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954664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111356269.X
申请日:2021-11-1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填充剂填充到填充空间的难填充部来进一步提高车身的隔音性的车身侧部构造。车身侧部构造(A)具备中空状的车身架(10)、和用于形成在车身架(10)内填充填充剂的填充空间(30)的分隔部件(4),分隔部件(4)通过以围绕形成在车身架(10)上的填充口(32b、32c)的方式配置的、填充口承接部(43a、43b)和覆盖部(42a、42b),而形成有开口部(41a、41b),开口部(41a、41b)形成为使得从填充口(32b、32c)注入的填充剂趋向填充空间(30)内的远离填充口(32b、32c)的难填充部(44a、44b)。
-
公开(公告)号:CN114954665B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210128424.0
申请日:2022-02-11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提供能够使填充剂填充至填充空间的各个角落且提高车身的隔音性的车身侧部构造。车身侧部构造(A)具有:中柱(3),其具有末端扩展的根基部(3a);中柱内构件(32),其具有形成在根基部的前后的R部(3b、3c)附近的多个填充口(32b、32c);中柱加强件(33),其在与中柱内构件之间形成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填充空间(30);下纵梁(2),其与中柱内构件以及中柱加强件的下端侧接合;和分隔部件(4),其具有前后的覆盖部(42a、42b)、和与该覆盖部为一体的主体部(40)。分隔部件具有将填充空间划分为一个R部侧的第1填充空间(30a)、和以与该第1填充空间为大致同等容积的方式形成于另一个R部侧的第2填充空间(30b)的填充空间划分部(46)。
-
公开(公告)号:CN114954664B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111356269.X
申请日:2021-11-1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填充剂填充到填充空间的难填充部来进一步提高车身的隔音性的车身侧部构造。车身侧部构造(A)具备中空状的车身架(10)、和用于形成在车身架(10)内填充填充剂的填充空间(30)的分隔部件(4),分隔部件(4)通过以围绕形成在车身架(10)上的填充口(32b、32c)的方式配置的、填充口承接部(43a、43b)和覆盖部(42a、42b),而形成有开口部(41a、41b),开口部(41a、41b)形成为使得从填充口(32b、32c)注入的填充剂趋向填充空间(30)内的远离填充口(32b、32c)的难填充部(44a、44b)。
-
公开(公告)号:CN114954665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128424.0
申请日:2022-02-11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提供能够使填充剂填充至填充空间的各个角落且提高车身的隔音性的车身侧部构造。车身侧部构造(A)具有:中柱(3),其具有末端扩展的根基部(3a);中柱内构件(32),其具有形成在根基部的前后的R部(3b、3c)附近的多个填充口(32b、32c);中柱加强件(33),其在与中柱内构件之间形成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填充空间(30);下纵梁(2),其与中柱内构件以及中柱加强件的下端侧接合;和分隔部件(4),其具有前后的覆盖部(42a、42b)、和与该覆盖部为一体的主体部(40)。分隔部件具有将填充空间划分为一个R部侧的第1填充空间(30a)、和以与该第1填充空间为大致同等容积的方式形成于另一个R部侧的第2填充空间(30b)的填充空间划分部(46)。
-
公开(公告)号:CN215851490U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2121292825.7
申请日:2021-06-1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抑制间隔部件变形,从而能够抑制NV性下降的车身侧部结构。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新型的车身侧部结构具备:中柱,具有扇形状的根部;内板,构成中柱的一部分,在根部的前后的弯曲部附近形成一对填充口;及,间隔部件4,配置在下边梁加强板21的上侧,具有与填充口43a,43b相对的开口部41a,41b及一体化的主体部40;在间隔部件4与构成中柱的一部分的中柱加强板之间,形成有至少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填充空间30,间隔部件4具备向开口部41a,41b的下方延伸的第一肋46。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