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机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412464C

    公开(公告)日:2008-08-20

    申请号:CN200480000215.8

    申请日:2004-03-1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B49/025 F25B2500/27 F25B2600/021 Y02B30/741

    Abstract: 在利用抑制压缩机电动机的转子速度变动的扭矩控制逆变器驱动的空调机中,本发明的压缩机可在发出运转停止指示时,变更压缩机速度至扭矩控制的控制量为一定值以上的压缩机速度,然后,在抑制停止时的振动中,在最适合的转子位置上使压缩机停止。另外,可根据压缩机负荷决定转子停止位置和上述停止控制中的压缩机速度变更比率。

    空调机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697954A

    公开(公告)日:2005-11-16

    申请号:CN200480000215.8

    申请日:2004-03-1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B49/025 F25B2500/27 F25B2600/021 Y02B30/741

    Abstract: 在利用抑制压缩机电动机的转子速度变动的扭矩控制逆变器驱动的空调机中,本发明的压缩机可在发出运转停止指示时,变更压缩机速度至扭矩控制的控制量为一定值以上的压缩机速度,然后,在抑制停止时的振动中,在最适合的转子位置上使压缩机停止。另外,可根据压缩机负荷决定转子停止位置和上述停止控制中的压缩机速度变更比率。

    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769811B

    公开(公告)日:2010-05-05

    申请号:CN200510113385.3

    申请日:2005-10-11

    Inventor: 渡部安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在进水温度及外气温度变高时可以抑制致冷剂压力的上升及功率系数的下降。这种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中包括:将压缩机(1)、使水和致冷剂进行热交换的热水供给用放热器(2)、第一减压装置(3)、使致冷剂和外气进行热交换的中间热交换器(10)、第二减压装置(11)、和使冷剂和外气进行热交换的蒸发器依次相联接而构成的热泵循环;用于检测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的进水温度的检测装置(31);用于检测外气温度的检测装置(32);和用于控制第一及第二减压装置的操作的控制装置(30)。其中,减压装置的阀开度根据进水温度检测装置和/或外气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到的检测值进行调整。

    冷冻循环装置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854647A

    公开(公告)日:2006-11-01

    申请号:CN200610077016.8

    申请日:2006-04-25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使用二氧化碳作为致冷剂、并且使用难溶性油作为压缩机内的润滑油的冷冻循环装置中,减小由润滑油向内部热交换器的附着而产生的影响并且提高内部热交换器的热交换效率。本发明的冷冻循环装置,通过配管连接压缩机(11)、散热器(12)、膨胀阀(13)以及蒸发器(14),并设置有内部热交换器(30),该内部热交换器(30)在从散热器(12)流出的高压致冷剂和从蒸发器(14)流出的低压致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其特征在于,使用二氧化碳作为致冷剂,同时,使用难溶性油作为压缩机(11)内的润滑油,内部热交换器(30)由处于超临界区域的高压致冷剂所流过的第一传热管(31)、和低压致冷剂所流过的第二传热管(32)构成,将第一传热管(31)配置在第二传热管(32)内。

    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769811A

    公开(公告)日:2006-05-10

    申请号:CN200510113385.3

    申请日:2005-10-11

    Inventor: 渡部安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在进水温度及外气温度变高时可以抑制致冷剂压力的上升及功率系数的下降。这种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中包括:将压缩机(1)、使水和致冷剂进行热交换的热水供给用放热器(2)、第一减压装置(3)、使致冷剂和外气进行热交换的中间热交换器(10)、第二减压装置(11)、和使冷剂和外气进行热交换的蒸发器依次相联接而构成的热泵循环;用于检测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的进水温度的检测装置(31);用于检测外气温度的检测装置(32);和用于控制第一及第二减压装置的操作的控制装置(30)。其中,减压装置的阀开度根据进水温度检测装置和/或外气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到的检测值进行调整。

    热交换器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265463A

    公开(公告)日:2000-09-06

    申请号:CN00103626.2

    申请日:2000-02-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F9/26 F25B9/006 F25B39/00 F28D1/0477

    Abstract: 一种热交换器,间隔地层叠着多个平板状翅片,在层叠方向穿通有通过制冷剂的传热管,使空气通过各翅片组之间,在空气通过方向配设多列传热管,并区分成在传热管内流动着制冷剂的气体和气相成分多的部分与液体和液相成分多的部分,传热管的各通路在用作冷凝器时,风下侧列是入口,刚上侧列为出口,至少将该通路一部分在空气通过方向作成在多列间重叠的对向流型,可提高热交换效率。

    冷冻循环装置
    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854647B

    公开(公告)日:2012-09-19

    申请号:CN200610077016.8

    申请日:2006-04-25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使用二氧化碳作为致冷剂、并且使用难溶性油作为压缩机内的润滑油的冷冻循环装置中,减小由润滑油向内部热交换器的附着而产生的影响并且提高内部热交换器的热交换效率。本发明的冷冻循环装置,通过配管连接压缩机(11)、散热器(12)、膨胀阀(13)以及蒸发器(14),并设置有内部热交换器(30),该内部热交换器(30)在从散热器(12)流出的高压致冷剂和从蒸发器(14)流出的低压致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其特征在于,使用二氧化碳作为致冷剂,同时,使用难溶性油作为压缩机(11)内的润滑油,内部热交换器(30)由处于超临界区域的高压致冷剂所流过的第一传热管(31)、和低压致冷剂所流过的第二传热管(32)构成,将第一传热管(31)配置在第二传热管(32)内。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