覆MMA和PMMA A2双层光刻胶的硅衬底进行电子束曝光,在硅衬底上制作抗蚀剂图形;对形成抗蚀剂图形的硅衬底进行电子束蒸发,在硅衬底上沉积一层Al薄膜;对沉积Al薄膜后的硅衬底进行剥离,得到沉积在硅衬底上的Al薄膜阵列,为后续ICP刻蚀工艺提供掩膜;对覆盖Al掩膜的硅衬底进行ICP硅刻蚀,制作硅纳米针阵列结构。通过本发明工艺流程能够稳定地获得超高深宽比的硅纳米针阵列结构,单个硅纳米针形态良好,侧壁光滑,最小针尖直径达到10nm,深宽比可达1450。
-
公开(公告)号:CN110862088A
公开(公告)日:2020-03-06
申请号:CN201911046950.7
申请日:2019-10-30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高深宽比的硅纳米针阵列的制备方法,在硅衬底上旋涂MMA和PMMA A2双层光刻胶;对涂覆MMA和PMMA A2双层光刻胶的硅衬底进行电子束曝光,在硅衬底上制作抗蚀剂图形;对形成抗蚀剂图形的硅衬底进行电子束蒸发,在硅衬底上沉积一层Al薄膜;对沉积Al薄膜后的硅衬底进行剥离,得到沉积在硅衬底上的Al薄膜阵列,为后续ICP刻蚀工艺提供掩膜;对覆盖Al掩膜的硅衬底进行ICP硅刻蚀,制作硅纳米针阵列结构。通过本发明工艺流程能够稳定地获得超高深宽比的硅纳米针阵列结构,单个硅纳米针形态良好,侧壁光滑,最小针尖直径达到10nm,深宽比可达1450。
-
公开(公告)号:CN114649204A
公开(公告)日:2022-06-21
申请号:CN202210254670.0
申请日:2022-03-15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H01L21/28 , H01L21/027 , B82Y40/0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亚10 nm间隙电极对的制备方法,根据三角形电极对尖端角度不同将电极对尖端设计为交叠/零间距/不交叠等结构;通过电子束光刻得到电极对图案,利用电子束蒸发系统沉积金属;将沉积金属后的电极对放置在SEM中进行热处理,通过电子束的辐照热效应调节电极对顶角间的间距,从而得到亚10 nm间隙电极对。本发明中的制备方法简单易操作,而且可以在观察电极对形貌的同时可控地调节电极对间隙,得到想要的电极对间距,完全克服了当前亚10 nm间隙电极对尖端相互粘连和间隙尺寸难于精确控制的制备工艺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12577613A
公开(公告)日:2021-03-30
申请号:CN202011205369.8
申请日:2020-11-02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蝴蝶结天线耦合的太赫兹探测器,包括:硅衬底、二氧化硅支撑层、六氮五铌薄膜热敏层、电极层,所述二氧化硅支撑层生长在所述硅衬底上,所述六氮五铌薄膜热敏层生长在所述二氧化硅支撑层上,形成六氮五铌纳米桥结构,所述电极层兼作耦合天线,包括两组电极和蝴蝶结天线,位于所述六氮五铌薄膜热敏层上,所述蝴蝶结天线末端分别与一组电极相连,蝴蝶结天线尖端和所述六氮五铌纳米桥两端直接相连。本发明中的热敏薄膜探测单元尺寸在一百纳米以下,其与天线尖端接触部分尺寸也在一百纳米以下,通过天线与六氮五铌薄膜的接触连接形状设计将器件的热导减少至极限水平,显著提高了器件的灵敏度和响应速度。
-
公开(公告)号:CN114335213A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111359465.2
申请日:2021-11-17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H01L31/0352 , H01L21/027 , B82Y4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绝缘衬底上制备高精度、大面积纳米结构的方法,在旋涂的电子束胶层与即将用于制备成微纳结构的薄膜层之间引入一层或多层导电层,增大电子束曝光过程中高能电子的释放速率,减小局域电场,从而有效避免大量电荷累积在绝缘衬底表面,为后续进一步制备出具有小尺寸、高密度以及大面积微纳结构的纳米电子器件奠定了一定的技术基础。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