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循环装置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854647B

    公开(公告)日:2012-09-19

    申请号:CN200610077016.8

    申请日:2006-04-25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使用二氧化碳作为致冷剂、并且使用难溶性油作为压缩机内的润滑油的冷冻循环装置中,减小由润滑油向内部热交换器的附着而产生的影响并且提高内部热交换器的热交换效率。本发明的冷冻循环装置,通过配管连接压缩机(11)、散热器(12)、膨胀阀(13)以及蒸发器(14),并设置有内部热交换器(30),该内部热交换器(30)在从散热器(12)流出的高压致冷剂和从蒸发器(14)流出的低压致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其特征在于,使用二氧化碳作为致冷剂,同时,使用难溶性油作为压缩机(11)内的润滑油,内部热交换器(30)由处于超临界区域的高压致冷剂所流过的第一传热管(31)、和低压致冷剂所流过的第二传热管(32)构成,将第一传热管(31)配置在第二传热管(32)内。

    双层管式热交换器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506647A

    公开(公告)日:2004-06-23

    申请号:CN200310120262.3

    申请日:2003-12-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F1/06 F28D7/106

    Abstract: 一种除了构成双层管的内管和外管之外,不追加内叶片等促进传热的材料、价格更低的高性能的双层管式热交换器,其中,由内管和外管构成的双层管式热交换器,将使外管从外侧向内侧凹下、前端朝向内管变细的近似圆锥状、近似圆锥台状、近似球面状、或近似圆柱、近似椭圆柱状等多个突起部,象是卷绕在内管上一样,配置成锯齿状或螺旋状。由此,仅在外管上实施简易的冲压等加工,就能增加在内管和外管之间流动的流体的湍流化程度,促进从在内管内流动的流体向在内外管之间流动的流体传热。

    冷冻循环装置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300522C

    公开(公告)日:2007-02-14

    申请号:CN200410097983.1

    申请日:2004-12-01

    Inventor: 冈座典穗

    Abstract: 冷冻循环装置由压缩机(11)、作为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的散热器(12)的制冷剂流路(12a)、内部热交换单元(15)的高压侧制冷剂流路(15a)、减压器(13)、蒸发器(14)、内部热交换单元(15)的低压侧制冷剂流路(15b)形成制冷剂回路(A);其中:由压力检测装置(24)检测出高压侧压力上升到邻近设计压力这一状态,由电磁阀控制装置(25)控制设于旁通回路(16)的第1电磁阀(17)、使之成为闭状态,低压侧制冷剂流入到蒸发器(14)出口与压缩机(11)入口间的低压侧制冷剂流路(15b),冷却在散热器(12)出口与减压器(13)入口间的高压侧制冷剂流路(15a)流动的高压侧制冷剂,降低高压侧压力。

    采用三成分混合制冷剂的热泵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240976C

    公开(公告)日:2006-02-08

    申请号:CN03159361.5

    申请日:1997-06-0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9K5/045 C09K2205/22 C09K2205/43

    Abstract: 揭示一种热泵装置,所述热泵装置包括一制冷循环并以使用三成分混合制冷剂,所述制冷循环以冷却模式运转进行对流交换,所述三成分混合制冷剂在组成范围方面包含R32/R125/R134a,所述组成范围在由三角形坐标表示的R32、R125和R134a三成分组成图中由一连接点b1,即R32/R134a=21/79重量百分比和点b2,即R125/R134a=55/45重量百分比的直线B、一连接点c1,即R32/R134a=33/67重量百分比和点c2,即R125/R134a=65/35重量百分比的直线C、一连接点d1,即R32/R134a=60/40重量百分比和R134a的顶点的直线D、以及一连接点e1,即R32/R134a=53/47重量百分比和点e2,即R125/R134a=19/81重量百分比的直线E限定;所述三成分混合制冷剂包含重量百分比为25/15/65或25/15/60的R32/R125/R134a。

    冷冻循环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677017A

    公开(公告)日:2005-10-05

    申请号:CN200510062849.2

    申请日:2005-03-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冷冻循环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该装置的特点在于在使用膨胀机的冷冻循环装置中,即使密度比一定的制约,也可以维持最佳的高压侧压力,可在各运行范围内不降低效率及能力而使冷冻循环运行。该装置具有压缩机构、膨胀机构及对用一根轴连接到膨胀机构的压缩机构进行驱动的驱动源、冷却从压缩机构排出的冷媒的散热器和加热从上述膨胀机构流出的冷媒的蒸发器、使上述膨胀机构分流的分流流路、在上述分流流路上设置的分流阀、对流入上述膨胀机构的冷媒进行减压的预减压阀以及控制分流阀和预减压阀的操作器,通过基于冷冻循环的排出温度或过热度操作分流阀或予减压阀的开度,调整到所要求的高压侧压力,可以在较宽的运行范围中高效运行。

    热交换器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517661A

    公开(公告)日:2004-08-04

    申请号:CN200410002471.2

    申请日:2004-01-20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省略在将配管连接在用于供热水机等上的泄漏检测管时所必须的后加工,谋求提高热交换器的生产性以及低成本化。本发明的热交换器,是通过卡紧进行拉拔加工制造的、由外管和设置有泄漏检测槽的泄漏检测管构成的双重管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泄漏检测管的至少一端上,将配管连接到因上述卡紧而产生的缩管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