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201530A
公开(公告)日:2013-07-10
申请号:CN201180052380.8
申请日:2011-10-28
Applicant: 大丰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滑动轴承,其在轴承面(1)上具备中央部分与边缘部分。在上述中央部分与边缘部分分别形成凹凸部,上述中央部分的凸部(1A)的顶点的平均高度被设定成比边缘部分的凸部(1B)的顶点的平均高度低。进而,上述中央部分的凹凸部(1A)的平均高度(Lh)与边缘部分的凹凸部(1B)的平均高度(LH)被设定成相同高度。上述中央部分也可以形成为平坦面。能在不牺牲磨合性、载荷容量的情况下谋求摩擦的降低。
-
公开(公告)号:CN102597553A
公开(公告)日:2012-07-18
申请号:CN201080048603.9
申请日:2010-10-04
Applicant: 大丰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C9/04 , F16C17/022 , F16C17/246 , F16C33/105 , F16C33/1065
Abstract: 本发明的滑动轴承(1)把一对对开轴承(11、12)的对接面(11A、12A)对接成圆筒状。在与上述对接面(11A、12A)的内周边(4)相邻的滑动面(3)上形成相对于滑动轴承(1)的轴向倾斜的2条异物排出槽(5、5’)。当在滑动面(3)上供给润滑油时,混入该润滑油的异物(6)被上述异物排出槽(5、5’)捕捉,然后,从在端面(7、8)开口的端部(5A、5B(5A’、5B’))朝滑动轴承(1)的外部被排出。可以提供异物排出性良好的滑动轴承(1)。
-
公开(公告)号:CN103201530B
公开(公告)日:2015-09-09
申请号:CN201180052380.8
申请日:2011-10-28
Applicant: 大丰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滑动轴承,其在轴承面(1)上具备中央部分与边缘部分。在上述中央部分与边缘部分分别形成凹凸部,上述中央部分的凸部(1A)的顶点的平均高度被设定成比边缘部分的凸部(1B)的顶点的平均高度低。进而,上述中央部分的凹凸部(1A)的平均高度(Lh)与边缘部分的凹凸部(1B)的平均高度(LH)被设定成相同高度。上述中央部分也可以形成为平坦面。能在不牺牲磨合性、载荷容量的情况下谋求摩擦的降低。
-
公开(公告)号:CN102472320B
公开(公告)日:2015-01-14
申请号:CN201080033477.X
申请日:2010-07-06
Applicant: 大丰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C33/1065 , F16C9/04 , F16C17/022 , F16C17/246 , F16C33/105 , F16C33/1055
Abstract: 滑动轴承(1)由一对对开轴承(11、12)形成圆筒状。在对开轴承(11、12)的对接面(11A、12A)的内周缘形成由凹部构成的集尘室(4),并且,从该集尘室(4)连续地在滑动面上形成异物排出槽(5、5’)。在向集尘室(4)供应润滑油时,混入到该润滑油中的异物(6)被上述集尘室(4)捕捉,之后,经由上述异物排出槽(5、5’)被高效地排出到滑动轴承(1)的外部。可以提供异物排出性能良好的滑动轴承(1)。
-
公开(公告)号:CN102472319A
公开(公告)日:2012-05-23
申请号:CN201080033476.5
申请日:2010-07-06
Applicant: 大丰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C33/105 , F16C9/04 , F16C17/022 , F16C17/246 , F16C33/1055 , F16C33/108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轴承装置,在该轴承装置中,滑动轴承(4)通过使一对半轴承(11、12)的对接面(11A、12A)对接而形成为圆筒状。在上述对接面(11A、12A)的位置,以与曲柄销(3)的供油孔(3A)的移动轨迹重叠的方式形成有半径方向的贯通孔(7),而且以与该贯通孔(7)连通的方式在滑动轴承(4)的外周面形成有轴向的异物排出槽(8)。在曲柄销(3)旋转时,能够从上述供油孔(3A)直接向上述贯通孔(7)供给润滑油。包含在该润滑油中的异物(15)在通过贯通孔(7)内之后经由异物排出槽(8)向滑动轴承(4)的外部排出。能够提供一种异物排出性良好的滑动轴承(4)。
-
公开(公告)号:CN102782350B
公开(公告)日:2015-09-30
申请号:CN201080064691.1
申请日:2010-11-05
Applicant: 大丰工业株式会社
IPC: F16C33/20 , C08K3/04 , C08K3/30 , C08K3/38 , C08L101/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C33/124 , C08G73/14 , C08K3/04 , C08K2003/3009 , C08K2003/382 , C08L61/06 , C09D179/08 , C10M169/04 , C10M2201/041 , C10M2201/061 , C10M2201/065 , C10M2201/066 , C10M2209/1003 , C10M2213/062 , C10M2217/0443 , C10N2230/06 , C10N2240/02 , C10N2250/14 , C10N2280/00 , F16C33/1065 , F16C33/201 , F16C33/206 , F16C2202/54 , F16C2204/10 , F16C2204/20 , F16C2240/42 , F16C2240/60 , F16C2360/22 , C08K3/30
Abstract: 滑动轴承(1)具有形成有环状槽(2a)和峰部(2b)的轴承合金层(2)、以及覆盖该轴承合金层的表面的低摩擦性合成树脂制的覆盖层(3),该覆盖层(3)的表面仿效轴承合金层(2)的表面的凹凸面地形成为凹凸面。上述峰部(2b)在旋转轴产生的载荷施加到滑动轴承时塑性变形,能够使旋转轴和滑动轴承磨合。与现有技术使低摩擦性合成树脂制的覆盖层(3)磨损来使旋转轴和滑动轴承磨合的情况相比,本发明能够使峰部(2b)塑性变形来磨合,从而能够更迅速地使旋转轴和滑动轴承磨合。
-
公开(公告)号:CN102782345B
公开(公告)日:2015-08-19
申请号:CN201080064697.9
申请日:2010-11-05
Applicant: 大丰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渡边贤治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C3/14 , F16C9/00 , F16C17/022 , F16C17/246 , F16C33/046 , F16C33/1055 , F16C33/106
Abstract: 本发明的轴承供油装置,在枢轴支撑曲轴(3)的主轴(3A)的主轴承(5)的上侧轴承部件(11)的内周面形成有局部槽(14),形成在该局部槽(14)的端部与上侧轴承部件(11)的圆周方向两端的轴瓦对口削薄部(11b)的间隔D被设置成2mm≤D≤主轴的直径/3的范围。而且在上述局部槽(14)的端部形成有具有圆弧形截面的深度递减部(14b),该深度递减部(14b)的半径r被设置在0≤r≤主轴承的内周面的半径×0.5的范围。进而,在连杆轴承(6)上设有当与形成在上述曲轴(3)上的内部通路(3C)连通时把润滑油排出到连杆(4)的外部的润滑油排出通路(23)。不仅能抑制从主轴承的滑动部排出的润滑油的量,而且可以尽可能防止上述润滑油中的异物对主轴承及连杆轴承造成损伤。
-
公开(公告)号:CN102782345A
公开(公告)日:2012-11-14
申请号:CN201080064697.9
申请日:2010-11-05
Applicant: 大丰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渡边贤治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C3/14 , F16C9/00 , F16C17/022 , F16C17/246 , F16C33/046 , F16C33/1055 , F16C33/106
Abstract: 本发明的轴承供油装置,在枢轴支撑曲轴(3)的主轴(3A)的主轴承(5)的上侧轴承部件(11)的内周面形成有局部槽(14),形成在该局部槽(14)的端部与上侧轴承部件(11)的圆周方向两端的轴瓦对口削薄部(11b)的间隔D被设置成2mm≤D≤主轴的直径/3的范围。而且在上述局部槽(14)的端部形成有具有圆弧形截面的深度递减部(14b),该深度递减部(14b)的半径r被设置在0≤r≤主轴承的内周面的半径×0.5的范围。进而,在连杆轴承(6)上设有当与形成在上述曲轴(3)上的内部通路(3C)连通时把润滑油排出到连杆(4)的外部的润滑油排出通路(23)。不仅能抑制从主轴承的滑动部排出的润滑油的量,而且可以尽可能防止上述润滑油中的异物对主轴承及连杆轴承造成损伤。
-
公开(公告)号:CN102472320A
公开(公告)日:2012-05-23
申请号:CN201080033477.X
申请日:2010-07-06
Applicant: 大丰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C33/1065 , F16C9/04 , F16C17/022 , F16C17/246 , F16C33/105 , F16C33/1055
Abstract: 滑动轴承(1)由一对对开轴承(11、12)形成圆筒状。在对开轴承(11、12)的对接面(11A、12A)的内周缘形成由凹部构成的集尘室(4),并且,从该集尘室(4)连续地在滑动面上形成异物排出槽(5、5’)。在向集尘室(4)供应润滑油时,混入到该润滑油中的异物(6)被上述集尘室(4)捕捉,之后,经由上述异物排出槽(5、5’)被高效地排出到滑动轴承(1)的外部。可以提供异物排出性能良好的滑动轴承(1)。
-
公开(公告)号:CN102782350A
公开(公告)日:2012-11-14
申请号:CN201080064691.1
申请日:2010-11-05
Applicant: 大丰工业株式会社
IPC: F16C33/20 , C08K3/04 , C08K3/30 , C08K3/38 , C08L101/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C33/124 , C08G73/14 , C08K3/04 , C08K2003/3009 , C08K2003/382 , C08L61/06 , C09D179/08 , C10M169/04 , C10M2201/041 , C10M2201/061 , C10M2201/065 , C10M2201/066 , C10M2209/1003 , C10M2213/062 , C10M2217/0443 , C10N2230/06 , C10N2240/02 , C10N2250/14 , C10N2280/00 , F16C33/1065 , F16C33/201 , F16C33/206 , F16C2202/54 , F16C2204/10 , F16C2204/20 , F16C2240/42 , F16C2240/60 , F16C2360/22 , C08K3/30
Abstract: 滑动轴承(1)具有形成有环状槽(2a)和峰部(2b)的轴承合金层(2)、以及覆盖该轴承合金层的表面的低摩擦性合成树脂制的覆盖层(3),该覆盖层(3)的表面仿效轴承合金层(2)的表面的凹凸面地形成为凹凸面。上述峰部(2b)在旋转轴产生的载荷施加到滑动轴承时塑性变形,能够使旋转轴和滑动轴承磨合。与现有技术使低摩擦性合成树脂制的覆盖层(3)磨损来使旋转轴和滑动轴承磨合的情况相比,本发明能够使峰部(2b)塑性变形来磨合,从而能够更迅速地使旋转轴和滑动轴承磨合。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