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压电效应的测力减振刀柄

    公开(公告)号:CN116551047A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310723472.9

    申请日:2023-06-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数控机床传感测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压电效应的测力减振刀柄,包括:刀柄、信号处理模块、主被动减振结合模块、测力模块和铣刀刀头,所述信号处理模块可拆卸式固定连接在刀柄上,所述主被动减振结合模块可拆卸式固定连接在刀柄底端用于铣刀的主动或被动减振,所述测力模块固定连接在主被动减振结合模块的外表面用于测量铣刀铣削力,所述铣刀刀头可拆卸式固定连接在主被动减振结合模块的底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实现刀具状态数据远程传输并实时监控同时能够实现刀具的主动和被动减振的测力减振刀柄。

    一种用于超声辅助铣削的扭振刀具平台及其测试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769693A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2210443099.7

    申请日:2022-04-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超声辅助铣削的扭振刀具平台及其测试系统,包括:压电换能器阵列、节面夹持座、刀具主平台、压电换能器安装座、低频振动质量块、电主轴、电磁电动机、信号发生器、功率放大器、刀具,压电换能器阵列采用多个纵振压电换能器,信号发生器、功率放大器、纵振压电换能器依次连接,纵振压电换能器的纵振节面通过节面夹持座与压电换能器安装座固定连接,压电换能器安装座与刀具主平台固定连接,刀具主平台的上方固定连接刀具,刀具主平台的下方固定连接电主轴,电主轴与电磁电动机连接。该扭振刀具平台提升了加工效果,并能够进行能量的储存与传递;通过测试系统实时、准确的监测扭振刀具平台的动态特性与工作状态。

    一种夹钳式惯性压电直线电机

    公开(公告)号:CN112104258B

    公开(公告)日:2021-08-31

    申请号:CN202010964410.3

    申请日:2020-09-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夹钳式惯性压电直线电机,包括定子固定框和输出杆,定子固定框为中空结构,定子固定框两端分别连接左杠杆和右杠杆,左杠杆和右杠杆上下两端分别水平设置有上夹钳块和下夹钳块,两个下夹钳块之间放置有楔块;定子固定框内设置有环形叠层压电陶瓷,环形叠层压电陶瓷的上端抵靠在定子固定框上端的内表面,环形叠层压电陶瓷的下端抵靠在楔块上端,输出杆向下依次穿过定子固定框、环形叠层压电陶瓷、楔块,输出杆下端伸出楔块。本发明的惯性压电直线电机中的定子采用了夹钳式结构,左右杠杆可以调整,满足不同的精度需求;同时夹钳式结构可以在实现高精度的同时通过增大工作时夹钳与输出杆间的正压力与摩擦力来提高输出推力。

    基于成像技术的RV减速器摆线轮制造误差快速检测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074664A

    公开(公告)日:2021-07-06

    申请号:CN202110335628.7

    申请日:2021-03-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成像技术的RV减速器摆线轮制造误差快速检测系统,包括成像模块、图像处理模块、误差求解模块、结果显示模块和数据存储模块;成像模块包括光源、变焦镜头、CMOS成像传感器、数据传输单元以及通信单元,图像处理模块包括相机标定单元、图像预处理单元、边缘检测与特征提取单元、像素级坐标提取单元;误差求解模块包括像素坐标转化单元、齿廓对比单元和误差计算单元;结果显示模块包括数据、表格以及图形显示;数据存储模块包括本地数据库单元和云数据库单元。本发明实现了RV减速器摆线轮非接触式高精度快速检测,并且全流程数据自动存入本地数据库和上传云数据库,对RV减速器制造、装配工艺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成像技术的RV减速器摆线轮制造误差快速检测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074664B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110335628.7

    申请日:2021-03-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成像技术的RV减速器摆线轮制造误差快速检测系统,包括成像模块、图像处理模块、误差求解模块、结果显示模块和数据存储模块;成像模块包括光源、变焦镜头、CMOS成像传感器、数据传输单元以及通信单元,图像处理模块包括相机标定单元、图像预处理单元、边缘检测与特征提取单元、像素级坐标提取单元;误差求解模块包括像素坐标转化单元、齿廓对比单元和误差计算单元;结果显示模块包括数据、表格以及图形显示;数据存储模块包括本地数据库单元和云数据库单元。本发明实现了RV减速器摆线轮非接触式高精度快速检测,并且全流程数据自动存入本地数据库和上传云数据库,对RV减速器制造、装配工艺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一种大推力惯性压电直线电机

    公开(公告)号:CN112104257A

    公开(公告)日:2020-12-18

    申请号:CN202010964400.X

    申请日:2020-09-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推力惯性压电直线电机,包括支座块和直线滑台,所述支座块中间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放置有可上下椭圆运动的定子机构,所述直线滑台下表面一体连接有两个突起,两个突起之间设置有陶瓷条,所述陶瓷条位于定子机构上方并与运动状态下的定子机构相接触,所述直线滑台可在定子机构的带动下前后移动。本发明采用对称柔铰结构,加工装配方便,采用菱形柔铰结构在保持高精度的同时有效增大了滑台推力。通过在对称布置的叠层压电陶瓷上施加特定的激励电压信号,可以实现两种不同模式的稳定作动。

    一种基于叠层压电陶瓷的纤维推出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728744B

    公开(公告)日:2020-02-21

    申请号:CN201910061558.3

    申请日:2019-01-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叠层压电陶瓷的纤维推出装置及其工作方法,该装置包括压电微位移输出单元、手动调节微动平台、L型连接块Ⅰ、L型连接块Ⅱ、底座;所述L型连接块Ⅱ、L型连接块Ⅰ、手动调节微动平台依次布置于底座上,且L型连接块Ⅱ的工作面上布置有纤维玻片;所述压电微位移单元通过螺钉与手动调节微动平台的调节螺纹面固定,且压电微位移单元采用叠层压电陶瓷为作动元件,通过顶针对准L型连接块Ⅱ的工作面用于推出纤维。本发明采用压电微位移输出机构,在输出方向上提供适合推力、较大行程、微米级精度的运动,输出高精度位移作动,及时反馈采集界面结合力情况,从而实现单根纤维的高效推出以及纤维推出过程中界面结合力的精准测量。

    一种非接触式微颗粒操控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345264A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2210104788.5

    申请日:2022-01-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接触式微颗粒操控装置,包括压电片、振动片单元和固定单元,压电片的数量为N,N为大于等于3的自然数;所述振动片单元包括振动单元本体和N片振动片,固定单元一端与振动单元本体固定,固定单元的另一端与外部装置固定,振动片固定于振动单元本体的表面,每个振动片表面上固定一片压电片,在外部激励下每片压电片的主振方向为沿压电片垂直方向或长度方向,压电片带动振动片振动,在振动片端部产生声流场实现微颗粒的聚集、移动、分离等操控。本发明利用特定结构的装置与声流场实现微颗粒操控,可用于微米、纳米级颗粒的非接触式操控,避免二次污染,结构简单,容易实现。

    一种空间站的机械臂装置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589650A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411797799.1

    申请日:2024-12-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间站的机械臂装置,包括导轨、滑块机构和第一压电堆栈,第一压电堆栈设置于导轨的端部,用于驱动导轨沿导轨轴向进行来回移动,数个滑块机构分别滑动设置在导轨上,滑块机构包括壳体、第二压电堆栈和陶瓷块,壳体与导轨滑动连接,第二压电堆栈通过壳体安装于导轨一侧,第二压电堆栈用于连接并驱动所述陶瓷块抵紧导轨的侧壁或与导轨分离。本发明通过控制第一压电堆栈驱动导轨沿导轨轴向进行来回振动,同时控制第二压电堆栈产生垂直于导轨的振动,进而控制滑块机构的陶瓷块按需抵紧或松开与导轨侧壁的连接,从而实现滑块机构在导轨上的来回滑动;第一压电堆栈和第二压电堆栈在电磁干扰较大的环境中仍能正常工作。

    一种非接触式微颗粒操控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345264B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210104788.5

    申请日:2022-01-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接触式微颗粒操控装置,包括压电片、振动片单元和固定单元,压电片的数量为N,N为大于等于3的自然数;所述振动片单元包括振动单元本体和N片振动片,固定单元一端与振动单元本体固定,固定单元的另一端与外部装置固定,振动片固定于振动单元本体的表面,每个振动片表面上固定一片压电片,在外部激励下每片压电片的主振方向为沿压电片垂直方向或长度方向,压电片带动振动片振动,在振动片端部产生声流场实现微颗粒的聚集、移动、分离等操控。本发明利用特定结构的装置与声流场实现微颗粒操控,可用于微米、纳米级颗粒的非接触式操控,避免二次污染,结构简单,容易实现。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