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530244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1812861.X
申请日:2024-12-10
Applicant: 扬州大学 ,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 湖北洪山实验室
IPC: C12N15/29 , C07K14/415 , C12N15/82 , A01H5/00 , A01H6/4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调控水稻抗病性基因OsSK8及其编码蛋白和应用,所述基因为OsSK8基因,其序列如SEQ ID NO.1或者SEQ ID NO.2所示。本发明鉴定到一个新的水稻纹枯病和白叶枯病抗性调控基因OsSK8,对OsSK8基因进行过量表达和敲除,抗性鉴定后发现过量表达OsSK8基因会增强水稻对纹枯病和白叶枯病的抗性,而敲除该基因会降低水稻对纹枯病和白叶枯病的抗性。本发明OsSK8基因正调控水稻对纹枯病和白叶枯病的抗性水平,这一发现不仅为选育出更具抗病性的水稻品种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同时也为水稻抗病育种领域的进一步探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8813642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1135552.3
申请日:2024-08-19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C12N15/29 , C07K14/415 , C12N15/82 , A01H5/00 , A01H6/4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与水稻抗纹枯病相关的基因OsERF7及其编码蛋白和应用,所述基因OsERF7的CDS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全长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所述与水稻抗纹枯病相关的基因OsERF7编码的蛋白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本发明发现OsERF7基因受纹枯病菌侵染表达,组织特异性表达发现其主要在叶鞘表达,且在水稻孕穗期时表达最高。本发明中通过过表达OsERF7显著降低水稻对纹枯病的抗性,而敲除该基因后则显著增强了水稻对纹枯病的抗性。本发明的水稻基因OsERF7对水稻纹枯病抗性产生明显影响,可应用于水稻抗纹枯病育种,对水稻的抗病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4480479B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210222228.X
申请日:2022-03-07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C12N15/82 , C07K14/415 , C12N15/29 , A01H5/00 , A01H6/4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OsERF65基因在调控水稻纹枯病抗性中的应用。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培育抗病性提高的转基因水稻的方法,包括降低受体水稻中OsERF65基因的表达量和/或活性,得到转基因水稻;所述转基因水稻的抗病性高于所述受体水稻。本发明通过对OsERFs家族进行纹枯病抗性鉴定及表达模式分析,发现过量表达其中一个基因OsERF65会降低水稻纹枯病抗性,而抑制该基因的表达量会增强水稻纹枯病抗性。进一步比较了OsERF65过表达系和敲除系与对照品种间的主要农艺性状,发现OsERF65不影响水稻的主要农艺性状,表明OsERF65在抗纹枯病育种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4480479A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210222228.X
申请日:2022-03-07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C12N15/82 , C07K14/415 , C12N15/29 , A01H5/00 , A01H6/4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OsERF65基因在调控水稻纹枯病抗性中的应用。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培育抗病性提高的转基因水稻的方法,包括降低受体水稻中OsERF65基因的表达量和/或活性,得到转基因水稻;所述转基因水稻的抗病性高于所述受体水稻。本发明通过对OsERFs家族进行纹枯病抗性鉴定及表达模式分析,发现过量表达其中一个基因OsERF65会降低水稻纹枯病抗性,而抑制该基因的表达量会增强水稻纹枯病抗性。进一步比较了OsERF65过表达系和敲除系与对照品种间的主要农艺性状,发现OsERF65不影响水稻的主要农艺性状,表明OsERF65在抗纹枯病育种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0846389A
公开(公告)日:2020-02-28
申请号:CN201911175462.6
申请日:2019-11-26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C12Q1/686 , C12Q1/689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筛选抗咪唑啉酮类除草剂水稻的dCAPS分子标记方法,通过测序比较,证实乙酰乳酸合成酶(Acetolactate synthase,ALS)基因第627位氨基酸突变为天冬酰胺(Asparagine,N)是“金粳818”抗咪唑啉酮类除草剂的主要原因,将携带此抗性位点的ALS基因命名为ALS627N,不携带此位点的ALS基因命名为ALS627S。根据此变异位点的DNA序列差异,开发了一个新的功能标记dC-ALS-627。此标记可有效区分ALS627N纯合型、ALS627S纯合型以及杂合基因型,另结合除草剂喷施试验,证实ALS627N是一个显性的抗除草剂基因。利用此标记检测不同地域的水稻品种,证实此标记可以广泛用于ALS627N基因的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有助于加快培育新的咪唑啉酮类除草剂抗性新品种,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3276006B
公开(公告)日:2014-12-10
申请号:CN201310202564.9
申请日:2013-05-28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黑条矮缩病载体及抗黑条矮缩病转基因水稻培育。本发明的抗黑条矮缩病专用载体p1301/Ubi-S6RNAi包括常用的植物RNAi载体p1301/Ubi-RNAi的基本骨架和转移T-DNA区,其特征在于在转移T-DNA区中增加了S6RNAi片段。本发明将p1301/Ubi-S6RNAi载体应用于培育抗黑条矮缩病转基因水稻,其特征在于本发明载体中的S6RNAi片段导入黑条矮缩病感病水稻中,可明显提高转基因水稻对黑条矮缩病的抗性。本发明的载体可广泛应用于提高水稻对黑条矮缩病的抗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792340A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410932877.8
申请日:2024-07-12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OsPP2Act基因及其编码蛋白质在改良水稻纹枯病抗性中的应用,本发明鉴定了一个新的水稻纹枯病抗性调控基因,通过对OsPP2A家族进行纹枯病抗性鉴定及表达模式分析,发现过量表达其中一个基因OsPP2Act会降低水稻对纹枯病抗性,而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敲除该基因会增强水稻对纹枯病抗性。表明OsPP2Act负调控水稻对纹枯病的抗性水平,在培育抗纹枯病水稻品种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为水稻抗纹枯病育种奠定重要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8531024A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410784635.9
申请日:2024-06-18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因OsNeK2及其编码蛋白和调控水稻抗纹枯病应用,属于植物基因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鉴定了一个新的负调控水稻抗纹枯病抗性的基因OsNeK2,通过两种不同的纹枯病抗性鉴定方法证明,在水稻植株中敲除该基因后,会使水稻更抗纹枯病;而过表达该基因后,会使水稻更感纹枯病。调查比较OsNeK2过表达系、敲除系和野生型植株之间的主要农艺性状,结果表明无论敲除还是过表达该基因均不会显著改变水稻的主要农艺性状。综合以上,本发明的基因对挖掘抗纹枯病基因,培育抗纹枯病品种,保护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8497218A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410732057.4
申请日:2024-06-06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C12N15/29 , C07K14/415 , C12N15/82 , A01H5/00 , A01H6/4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调控水稻抗纹枯病基因OsDTC2及其编码蛋白和应用,属于植物基因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鉴定了一个新的调控水稻抗纹枯病基因OsDTC2,该基因表达量升高时则对纹枯病抗性增加,而OsDTC2基因被敲除后,则对纹枯病抗性降低。与野生型相比,OsDTC2基因通过比较OsDTC2超表达系和敲除系与野生型植株间农艺性状的差异,发现超表达或敲除该基因后主要的农艺性状不会受到影响,表明OsDTC2基因为水稻抗纹枯病育种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基因资源。
-
公开(公告)号:CN118147356A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410462064.7
申请日:2024-04-17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C12Q1/6895 , C12Q1/686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因编辑水稻生育期材料spin1‑1的特异性Indel标记、引物及应用,对野生型和敲除系中SPIN1发生突变的区域进行序列分析,在碱基插入处双侧设计Indel引物,对不同水稻的DNA样品进行PCR扩增,而后经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本发明的Indel标记可实现spin1‑1基因型的高效鉴定,在后续利用spin1‑1敲除系进行抗纹枯病育种中具有重要价值,同时在操作上较测序方法简捷,降低了成本和时间,可以在杂交育种、回交分离群体等进行鉴定,准确的区分基因型,提高育种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