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141888A
公开(公告)日:2020-05-12
申请号:CN202010006442.2
申请日:2020-01-03
Applicant: 安徽工业大学
IPC: G01N33/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焦炭在高炉内粉化评价方法,涉及焦炭性能评价方法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1)待评价焦炭A进入高炉稳定运行一定时间后,每隔一定时间取样一次,取到高炉除尘灰n个;2)取高炉除尘灰进行干燥,破碎后制成粉样,利用碳硫仪分析高炉灰中的碳含量,得到高炉灰含碳量数值n个,作为x1-xn;3)待评价焦炭B进入高炉稳定运行一定时间后,每隔一定时间取样一次,取到高炉除尘灰m个等;当t<t0时,则认为待评价焦炭与原有焦炭粉化性无差别;当t≥t0,则认为存在差别,本发明方法用于评价焦炭在高炉内的粉化特性,通过对高炉灰的含碳量测定,表征焦炭在高炉内粉化情况对高炉内焦炭进行评价。
-
公开(公告)号:CN109351202A
公开(公告)日:2019-02-19
申请号:CN201811555349.6
申请日:2018-12-19
Applicant: 安徽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陶瓷管为支撑体复合炭膜的制备方法,属于炭膜制备及其应用技术领域。本发明以陶瓷管为支撑体、热塑性酚醛树脂为碳源,采用喷涂法制备支撑体复合炭膜,该方法首先在单孔陶瓷管支撑体上喷涂一层涂膜液,然后使用真空抽气,第一层涂膜液作为中间层,再次喷涂,最后在马弗炉中以氮气为惰性保护气,气流量控制在30~100ml/min,通过控制器控制升降温速率和保温时间,升温速率3~10℃/min,炭化终温750~900℃,恒温0.5h~1h后自然降温至室温,制得支撑体复合炭膜。本发明以N,N-二甲基甲酰胺作为溶剂、六次甲基四胺为固化剂来制备热塑性酚醛树脂喷涂溶液,并在喷涂溶液中加入碳酸钾作为活化剂来改善炭膜的孔结构,提高支撑体炭膜的分离性能,本发明支撑体炭膜可用于气体分离、水处理等,具有较好的分离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3833006A
公开(公告)日:2014-06-04
申请号:CN201410081879.7
申请日:2014-03-06
Applicant: 安徽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超级电容器用三维中孔纳米笼状碳材料的一步法制备方法,属于碳材料制备技术领域。该方法是以有机金属配位化合物为碳源和模板,氢氧化钾为活化剂,两者研磨混合后转移至陶瓷坩埚中,采用微波加热制得超级电容器用三维中孔纳米笼状碳材料。所得三维中孔纳米笼状碳材料的比表面积介于1041~1595m2/g之间,总孔孔容介于0.79~1.52cm3/g之间,平均孔径介于3.05~4.88nm之间。本发明大大简化了三维中孔纳米笼状碳材料的制备过程,增加了操作安全性,降低了能耗,本发明具有工艺简单以及成本低廉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2424383A
公开(公告)日:2012-04-25
申请号:CN201110284751.7
申请日:2011-09-23
Applicant: 安徽工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30/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化学电容器用中孔炭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炭材料与微波化学技术领域。该方法以花生壳为碳源,氯化锌或磷酸为活化剂,通过微波辅助加热活化花生壳一步制备中孔炭材料,所制得的中孔炭材料比表面积介于1307-1552m2/g之间,总孔容介于0.67-1.83cm3/g之间,平均孔径介于2.06-5.02nm之间,非微孔孔容占总孔容的比例介于62.7-99.2%之间,产率介于32.3-44.9%之间。本发明中碳源是可再生的农业废弃物,具有廉价、易得的特点,微波加热具有均匀、快速、节能的优点,所制得的中孔炭作为电化学电容器电极材料,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优异的综合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0887763A
公开(公告)日:2020-03-17
申请号:CN201911196168.3
申请日:2019-11-29
Applicant: 安徽工业大学
IPC: G01N1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测试炼焦煤在热塑状态下的自由流动性的装置及方法,属于配煤炼焦领域。鉴于现有技术中,仅利用基氏流动度、奥亚膨胀度、粘结指数和胶质层指数作为煤质指标,而基氏流动度作为一种常用的煤热塑性指标存在问题,无法直接表征胶质体的质量特性,不能很好的区别不同炼焦煤生成的焦炭,对于炼焦煤的性能检测不完全;本发明将煤破碎后富集镜质组制取煤压块,并将煤压块置于托盘上加热,测量其铺展后的渗透距离与连线长度,作为新的煤热塑性特性,以表达不同煤影响成焦后炭质结构和孔壁结构的一种物理性质,为煤质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丰富了煤质检测手段,为不同炼焦煤在配煤中正确使用提供了帮助和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0849778A
公开(公告)日:2020-02-28
申请号:CN201911196173.4
申请日:2019-11-29
Applicant: 安徽工业大学
IPC: G01N1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间接测量强粘性炼焦煤胶质体表面张力的装置及方法,属于煤质检测技术领域。传统的对于胶质体的直接检测方法对于不同强粘煤进行检测,在不同煤的成分和性能都相近时,得到的焦炭质量差距却较大;本发明发现此差异主要是由于不同的煤产生胶质体的表面张力不同,导致所形成的焦炭的气孔结构不同所引起的;本发明在基于基氏流动度的检测方法上,在胶质体内部通入氮气,同时记录通入气体功率,用功率表征表面张力这一方法,间接测量煤热解过程中所形成的胶质体的表面张力,为煤质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丰富了煤质检测手段,为不同强粘煤在配煤中正确使用提供了帮助和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08654401A
公开(公告)日:2018-10-16
申请号:CN201810528405.0
申请日:2018-05-29
Applicant: 安徽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煤基炭膜的表面超声改性处理方法,属于炭膜制备及其表面改性技术领域。该方法在超声波反应仪中,通过在反应器中加入蒸馏水和丙烯酰胺单体,利用超声波加热使丙烯酰胺单体溶解,加入煤基炭膜和引发剂,维持超声波反应温度为40℃~60℃并持续超声震动,超声波反应时间4~7小时后,取出煤基炭膜,真空干燥后得到改性炭膜。本发明中以过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钠作为引发剂在炭膜表面引发丙烯酰胺单体进行均相溶液聚合,在炭膜表面支链和侧链上引入亲水基团,改善炭膜的分离性能,煤基炭膜通过表面改性后,将其用于焦化废水的分离处理,其水通量和COD去除率相比于原膜均有显著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02408450A
公开(公告)日:2012-04-11
申请号:CN201110285922.8
申请日:2011-09-23
Applicant: 安徽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含铱配合物磷光材料的制备方法及用于钴离子的检测,属于光电磷光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含铱配合物磷光材料的结构通式如式I所示,该含铱配合物磷光材料,可应用于Co2+检测,包括主配体和辅助配体,其中主配体为3,4-二取代噌啉的衍生物,辅助配体为15冠-5醚类联吡啶衍生物。本发明磷光化学传感器通过Co2+对铱配合物光物理和传感性能的影响,观察其磷光发射光谱的变化,从而达到检测Co2+的目的。本发明磷光化学传感器具有磷光响应速度快,易与荧光背景区分,幅度大,对Co2+的识别敏感度高,稳定性好,可应用于各种环境中Co2+的检测,其它的阳离子对之干扰较小的优点。式I
-
公开(公告)号:CN118406511A
公开(公告)日:2024-07-30
申请号:CN202410488157.7
申请日:2024-04-23
Applicant: 安徽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炼焦配煤选优方法,包括:构建煤的炼焦经济评价系统;选取经济价值预测较优的多个单煤作为价优单煤;构建配煤焦炭质量预测系统;实时预测配煤焦炭质量,得到使配煤焦炭质量稳定的多个单煤作为质优单煤;在价优单煤、质优单煤中,选取共有单煤作为综合选优单煤,参与配煤炼焦生产。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炼焦配煤选优系统。本发明可便捷准确地评价单煤的炼焦经济价值,可便捷准确地预测配煤焦炭质量,从炼焦经济价值和焦炭产品质量两方面对炼焦煤进行综合选优,企业可根据选优结果,科学配煤,稳质增利,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本发明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成本,具有较高的操作便捷性和生产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0849778B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1911196173.4
申请日:2019-11-29
Applicant: 安徽工业大学
IPC: G01N1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间接测量强粘性炼焦煤胶质体表面张力的装置及方法,属于煤质检测技术领域。传统的对于胶质体的直接检测方法对于不同强粘煤进行检测,在不同煤的成分和性能都相近时,得到的焦炭质量差距却较大;本发明发现此差异主要是由于不同的煤产生胶质体的表面张力不同,导致所形成的焦炭的气孔结构不同所引起的;本发明在基于基氏流动度的检测方法上,在胶质体内部通入氮气,同时记录通入气体功率,用功率表征表面张力这一方法,间接测量煤热解过程中所形成的胶质体的表面张力,为煤质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丰富了煤质检测手段,为不同强粘煤在配煤中正确使用提供了帮助和支持。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