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275133A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210837649.3
申请日:2022-07-15
Applicant: 大连海事大学
IPC: H01M4/36 , H01M4/48 , H01M4/587 , H01M4/62 , H01M10/05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质基SnOy@C/SiOx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锂离子电池领域。利用碳、硅、锡三者优势互补,采用简单的物理混合、惰性气氛碳化相结合的方法,既实现了生物质的重复利用,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也同步缓解了由生物质堆积、焚烧等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还为制造业提供了可观的利润。本发明所提出的采用锡的歧化反应与碳热还原效应协同还原稻壳中的二氧化硅,从而优化了产品的首次库仑效率,本发明制备的材料具有高容量、大倍率、良导电、优循环等特点。本发明所述制备过程中,未采用到特种设备与装置,涉及温度较低,能耗相对较少,无原材料的浪费,减少了工业生产中资源的投入,实现了低投入、低成本、高收益、高价值的目标。
-
公开(公告)号:CN112599739B
公开(公告)日:2022-07-12
申请号:CN202011475596.2
申请日:2020-12-14
Applicant: 大连海事大学
IPC: H01M4/36 , H01M4/38 , H01M4/62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异质原子掺杂介孔碳/锡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技术领域。其可解决现有的异质原子掺杂碳/锡复合材料和由其制备的锂离子电池的工艺过程复杂、成本高或循环性能差的问题。其制备方法是通过一步直接高温热解含锡化合物粉末和含异质原子化合物粉末组成的混合物。本发明通过选取合适的工艺参数得到了工艺过程简单、成本低廉、循环性能良好的异质原子掺杂介孔碳/锡复合材料,可应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12599740B
公开(公告)日:2022-06-03
申请号:CN202011476866.1
申请日:2020-12-14
Applicant: 大连海事大学
IPC: H01M4/36 , H01M4/58 , H01M4/62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二硫化锡/碳负极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锂离子电池材料领域。包括以下步骤:(1)将含锡化合物粉末放入管式炉中,在保护气氛下进行高温热解反应,获得的样品用去离子水清洗,即可得到锡碳复合材料;(2)锡碳复合材料溶于去离子水中,超声分散得到溶液A;(3)将硫脲加入到步骤(2)得到的溶液A中,搅拌获得溶液B;(4)将得到的溶液B转移至反应釜中,进行水热反应,反应结束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得到沉淀C;(5)将沉淀C依次用去离子水、无水乙醇离心洗涤,置于真空干燥箱中干燥,得到二硫化锡/碳复合材料。本发明方法工艺简单、成本低,可大量合成且产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12599738B
公开(公告)日:2022-06-03
申请号:CN202011475519.7
申请日:2020-12-14
Applicant: 大连海事大学
IPC: H01M4/36 , H01M4/38 , H01M4/62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的锡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锂离子电池领域。其制备方法是通过高温热解含锡化合物粉末材料,将锡纳米球分散在三维介孔碳材料基体中,这不仅能保持锡的高比容量特性,也能有效抑制电极的体积膨胀,防止颗粒的团聚,从而提高其循环稳定性。本发明的优点是:该复合材料中锡纳米球以及三维介孔碳结构有利于离子的快速传输,进而提高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能量密度,具有较好的循环稳定性;其制备过程无需添加任何的化学试剂,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安全环保,很容易实现工业化大规模生产,有望应用于下一代高能量密度、环境友好的新型储能电池中。
-
公开(公告)号:CN112599740A
公开(公告)日:2021-04-02
申请号:CN202011476866.1
申请日:2020-12-14
Applicant: 大连海事大学
IPC: H01M4/36 , H01M4/58 , H01M4/62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二硫化锡/碳负极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锂离子电池材料领域。包括以下步骤:(1)将含锡化合物粉末放入管式炉中,在保护气氛下进行高温热解反应,获得的样品用去离子水清洗,即可得到锡碳复合材料;(2)锡碳复合材料溶于去离子水中,超声分散得到溶液A;(3)将硫脲加入到步骤(2)得到的溶液A中,搅拌获得溶液B;(4)将得到的溶液B转移至反应釜中,进行水热反应,反应结束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得到沉淀C;(5)将沉淀C依次用去离子水、无水乙醇离心洗涤,置于真空干燥箱中干燥,得到二硫化锡/碳复合材料。本发明方法工艺简单、成本低,可大量合成且产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12599739A
公开(公告)日:2021-04-02
申请号:CN202011475596.2
申请日:2020-12-14
Applicant: 大连海事大学
IPC: H01M4/36 , H01M4/38 , H01M4/62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异质原子掺杂介孔碳/锡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技术领域。其可解决现有的异质原子掺杂碳/锡复合材料和由其制备的锂离子电池的工艺过程复杂、成本高或循环性能差的问题。其制备方法是通过一步直接高温热解含锡化合物粉末和含异质原子化合物粉末组成的混合物。本发明通过选取合适的工艺参数得到了工艺过程简单、成本低廉、循环性能良好的异质原子掺杂介孔碳/锡复合材料,可应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11640921A
公开(公告)日:2020-09-08
申请号:CN202010444234.0
申请日:2020-05-22
Applicant: 大连海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钒类化合物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在水系锌离子电池中的应用,包括以下步骤:将钒类化合物分散于水溶剂中,在100-200℃下保持2-120小时,冷却至室温后,洗涤,干燥,得到钒类化合物活性材料,将所得钒类化合物活性材料和导电粘合剂以(6-9):(4-1)的质量比混合制备浆料,将集流体浸入该浆料中,之后取出干燥,重复上述浸入和干燥过程10-30次,得到钒类化合物电极材料;将所得钒类化合物电极材料作为正极材料,Zn箔作为负极,与电池电解液制得水系锌离子电池。本发明利用导电粘结剂和三维集流体,改善了电极的导电性,提高电极上活性材料的单位面积负载量,有利于提高水系锌离子电池的电化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0265649A
公开(公告)日:2019-09-20
申请号:CN201910580311.2
申请日:2019-06-28
Applicant: 大连海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水系锌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所述正极材料的活性物质为金属氧化物包覆的二氧化锰正极材料,在二氧化锰表面形成氧化物包覆层,一方面可以有效抑制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的较大体积变化,另一方面可以阻隔电极材料与电解质的直接接触从而避免了电极材料中锰的溶解。金属氧化包覆显著地提高了二氧化锰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的化学稳定性。金属氧化包覆层的存在还可以避免电极材料表面的副反应,保持氧化锰材料电极表面电化学反应活性,从而提高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和高倍率充放电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0265656A
公开(公告)日:2019-09-20
申请号:CN201910580326.9
申请日:2019-06-28
Applicant: 大连海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以硫单质或硫化物为正极的水系锌离子电池,该电池包括正极、负极、隔膜以及电解液;采用单质硫或硫化物为正极材料,锌及锌合金作为负极材料,锌的可溶性盐水溶液为电解质。正极材料单质硫或硫化物具有高电压、高容量和良好循环稳定性等优点,显著提高了水系锌离子电池的电化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5275133B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210837649.3
申请日:2022-07-15
Applicant: 大连海事大学
IPC: H01M4/36 , H01M4/48 , H01M4/587 , H01M4/62 , H01M10/05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质基SnOy@C/SiOx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锂离子电池领域。利用碳、硅、锡三者优势互补,采用简单的物理混合、惰性气氛碳化相结合的方法,既实现了生物质的重复利用,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也同步缓解了由生物质堆积、焚烧等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还为制造业提供了可观的利润。本发明所提出的采用锡的歧化反应与碳热还原效应协同还原稻壳中的二氧化硅,从而优化了产品的首次库仑效率,本发明制备的材料具有高容量、大倍率、良导电、优循环等特点。本发明所述制备过程中,未采用到特种设备与装置,涉及温度较低,能耗相对较少,无原材料的浪费,减少了工业生产中资源的投入,实现了低投入、低成本、高收益、高价值的目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