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234809A
公开(公告)日:2018-06-29
申请号:CN201711373649.8
申请日:2017-12-19
Applicant: 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N1/0312 , H04N1/0306 , H04N2201/02487 , H04N1/028 , H04N1/03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传感器单元的制造方法,其即使在图像传感器单元中使用了包含在透镜的表面或内部存在光学性不连续部分的透镜的正立等倍透镜阵列,也能够防止光学性能劣化。这是包括如下构成的图像传感器单元(10)的制造方法:线状光源(14),其沿主扫描方向对原稿照射光;棒形透镜阵列(31),其在主扫描方向上排列有多个棒形透镜(30),并对来自原稿的反射光进行聚光;以及线型图像传感器(15),其接收由棒形透镜阵列(31)聚光的光。当包含有在棒形透镜阵列(31)的表面和/或内部具有光学性不连续部分的棒形透镜(30)的情况下,以该光学性不连续部分不位于原稿侧的方式来配置棒形透镜阵列(31)。
-
公开(公告)号:CN1880092A
公开(公告)日:2006-12-20
申请号:CN200610103145.X
申请日:2001-09-04
Applicant: 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
Abstract: 提供了使每个芯片上的多个发光元件能同时发光的自扫描型发光元件阵列的驱动方法。在由传送部与发光部组成的自扫描型发光元件阵列中,可使发光部相邻的2个发光元件同时发光时的写入信号的幅度为1个发光元件发光时写入信号的幅度的2倍。自扫描型发光元件阵列由多个自扫描型发光元件阵列芯片排成直线状构成,而2相时钟脉冲则能为多个自扫描型发光元阵列芯片所共用。
-
-
公开(公告)号:CN1224848C
公开(公告)日:2005-10-26
申请号:CN02144346.7
申请日:2002-10-10
Applicant: 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
Inventor: 小木秀也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3/0087 , G02B3/005 , G02B13/0095 , G02B25/008
Abstract: 一种小型化等倍成像透镜阵列,具有被排列成1列的多个棒状透镜(22)。规定棒状透镜的排列间距D应满足(2m+1)·D≤2.1mm或2.5mm。规定棒状透镜的孔径角θ应满足αD/6×{n·cos-1(-α/2/m)+(4m2/α2-1)1/2}≤θ≤αD/2×(4m2/α2-1)1/2。通过以这种方式限定排列间距D以及孔径角θ,可获得总宽(Wt)与有效读取宽度(Wi)之差小于等于2.1mm或2.5mm的透镜阵列。
-
公开(公告)号:CN1274428A
公开(公告)日:2000-11-22
申请号:CN99801159.2
申请日:1999-07-12
Applicant: 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3/0087 , C03C3/078 , C03C3/102 , C03C4/02 , C03C13/046 , C03C21/00 , G02B2006/12183
Abstract: 一种折射率分布型光学元件具有用离子交换方法制成的芯/包层结构。该元件在包层玻璃中包括金属氧化物颜料。包层玻璃包括基体玻璃和包括如下金属氧化物的颜料:0.3至4.0wt.%CoO;1.0至12.0wt.%Fe2O3;0.0至2.0wt.%NiO;以及0.0至0.2wt.%Cr2O3,在除去颜料的基体玻璃总量看作100wt.%的情况下。折射率分布型光学元件防止在折射率偏离规则抛物线分布的部分发生光学性能的降低,也防止闪耀光进入。即使当用于使用白光照明的光学装置时,元件也具有高分辨率。还提供了由折射率分布型光学元件形成的棒状透镜阵列。
-
公开(公告)号:CN108234809B
公开(公告)日:2021-03-30
申请号:CN201711373649.8
申请日:2017-12-19
Applicant: 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传感器单元的制造方法,其即使在图像传感器单元中使用了包含在透镜的表面或内部存在光学性不连续部分的透镜的正立等倍透镜阵列,也能够防止光学性能劣化。这是包括如下构成的图像传感器单元(10)的制造方法:线状光源(14),其沿主扫描方向对原稿照射光;棒形透镜阵列(31),其在主扫描方向上排列有多个棒形透镜(30),并对来自原稿的反射光进行聚光;以及线型图像传感器(15),其接收由棒形透镜阵列(31)聚光的光。当包含有在棒形透镜阵列(31)的表面和/或内部具有光学性不连续部分的棒形透镜(30)的情况下,以该光学性不连续部分不位于原稿侧的方式来配置棒形透镜阵列(31)。
-
公开(公告)号:CN1880094A
公开(公告)日:2006-12-20
申请号:CN200610103148.3
申请日:2001-09-04
Applicant: 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光写入头,包括:由多个棒形透镜叠置排列成沿厚度方向成几何线对称而构成的棒形透镜阵列;相对于上述棒形透镜配置,使发光元件按直线状排成的多个发光元件阵列芯片取交错状排列而构成的发光元件阵列;前述发光元件阵列芯片则对向通过上述棒形透镜阵列的线对称部分的2条线取交错形排列。以及一种棒形透镜与发光元件阵列的布置方法,将多个棒形透镜叠层构成沿厚度方向成为几何线对称的棒形透镜阵列;将发光元件按直线排成的多个发光元件阵列芯片对向通过上述棒形透镜阵列的线对称部分的2条线配置成交错形式。
-
公开(公告)号:CN1254700C
公开(公告)日:2006-05-03
申请号:CN02108795.4
申请日:2002-04-02
Applicant: 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
Inventor: 小木秀也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3/005
Abstract: 一种棒状透镜阵列,其结构中的大量棒状透镜元件被组合到一个单元中,同时,大量的棒状透镜元件按照多个横行排成阵列,其中,当m等于X0/D时,其中,D是每个透镜的直径,X0是每个透镜生成的视阈的半径,横行的数量N与图像的相互间的重叠度m满足于关系式:{3(N-1)N/16}1/2<m≤[N(N+1)·{α(N+2)-(N-1)}/{α(N+1)-N}]1/2/4而且6≤N≤8,α从0.9、0.95和1中选取。
-
公开(公告)号:CN1237352C
公开(公告)日:2006-01-18
申请号:CN01136105.0
申请日:2001-09-29
Applicant: 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3/0056 , G02B3/0012 , G02B3/005 , G02B3/0087
Abstract: 提供一种具有多个并排形成的槽的排列工具;把梯度折射率棒形透镜彼此对齐地放在平均间隔为1μm-5μm的槽内;使多个梯度折射率棒形透镜保持在对齐状态的情况下固定它们,形成一个整体;然后抛光每个棒形透镜的端面。
-
公开(公告)号:CN1189767C
公开(公告)日:2005-02-16
申请号:CN01120202.5
申请日:2001-07-06
Applicant: 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N1/0311 , B41J2/451 , G02B3/005 , G02B3/0056 , G02B3/0087 , H04N1/0312 , H04N2201/03112 , H04N2201/03125 , H04N2201/03133 , H04N2201/03141 , H04N2201/03145
Abstract: 一种成像设备,其中物体面(14)面对圆棒形透镜阵列(10)的一个端面放置,像面(16)面对其另一个端面放置。物体侧圆棒形透镜阵列的透镜工作距离基本上等于像侧的透镜工作距离。实际的物-像距离TC0设定在共轭长度TC1与共轭长度TC2之间,其中在共轭长度TC1上,透镜阵列在透镜阵列方向上的MTF的平均值MTFave最大,在共轭长度TC2上,ΔMTF最小,及相对于共轭长度TC1位移量ΔTC设定在+0.05mm<ΔTC<+0.15mm的范围内,其中在共轭长度TC1上,MTFave最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