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纤维素-多巴胺/碳纳米管导电纤维的电热丝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1491405A

    公开(公告)日:2020-08-04

    申请号:CN202010320640.6

    申请日:2020-04-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纤维素-多巴胺/碳纳米管导电纤维的电热丝及其应用。利用湿法纺丝的方法,以多巴胺(DA)修饰的羧甲基纤维素(CMC)作为纤维骨架,以碳纳米管(CNT)作为导电填充料,制备了基于DACMC/CNT导电纤维,并进一步编织成电热丝。由导电纤维编织成的电热丝具有应变敏感性高、升温速度快、耐湿性强的特点,有望作为编织材料应用于可穿戴电子设备服务于保健电热装置、加热纺织品、人体健康监测和人机交互界面。本发明的原料来源丰富,成本低廉,制备工艺简单,可实施性强,在软机器人技术、柔性能源器件等领域的应用存在巨大潜力。

    基于纤维素-多巴胺/碳纳米管导电纤维的电热丝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1491405B

    公开(公告)日:2021-11-02

    申请号:CN202010320640.6

    申请日:2020-04-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纤维素‑多巴胺/碳纳米管导电纤维的电热丝及其应用。利用湿法纺丝的方法,以多巴胺(DA)修饰的羧甲基纤维素(CMC)作为纤维骨架,以碳纳米管(CNT)作为导电填充料,制备了基于DACMC/CNT导电纤维,并进一步编织成电热丝。由导电纤维编织成的电热丝具有应变敏感性高、升温速度快、耐湿性强的特点,有望作为编织材料应用于可穿戴电子设备服务于保健电热装置、加热纺织品、人体健康监测和人机交互界面。本发明的原料来源丰富,成本低廉,制备工艺简单,可实施性强,在软机器人技术、柔性能源器件等领域的应用存在巨大潜力。

    基于纤维素-多巴胺/碳纳米管导电纤维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1485298B

    公开(公告)日:2022-07-05

    申请号:CN202010320653.3

    申请日:2020-04-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纤维素‑多巴胺/碳纳米管导电纤维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利用湿法纺丝的方法,以被多巴胺(DA)修饰的羧甲基纤维素(CMC)作为纤维骨架,以碳纳米管(CNT)作为导电填充料,制备了基于纤维素‑多巴胺/碳纳米管导电纤维,并进一步将其制成柔性传感器。由导电纤维组装的柔性传感器具有高柔韧性、高力学性能、高导电性和应变敏感性的特点,有望作为一种新型的可穿戴电子设备服务于未来机器人、义肢使用者和人体实时运动探测设备。本发明的原料来源丰富,成本低廉,制备工艺简单,可实施性强,在可穿戴电子器件、柔性能源器件等领域的应用存在巨大潜力。

    基于纤维素-多巴胺/碳纳米管导电纤维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1485298A

    公开(公告)日:2020-08-04

    申请号:CN202010320653.3

    申请日:2020-04-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纤维素-多巴胺/碳纳米管导电纤维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利用湿法纺丝的方法,以被多巴胺(DA)修饰的羧甲基纤维素(CMC)作为纤维骨架,以碳纳米管(CNT)作为导电填充料,制备了基于纤维素-多巴胺/碳纳米管导电纤维,并进一步将其制成柔性传感器。由导电纤维组装的柔性传感器具有高柔韧性、高力学性能、高导电性和应变敏感性的特点,有望作为一种新型的可穿戴电子设备服务于未来机器人、义肢使用者和人体实时运动探测设备。本发明的原料来源丰富,成本低廉,制备工艺简单,可实施性强,在可穿戴电子器件、柔性能源器件等领域的应用存在巨大潜力。

    一种用于制备甲壳素纤维的研磨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8531118U

    公开(公告)日:2023-02-28

    申请号:CN202221649156.9

    申请日:2022-06-2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材料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用于制备甲壳素纤维的研磨装置,包括研磨机主体,所述研磨机主体的一侧设置有研磨罐,所述研磨罐的顶部连通有储料罐,所述研磨罐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出料斗,且出料斗与研磨罐的内腔连通。本实用新型具备便于调节使用,能够有效提升甲壳素物料剪切效果的优点,可以灵活调节磨盘之间的距离,使得剪切作用力能够在微观尺度上将甲壳素解纤,制备微纳米纤维,解决了目前制备甲壳素纤维使用的研磨装置功能较为简单,通常无法调节磨盘之间的距离,导致甲壳素物料的剪切效果不佳,从而难以得到符合使用标准的微纳米甲壳素纤维的问题,进一步提升了研磨装置的工作效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