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织机中的电动开口设备的自动润滑剂供应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173907A

    公开(公告)日:2013-06-26

    申请号:CN201210555689.5

    申请日:2012-12-1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D03C13/025 D03J1/003

    Abstract: 一种用于织机的电动开口设备的自动润滑剂供给装置,包括给油泵、给油喷嘴、给油管和管支撑件。所述给油泵在比相应轴承更靠近织机的框架的相应位置处固定地安装至织机的所述框架。所述给油喷嘴安装至相应连接杆以使得朝着相应轴承指向并连接至相应给油管。管支撑件固定至相应连接杆。每个管支撑件形成为使得所述管支撑件的宽度小于所述连接杆的宽度并在所述织机的前-后方向上具有刚性。设置在更靠近相应给油喷嘴的位置处的给油管固定地连接至相应连接杆,并且,设置在更靠近相应给油泵的位置处的给油管固定地连接至相应管支撑件。

    用于织机中梭口形成设备的润滑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04420048B

    公开(公告)日:2016-07-06

    申请号:CN201410426428.2

    申请日:2014-08-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D03J1/00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织机中梭口形成设备的润滑设备。在用于织机中的梭口形成设备的润滑设备中,综框驱动系统包括:电动马达;连接杆;梭口形成杠杆;以及,连接杠杆,其附连到梭口形成杠杆的连接臂上并且通过杠杆侧轴承连接到连接杆。润滑设备包括油脂嘴,其与杠杆侧轴承连通并且允许由从润滑剂泵供应的润滑剂对杠杆侧轴承进行润滑。润滑设备包括第一或第二润滑杠杆,其包括细长杠杆主体;连通孔,其与连接臂装配在一起;第一油脂喷嘴或第二油脂喷嘴,其装配于油脂嘴上使得油脂嘴插入于油脂喷嘴内并且第一润滑喷嘴或第二润滑喷嘴经由润滑管连接到润滑剂泵。

    用于织机中的电动开口设备的自动润滑剂供应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173907B

    公开(公告)日:2014-04-09

    申请号:CN201210555689.5

    申请日:2012-12-1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D03C13/025 D03J1/003

    Abstract: 一种用于织机的电动开口设备的自动润滑剂供给装置,包括给油泵、给油喷嘴、给油管和管支撑件。所述给油泵在比相应轴承更靠近织机的框架的相应位置处固定地安装至织机的所述框架。所述给油喷嘴安装至相应连接杆以使得朝着相应轴承指向并连接至相应给油管。管支撑件固定至相应连接杆。每个管支撑件形成为使得所述管支撑件的宽度小于所述连接杆的宽度并在所述织机的前-后方向上具有刚性。设置在更靠近相应给油喷嘴的位置处的给油管固定地连接至相应连接杆,并且,设置在更靠近相应给油泵的位置处的给油管固定地连接至相应管支撑件。

    喷气织机的引纬装置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808244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054006.1

    申请日:2022-01-18

    Abstract: 将起动时的压缩空气的压力降低和运转时的压缩空气的压力变动抑制得比以往小。引纬装置(100)具有:第1主罐(144M),其储藏压缩空气;电动‑气动调节器(143),其对从空气压缩机(10)供给的压缩空气的压力进行调整并向第1主罐(144M)供给;喷嘴(142),其喷射压缩空气;主阀(146),其经由第1连接部(P144)而与第1主罐(144M)连接,并将储藏于第1主罐(144M)的压缩空气向喷嘴供给;以及第2主罐(144S),其经由与第1连接部(P144)不同的第2连接部(P143S)而与第1主罐(144M)连接。

    用于织机中梭口形成设备的润滑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04420048A

    公开(公告)日:2015-03-18

    申请号:CN201410426428.2

    申请日:2014-08-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D03J1/00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织机中梭口形成设备的润滑设备。在用于织机中的梭口形成设备的润滑设备中,综框驱动系统包括:电动马达;连接杆;梭口形成杠杆;以及,连接杠杆,其附连到梭口形成杠杆的连接臂上并且通过杠杆侧轴承连接到连接杆。润滑设备包括油脂嘴,其与杠杆侧轴承连通并且允许由从润滑剂泵供应的润滑剂对杠杆侧轴承进行润滑。润滑设备包括第一或第二润滑杠杆,其包括细长杠杆主体;连通孔,其与连接臂装配在一起;第一油脂喷嘴或第二油脂喷嘴,其装配于油脂嘴上使得油脂嘴插入于油脂喷嘴内并且第一润滑喷嘴或第二润滑喷嘴经由润滑管连接到润滑剂泵。

    喷气织机的引纬装置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4808244B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210054006.1

    申请日:2022-01-18

    Abstract: 将起动时的压缩空气的压力降低和运转时的压缩空气的压力变动抑制得比以往小。引纬装置(100)具有:第1主罐(144M),其储藏压缩空气;电动‑气动调节器(143),其对从空气压缩机(10)供给的压缩空气的压力进行调整并向第1主罐(144M)供给;喷嘴(142),其喷射压缩空气;主阀(146),其经由第1连接部(P144)而与第1主罐(144M)连接,并将储藏于第1主罐(144M)的压缩空气向喷嘴供给;以及第2主罐(144S),其经由与第1连接部(P144)不同的第2连接部(P143S)而与第1主罐(144M)连接。

    带有开口马达冷却装置的经纱开口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876115B

    公开(公告)日:2012-09-05

    申请号:CN201010173712.5

    申请日:2010-04-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K9/19 D03C13/00 D03C13/025 D03J1/008 H02K16/00

    Abstract: 经纱开口装置,包括:分别沿织机的前后方向布置的多个综框;安装框;用于驱动对应综框的多个开口马达;冷却剂流过的多个热交换器;用于使冷却剂循环的泵;以及用于连接热交换器和泵的多个管。对应综框的安装框固定在织机的侧框上。马达固定在安装框上。热交换器固定在安装框上,用于在开口马达和冷却剂之间交换热。热交换器包括用于冷却剂的多个端口和用于冷却剂的冷却剂通道。冷却剂在从固定在对应于位于织机后侧的综框的安装框上的热交换器向固定在对应于织机前侧的综框的安装框上的热交换器循环。

    喷气织机中的纬纱张力施加装置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020907A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410365319.8

    申请日:2024-03-28

    Inventor: 横山铁夫

    Abstract: 提供抑制来自拉伸喷嘴的喷射压的降低并且使开闭阀的移动变容易的喷气织机中的纬纱张力施加装置。在喷气织机(10)中的纬纱张力施加装置(30)中,在被支承条(23)支承的边撑基座(61)的引纬反方向侧端部设置有:开闭阀(32),其通过第1空气配管(51)而与连接拉伸喷嘴(31);以及辅助罐(33),其与开闭阀(32)连接,并且通过第2空气配管(52)而与主罐(34)连接,且是比主罐(34)小型的罐。

    带有开口马达冷却装置的经纱开口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876115A

    公开(公告)日:2010-11-03

    申请号:CN201010173712.5

    申请日:2010-04-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K9/19 D03C13/00 D03C13/025 D03J1/008 H02K16/00

    Abstract: 经纱开口装置,包括:分别沿织机的前后方向布置的多个综框;安装框;用于驱动对应综框的多个开口马达;冷却剂流过的多个热交换器;用于使冷却剂循环的泵;以及用于连接热交换器和泵的多个管。对应综框的安装框固定在织机的侧框上。马达固定在安装框上。热交换器固定在安装框上,用于在开口马达和冷却剂之间交换热。热交换器包括用于冷却剂的多个端口和用于冷却剂的冷却剂通道。冷却剂在从固定在对应于位于织机后侧的综框的安装框上的热交换器向固定在对应于织机前侧的综框的安装框上的热交换器循环。

    织布机中的经纱开口装置
    1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3890588U

    公开(公告)日:2014-10-22

    申请号:CN201420168905.5

    申请日:2014-04-0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D03C13/025 Y02D70/124

    Abstract: 织布机中的经纱开口装置包括第一至第八电动机单元。第一至第五电动机单元被设置在织布机前侧而第六至第八单元被设置在其后侧。第一、第三和第五电动机单元以从织布机侧框开始向外的顺序配置。第二和第四电动机单元分别在高于第三和第五电动机单元的位置设置在上排。设置第六电动机单元以使其偏心轮位于以高度,该高度与第四和第五电动机单元的偏心轮的中心之间的垂直中间位置对应,并使所述第六电动机单元的偏心轮的中心相对于所述第四和第五电动机单元的偏心轮向外形成间距。第七和第八电动机单元轮被设置成分别面对第三和第二电动机单元。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