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电池的充电方法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435424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280084109.0

    申请日:2022-12-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进一步抑制二次电池的短路的方案。提供一种二次电池的充电方法,所述二次电池依次具有正极集电体、正极活性物质层、固体电解质层以及负极集电体,并且作为负极的反应而利用了金属锂的沉积‑溶解反应,所述二次电池的充电方法具有多阶段的充电工序,所述多阶段的充电工序至少具有以下工序:第一充电工序,通过以第一电流密度I1对二次电池进行充电,来使金属锂沉积在负极集电体的靠固体电解质层侧的表面,从而形成作为负极活性物质层的一部分的由该金属锂构成的沉积Li层;以及第二充电工序,在第一充电工序之后,以比第一电流密度I1大的第二电流密度I2对二次电池进行充电,来使沉积Li层的厚度变厚,其中,第一充电工序包括进行至少1次的休止或至少1次的放电,在第一充电工序中,以使SOC不超过4.5%的方式以第一电流密度I1对二次电池进行充电。

    短路检测装置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9863416B

    公开(公告)日:2021-05-11

    申请号:CN201680090261.4

    申请日:2016-11-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短路检测装置,无论二次电池的使用方式如何都能够实时且精度良好地检测出放电中的二次电池的内部短路。该短路检测装置判断通过电压传感器检测相对于负载放电的二次电池的电压而得到的第一电压值(Va)是否小于阈值(Vs),在第一电压值(Va)小于阈值(Vs)的情况下,调节负载而减少从二次电池流向负载的电流,并判断通过电压传感器检测负载调节后的二次电池的电压而得到的第二电压值(Vb)是否小于第一电压值(Va),在第二电压值(Vb)小于第一电压值(Va)的情况下,识别为二次电池内部短路。

    蓄电池的加压构造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140348A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280070711.9

    申请日:2022-10-14

    Abstract: 一种蓄电池的加压构造,其从厚度方向对构造体进行加压,该构造体由包括由外装材(33)实施了封装的电极部(31)的蓄电池单元(3)构成、或者由层叠多个该蓄电池单元3而成的层叠体构成,该蓄电池的加压构造具备:一对端板(1U、1L),其配置到构造体的厚度方向的两端;以及紧固螺栓(21)和螺母(22),其使一对端板(1U、1L)相互紧固,在介于端板(1U、1L)与构造体之间的位置的至少1处以上配置有弹性体(5),在介于弹性体5与构造体之间的位置配置有刚体(4),在端板(1U、1L)、弹性体(5)、刚体(4)中的任一者还包括可抑制弹性体的与厚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变形的变形抑制手段(例如凹部41)。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电极

    公开(公告)号:CN111201641B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1880065925.0

    申请日:2018-10-10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维持高速度时的放电容量,并能够保持形状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电极。本发明提供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电极,其为用于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电极,该电极具有集电体、以及设置于所述集电体表面的电极活性物质层,且该电极的液量系数为1.4~2.0以上,其中,所述电极活性物质层包含电极活性物质以及含有聚偏二氟乙烯(PVdF)的粘合剂,所述电极活性物质层中,以相对于电极总体积为0.5~3.3体积%的范围包含未发生晶体化状态的所述聚偏二氟乙烯(PVdF)。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