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丝蛋白轻链的检测试剂在制备检测颅内感染试剂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5932279A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211593563.7

    申请日:2022-12-1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医学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神经丝蛋白轻链的检测试剂在制备检测颅内感染试剂中的应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神经丝蛋白轻链的检测试剂,检测试剂在制备检测颅内感染中的应用,所述感染是细菌性引起的颅内脑脊液感染。所述检测试剂包括蛋白芯片。本发明利用蛋白芯片方法,对其脑脊液中的神经丝蛋白轻链进行检测,蛋白质芯片具有检测范围广、检测限高,蛋白芯片检测限可精确至fg/mL级别、需要的样本量少、高通量特点,可以有效的检测到脑脊液或血中神经丝蛋白轻链的浓度,降低临床取样的风险。

    神经外科手术用辅助支架

    公开(公告)号:CN114642561A

    公开(公告)日:2022-06-21

    申请号:CN202210268427.4

    申请日:2022-03-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神经外科手术用辅助支架,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该辅助支架包括辅助框,其与手术装置可拆卸连接;夹持装置,其包括支撑板和两个夹持板,支撑板与辅助框的底部通过第一固定杆滑动连接,两个夹持板设于支撑板的两侧,夹持板与辅助框的内侧壁通过第二固定杆滑动连接;支撑板通过充气装置和两个转动装置与两个夹持板连接;支撑板向下运动,带动两个转动装置进行转动,使两个夹持板相互靠近,且带动充气装置对夹持板进行充气;反之,两个夹持板相互远离,并对夹持板进行放气;充气装置和转动装置均与辅助框固定连接。本发明提供的神经外科手术用辅助支架,减少了患者的不适感及医护人员的调节步骤,提高了该辅助支架的便捷性。

    一种经鼻入路手术鼻咽部吸引管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524225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1565719.X

    申请日:2024-11-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经鼻入路手术鼻咽部吸引管,涉及神经外科、耳鼻喉科手术医用器械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包括吸引主管,吸引主管前端螺纹连接有吸引软管,吸引软管内部前端位置转动连接有两列转动环,转动环内部固定连接有十字交错的破碎片,吸引主管远离吸引软管一侧固定连接有负压调节机构,本发明中,通过设置在固定环底部的固定机构带动夹持件向内闭合,可将吸引主管固定到患者的牙齿上方,从而有效提高了吸引主管和吸引软管在抽取鼻咽部或蝶窦内血液时的稳定性,人员无需再分心留意,当吸引软管内出现阻塞后,通过负压调节机构短暂将吸引主管一侧闭合,接着控制闭锁机构开启,此时人员可通过向冲堵管内注射生理盐水将吸引软管内的阻塞物排出。

    一种鼻窦粘膜钩刀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345871A

    公开(公告)日:2020-06-30

    申请号:CN202010270759.7

    申请日:2020-04-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鼻窦粘膜钩刀,包括握柄,所述握柄的外壁套设有防滑套,所述握柄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一手柄,所述第一手柄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内拉杆,所述内拉杆的外壁套设有第二手柄,所述内拉杆的外壁套设有第一螺旋限位阀,所述内拉杆的外壁套设有第二螺旋限位阀,所述第二螺旋限位阀的内壁活动连接有外套管,所述外套管的左侧固定安装有连接块。该鼻窦粘膜钩刀,形状手持长杆状,容易深入鼻窦操作,钩刀设计为钩刀刃和凹槽的吻合结构,保护了周围正常粘膜和软组织同时,确保了粘膜剪开的成功率和稳定性,避免了反复无畏的操作和伤害,节省了手术者的体力和缩短了手术时间。

    一种颞浅动脉标记解剖装置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033473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1260652.9

    申请日:2024-09-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颞浅动脉标记解剖装置,本发明涉及颞浅动脉标记解剖装置技术领域。该颞浅动脉标记解剖装置设置安装连接件通过圆孔插接安装标记笔,而后通过设置锁紧机构锁紧两个标记笔,在装载好两个标记笔后,通过转动第一旋钮即能够同时完成两个标记笔的固定工作,无需依次单独分两个步骤进行标记笔的安装工作,而对于标记笔的拆卸亦是如此,同时通过设置升降调节结构,将切刀固定在升降调节结构的动端上,使得每次对于切刀的高度调节工作只需要转动第二旋钮即可,而无需反复的拧松螺丝手动的调整切刀的高度,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极大的节省了操作步骤,提升了调节的精度,使用更加的方便。

    一种ommaya穿刺针及穿刺方法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224205A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2311019327.9

    申请日:2023-08-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ommaya穿刺针及穿刺方法,包括:内针芯、外软管组件、固定筒体、伸缩软管、弹性件、接口筒体等,在使用时,使用内针芯的下端穿刺头皮与ommaya囊,并带动固定筒体的下端进入头皮下,随后将内针芯穿出外软管组件将内针芯抽出,使固定筒体的下端继续进入ommaya囊中,在引流前,将伸缩软管进行弯曲后,对伸缩软管或/和接口筒体进行固定,使得头皮外侧的伸缩软管侧壁抵着头皮,再进行引流,由于伸缩软管具有长度伸缩能力,且其壁内开设有夹层空腔,因此伸缩软管的弯曲过程中,不会像现有技术中的刚性空心针体那样发生弯曲处内径缩小的问题,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实现了提高ommaya穿刺手术安全性和稳定性的有益效果。

    一种脑深部电刺激脉冲发生器

    公开(公告)号:CN117159923A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311083533.6

    申请日:2023-08-2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脑深部电刺激脉冲发生器,包括神经刺激器主体、刺激电极组件、体外控制器;所述神经刺激器主体的顶部设置有连接端口,所述连接端口的顶部设置有延长导线,所述延长导线的顶部设置有刺激电极组件;所述神经刺激器主体的内腔设置有中央处理器、电源模块、刺激脉冲输出模块和无线射频模块,所述中央处理器电性输出连接刺激脉冲输出模块,所述刺激脉冲输出模块电性输出连接刺激电极组件,所述中央处理器电性输入连接无线射频模块,所述无线射频模块电性连接体外控制器,其结构合理,在使用的过程中,具有四个电极通道,一台机器即可完成双侧共四个靶点的电刺激任务,可以节约手术的空间,同时降低医疗成本。

    一种特殊颅骨钻孔扩大用枪钳

    公开(公告)号:CN115153739A

    公开(公告)日:2022-10-11

    申请号:CN202210768653.9

    申请日:2022-07-0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咬骨钳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特殊颅骨钻孔扩大用枪钳,包括咬骨钳本体,所述咬骨钳本体上设有钳块和活动臂,所述钳块和活动臂相互靠近的一侧分别可拆卸式的安装有咬切组件一和咬切组件二。本发明通过操作咬骨钳本体,使活动臂推动咬切组件二往咬切组件一的一侧靠近,且由于扇形推出部与扇形咬切部一均为扇形设置,导致骨头的咬切边缘也为圆滑的弧形,因此只需要进行少许几次咬切便能够在颅骨上形成一个边缘圆滑的圆孔;且在咬切颅骨时,能够将咬切下的颅骨碎渣收集在扇形咬切部一内,防止骨渣进入到颅内的危险情况发生,无需人为被动的进行清扫,使得咬切颅骨的操作能够持续的进行。

    多糖类物质的检测试剂在制备检测颅内感染试剂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6087490A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211593560.3

    申请日:2022-12-1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医学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多糖类物质的检测试剂在制备检测颅内感染试剂中的应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糖类物质的检测试剂,所述多糖类物质为Galβ3GalNAc、Galβ3GalNAc‑Ser/Thr、α‑fucose中的一种或几种,检测试剂在制备检测细菌性引起的颅内脑脊液感染中的应用,所述检测试剂包括凝集素芯片。本发明利用凝集素芯片方法,对其脑脊液中的多糖类物质进行检测,具有特异性诊断术后细菌性颅内感染的标志物可以增加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对神经外科术后细菌性颅内感染进行诊断。

    一种手术用钳式肌肉撑开器

    公开(公告)号:CN115349904A

    公开(公告)日:2022-11-18

    申请号:CN202211042377.4

    申请日:2022-08-2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手术用钳式肌肉撑开器,包括钳体,所述钳体包括转动连接在一起的两个钳臂,两个钳臂的钳嘴处均固定安装有直角臂,所述直角臂远离钳臂的一端连接有扒开机构,所述扒开机构包括与直角臂固定连接的固定部以及滑动安装在固定部内的伸缩部,所述伸缩部的底端延伸至固定部外,所述伸缩部内转动安装有调整伸缩部延伸出固定部长度的调节部。本发明通过调整扒开机构的长度能够适用于不用厚度肌肉的扒开操作,提高了钳体扒开切口肌肉的稳定性,确保在扒开两片肌肉的情况下,钳体不会出现偏移错位以及脱落的情况,提高手术安全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