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隧道的隔震装置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712153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11830111.5

    申请日:2024-12-11

    Applicant: 广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应用于隧道的隔震装置,该隔震装置设置在隧道的外围;该隔震装置包括多个侧部隔震单元和一个上部隔震单元,其中一个侧部隔震单元中包括一个紧贴于隧道外侧壁的第一侧板,第一侧板竖直设置在隧道外侧壁,在第一侧板远离隧道的一侧设置有第二侧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水平排布,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存有空隙,在空隙内竖直设置有储存箱,在储存箱与第一侧板之间存有第一间距,在储存箱与第二侧板之间存有第二间距,在第一间距和第二间距上分别设置有将储存箱连接的连接条,相邻的连接条之间存有水流通道。本发明保证了储存箱内的填充物不会受到下渗水的影响,进而保证了隔震效果。

    一种装配式自复位钢框架-钢板剪力墙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8412083B

    公开(公告)日:2024-05-17

    申请号:CN201810357263.6

    申请日:2018-04-20

    Applicant: 广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装配式自复位钢框架‑钢板剪力墙结构,包括首层模块和竖向连续布置在首层模块上方的上部模块;首层模块包括框架柱、框架梁、内置钢板剪力墙、竖向预应力钢绞线、水平向预应力钢绞线、固定连接部、抗剪连接部、底座、限位支架;上部模块包括框架柱、框架梁、内置钢板剪力墙、抗剪连接部、水平向预应力钢绞线。当结构遭受地震荷载作用时,通过低强度钢板剪力墙的塑性变形耗散地震能量,保证主体结构在震后仍处于弹性状态,竖向预应力钢绞线及水平向预应力钢绞线为结构提供复位刚度使结构自动复位,震后只需更换耗能构件建筑即可继续使用。本发明涉及结构工程技术领域。

    一种装配式自复位钢框架-钢板剪力墙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8412083A

    公开(公告)日:2018-08-17

    申请号:CN201810357263.6

    申请日:2018-04-20

    Applicant: 广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装配式自复位钢框架-钢板剪力墙结构,包括首层模块和竖向连续布置在首层模块上方的上部模块;首层模块包括框架柱、框架梁、内置钢板剪力墙、竖向预应力钢绞线、水平向预应力钢绞线、固定连接部、抗剪连接部、底座、限位支架;上部模块包括框架柱、框架梁、内置钢板剪力墙、抗剪连接部、水平向预应力钢绞线。当结构遭受地震荷载作用时,通过低强度钢板剪力墙的塑性变形耗散地震能量,保证主体结构在震后仍处于弹性状态,竖向预应力钢绞线及水平向预应力钢绞线为结构提供复位刚度使结构自动复位,震后只需更换耗能构件建筑即可继续使用。本发明涉及结构工程技术领域。

    一种具有自复位功能的新型隔震支座

    公开(公告)号:CN115162145B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210865175.3

    申请日:2022-07-21

    Applicant: 广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建筑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具有自复位功能的新型隔震支座,包括上支座、下支座和自复位减震模块,上支座和下支座的顶面与底面四周均设有呈竖直状态的定位杆,并且上支座和下支座之间相对面的四周还分别对应的设有支撑柱,自复位减震模块包括套筒、第一缓冲机构、第二缓冲机构和自复位蓄能器,套筒的上端与上支座之间通过一个波纹管连接,自复位蓄能器具有两个,两个自复位蓄能器分别设置在上支座的底部中心和下支座的顶部中心,本发明通过第一缓冲机构与第二缓冲机构的作用,以及自复位蓄能器对地震过程中能量的吸收和震后能量的返回,促使上支座与下支座之间保持正常状态,保证了桥梁的稳定。

    一种适用于建筑抗震的新型阻尼器

    公开(公告)号:CN118048983A

    公开(公告)日:2024-05-17

    申请号:CN202410364840.X

    申请日:2024-03-27

    Applicant: 广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建筑抗震的新型阻尼器,属于建筑抗震阻尼器技术领域。一种适用于建筑抗震的新型阻尼器,包括第一阻尼器承载端,所述第一阻尼器承载端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阻尼器承载端;所述主减震介质储存框外部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副减震介质储存框,所述副减震介质储存框内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甘油副储存腔,所述副减震介质储存框内部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甘油副储存腔。本发明解决了现有阻尼器减缓冲击力的能力较差的问题,本发明由挤压并使得甘油于缓冲通孔分别流动至第一甘油副储存腔和第二甘油副储存腔内部,通过缓冲通孔可减缓主挤压板所承载的瞬时压力,避免瞬时压力较大造成装置损坏。

    一种具有自复位功能的新型隔震支座

    公开(公告)号:CN115162145A

    公开(公告)日:2022-10-11

    申请号:CN202210865175.3

    申请日:2022-07-21

    Applicant: 广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建筑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具有自复位功能的新型隔震支座,包括上支座、下支座和自复位减震模块,上支座和下支座的顶面与底面四周均设有呈竖直状态的定位杆,并且上支座和下支座之间相对面的四周还分别对应的设有支撑柱,自复位减震模块包括套筒、第一缓冲机构、第二缓冲机构和自复位蓄能器,套筒的上端与上支座之间通过一个波纹管连接,自复位蓄能器具有两个,两个自复位蓄能器分别设置在上支座的底部中心和下支座的顶部中心,本发明通过第一缓冲机构与第二缓冲机构的作用,以及自复位蓄能器对地震过程中能量的吸收和震后能量的返回,促使上支座与下支座之间保持正常状态,保证了桥梁的稳定。

    一种装配式自复位钢框架-钢板剪力墙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8430665U

    公开(公告)日:2019-01-25

    申请号:CN201820565407.2

    申请日:2018-04-20

    Applicant: 广州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装配式自复位钢框架-钢板剪力墙结构,包括首层模块和竖向连续布置在首层模块上方的上部模块;首层模块包括框架柱、框架梁、内置钢板剪力墙、竖向预应力钢绞线、水平向预应力钢绞线、固定连接部、抗剪连接部、底座、限位支架;上部模块包括框架柱、框架梁、内置钢板剪力墙、抗剪连接部、水平向预应力钢绞线。当结构遭受地震荷载作用时,通过低强度钢板剪力墙的塑性变形耗散地震能量,保证主体结构在震后仍处于弹性状态,竖向预应力钢绞线及水平向预应力钢绞线为结构提供复位刚度使结构自动复位,震后只需更换耗能构件建筑即可继续使用。本实用新型涉及结构工程技术领域。(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