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775289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411774442.1
申请日:2024-12-05
Applicant: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IPC: C07D519/00 , C09K11/06 , G01N21/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在细胞中高选择性溶酶体极性成像的激基缔合物比例荧光探针、制法及应用,该荧光探针记为Lyso‑PRG,仅需一步反应制备得到,其合成原料易得,操作简单,易于推广。该荧光探针应用于制备比例型溶酶体内极性变化检测试剂或检测元件。本发明的荧光探针开创性地将monomer‑excimer成像机制用于溶酶体极性成像探针的设计中,进而所得荧光探针表现出极低的背景噪音、超高的Stocks位移(130nm)以及双色比例荧光性质;且基于该荧光探针的基础上,通过引入季胺正电荷结构,能够避免其与脂质膜及脂滴结合,表现出优异的溶酶体选择性,进而在溶酶体极性检测的灵敏度、分辨率以及准确性上表现出显著优势,其在溶酶体极性相关病理研究、药效评估以及新药研发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8593642A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410856795.X
申请日:2024-06-28
Applicant: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IPC: A61K36/899 , A61K36/481 , A61K35/62 , A61P7/02 , A61P7/08 , A61P17/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中药组合物及药物制剂和制备方法,涉及中药技术领域,包括特定重量份的生黄芪、桃仁泥、宣红花、粉川芎、全当归、西赤芍、紫丹参、胆南星、天竺黄、路路通、云茯苓、福泽泻、干地龙和水蛭。本发明所阐述的中药复合物系全国首批名老中医孔昭遐教授在桃红四物汤及涤痰汤基础上,结合硬膜下血肿病患痰瘀互结的病机,筛选出的临床经验用方,有坚实的中医经典理论支持,组分配比合理,药物配伍精良,成本低廉,易于质量控制,经动物及临床实验证实,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服用安全,可在制备用于慢性硬膜下血肿(Bender氏法分级I级)的中药组合物中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7159923A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311083533.6
申请日:2023-08-28
Applicant: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IPC: A61N1/3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脑深部电刺激脉冲发生器,包括神经刺激器主体、刺激电极组件、体外控制器;所述神经刺激器主体的顶部设置有连接端口,所述连接端口的顶部设置有延长导线,所述延长导线的顶部设置有刺激电极组件;所述神经刺激器主体的内腔设置有中央处理器、电源模块、刺激脉冲输出模块和无线射频模块,所述中央处理器电性输出连接刺激脉冲输出模块,所述刺激脉冲输出模块电性输出连接刺激电极组件,所述中央处理器电性输入连接无线射频模块,所述无线射频模块电性连接体外控制器,其结构合理,在使用的过程中,具有四个电极通道,一台机器即可完成双侧共四个靶点的电刺激任务,可以节约手术的空间,同时降低医疗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4847852A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2210416311.0
申请日:2022-04-20
Applicant: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神经外科内镜检查设备,涉及到内镜检查设备结构领域,包括基壳,所述基壳的底侧安装有把手和固定柱,所述基壳的外侧通过固定架固定安装有管套,所述管套内滑动安装有导管,所述导管的一端安装有接头,所述导管的长度大于所述管套长度的两倍。本发明中,当内镜受污染模糊时,导管带动内镜一起回退到基壳的腔内,通过驱动机构使进液管上移,同时弧形喷管与导管的端头相对应并对内镜进行冲洗,洗涤液经出液管流出,冲洗结束后,气管对内镜表面进行吹风,使内镜表面快速干燥,再次将导管伸入治疗区,继续进行观察,不需要来回将导管取出进行清洁处理,提高效率,减短操作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119679730A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411902271.6
申请日:2024-12-23
Applicant: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IPC: A61K9/19 , A61K31/352 , A61K31/704 , A61K33/26 , A61K47/55 , A61P35/00 , B82Y5/00 , B82Y40/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纳米医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藤黄酸铁阿霉素纳米颗粒、制备方法及应用。将藤黄酸、盐酸阿霉素与含铁化合物配合,且藤黄酸中的羰基氧和羟基与Fe3+形成配位键、盐酸阿霉素中的羰基、氨基以及苯环中的共轭体系通过共价键和π‑π堆积与Fe3+结合,形成核‑壳式结构,得到藤黄酸铁阿霉素纳米颗粒,藤黄酸铁阿霉素纳米颗粒粒径为2nm~10nm。本发明藤黄酸铁阿霉素纳米颗粒具有优异的多酶活性,有效实现了自噬放大,克服了因自噬导致的传统化疗耐药,提高胶质瘤化疗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5364216B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211042193.8
申请日:2022-08-29
Applicant: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二维金属碳化物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二维金属碳化物粉末加入剥离溶剂中,于冰水浴下进行超声剥离,离心,收集上清液,冷冻干燥,得到二维金属碳化物纳米点;S2、将二维过渡金属碳化物纳米点分散于乙醇中,加入PVP预混,然后在70~90℃下搅拌回流8~24h,离心,得到PVP修饰的二维金属碳化物纳米复合材料。方法利用超声液相剥离法制备具有优异光热性能,并且具有良好的ROS清除能力的超小碳化锆纳米点,再通过进一步的表面修饰提高该材料的稳定性,最终获得水分散性好、毒性低、非致炎性的新型光热纳米材料,以用于肿瘤的非炎性光热治疗。
-
公开(公告)号:CN114642561A
公开(公告)日:2022-06-21
申请号:CN202210268427.4
申请日:2022-03-18
Applicant: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IPC: A61G13/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神经外科手术用辅助支架,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该辅助支架包括辅助框,其与手术装置可拆卸连接;夹持装置,其包括支撑板和两个夹持板,支撑板与辅助框的底部通过第一固定杆滑动连接,两个夹持板设于支撑板的两侧,夹持板与辅助框的内侧壁通过第二固定杆滑动连接;支撑板通过充气装置和两个转动装置与两个夹持板连接;支撑板向下运动,带动两个转动装置进行转动,使两个夹持板相互靠近,且带动充气装置对夹持板进行充气;反之,两个夹持板相互远离,并对夹持板进行放气;充气装置和转动装置均与辅助框固定连接。本发明提供的神经外科手术用辅助支架,减少了患者的不适感及医护人员的调节步骤,提高了该辅助支架的便捷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524225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1565719.X
申请日:2024-11-05
Applicant: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经鼻入路手术鼻咽部吸引管,涉及神经外科、耳鼻喉科手术医用器械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包括吸引主管,吸引主管前端螺纹连接有吸引软管,吸引软管内部前端位置转动连接有两列转动环,转动环内部固定连接有十字交错的破碎片,吸引主管远离吸引软管一侧固定连接有负压调节机构,本发明中,通过设置在固定环底部的固定机构带动夹持件向内闭合,可将吸引主管固定到患者的牙齿上方,从而有效提高了吸引主管和吸引软管在抽取鼻咽部或蝶窦内血液时的稳定性,人员无需再分心留意,当吸引软管内出现阻塞后,通过负压调节机构短暂将吸引主管一侧闭合,接着控制闭锁机构开启,此时人员可通过向冲堵管内注射生理盐水将吸引软管内的阻塞物排出。
-
公开(公告)号:CN111345871A
公开(公告)日:2020-06-30
申请号:CN202010270759.7
申请日:2020-04-08
Applicant: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IPC: A61B17/3209 , A61B17/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鼻窦粘膜钩刀,包括握柄,所述握柄的外壁套设有防滑套,所述握柄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一手柄,所述第一手柄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内拉杆,所述内拉杆的外壁套设有第二手柄,所述内拉杆的外壁套设有第一螺旋限位阀,所述内拉杆的外壁套设有第二螺旋限位阀,所述第二螺旋限位阀的内壁活动连接有外套管,所述外套管的左侧固定安装有连接块。该鼻窦粘膜钩刀,形状手持长杆状,容易深入鼻窦操作,钩刀设计为钩刀刃和凹槽的吻合结构,保护了周围正常粘膜和软组织同时,确保了粘膜剪开的成功率和稳定性,避免了反复无畏的操作和伤害,节省了手术者的体力和缩短了手术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115364216A
公开(公告)日:2022-11-22
申请号:CN202211042193.8
申请日:2022-08-29
Applicant: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二维金属碳化物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二维金属碳化物粉末加入剥离溶剂中,于冰水浴下进行超声剥离,离心,收集上清液,冷冻干燥,得到二维金属碳化物纳米点;S2、将二维过渡金属碳化物纳米点分散于乙醇中,加入PVP预混,然后在70~90℃下搅拌回流8~24h,离心,得到PVP修饰的二维金属碳化物纳米复合材料。方法利用超声液相剥离法制备具有优异光热性能,并且具有良好的ROS清除能力的超小碳化锆纳米点,再通过进一步的表面修饰提高该材料的稳定性,最终获得水分散性好、毒性低、非致炎性的新型光热纳米材料,以用于肿瘤的非炎性光热治疗。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