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365867B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080011657.1
申请日:2020-01-30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IPC: B60K11/02 , H01M10/613 , H01M10/6567 , H01M10/66 , C09K5/10
Abstract: 一种传输接受自伴随充放电而发热的车辆行驶用电池(4)的热量的液态传热介质(14),包含液态的基材、与基材相溶的原硅酸酯和分散于基材中的离子吸附材料。离子吸附材料由多个固体粒子(15)构成,并且吸附存在于传热介质中的阴离子和阳离子中的至少一方的离子。
-
公开(公告)号:CN113939698B
公开(公告)日:2023-04-28
申请号:CN202080041490.3
申请日:2020-05-27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Abstract: 制冷循环装置(10)具备压缩机(11)、在室内制热时将从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作为热源来加热送风空气的散热器(12)及使通过散热器后的制冷剂减压的减压部(13)。制冷循环装置具备在设备冷却时作为冷却发热设备的冷却器发挥功能且在室内制热时作为吸热器发挥功能的蒸发器(14)及控制减压部的节流开度的开度控制部(80a)。散热器具有使制冷剂冷凝的冷凝部(121)及对通过冷凝部后的制冷剂进行气液分离并贮存循环内剩余的液体制冷剂的储液部(122)。开度控制部在室内制热时控制减压部的节流开度,以将蒸发器的制冷剂出口侧的制冷剂状态维持为饱和状态或潮湿状态。与设备冷却时的减压部的节流开度的调整区域相比,室内制热时的调整区域的节流开度的下限小。
-
公开(公告)号:CN114025977A
公开(公告)日:2022-02-08
申请号:CN202080045059.6
申请日:2020-07-03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IPC: B60H1/32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室内制热时抑制油的滞留的制冷循环装置。制冷循环装置(10)能够实施加热向空调对象空间吹送的送风空气的室内制热。制冷循环装置具备将含有油的制冷剂压缩并排出的压缩机(11)和在室内制热时将从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作为热源来加热送风空气的散热器(12)。制冷循环装置具备使通过散热器后的制冷剂减压的制冷剂减压部(13)、在室内制热时作为吸热器发挥功能的蒸发器(14)以及控制制冷剂减压部的开度控制部(80a)。开度控制部至少在室内制热时执行使制冷剂减压部的节流开度变化的波动处理,以使蒸发器的制冷剂出口侧的制冷剂状态交替地变化为具有过热度的过热状态和含有潮湿蒸汽的潮湿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10382660A
公开(公告)日:2019-10-25
申请号:CN201880015925.X
申请日:2018-02-19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Abstract: 热介质用基材含有亲水性离子液体及水。亲水性离子液体在25℃的粘度为30mPa·s以下。离子液体的热稳定性良好,因此能够确保热介质用基材的热稳定性。另外,通过将亲水性离子液体在25℃的粘度设为30mPa·s以下,能够使热介质用基材的运动粘度降低。而且,通过使离子液体溶解于水中,能够得到凝固点下降的效果,因此能够实现低凝固点。
-
公开(公告)号:CN100523655C
公开(公告)日:2009-08-05
申请号:CN02805332.X
申请日:2002-02-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B30/04 , B01J20/0292 , B01J20/18 , B01J20/28011 , F25B17/083
Abstract: 通过增大吸附材料的吸附/解吸的水分吸附量差,且可在低温下使吸附材料再生(解吸),可提供利用比传统温度低的热源有效进行水蒸气的吸附/解吸的吸附热泵。本发明在于吸附热泵,在具有被吸附物、带吸附/解吸被吸附物的吸附材料的吸附/解吸部、连接该吸附/解吸部的进行被吸附物的蒸发的蒸发部、连接该吸附/解吸部的进行被吸附物的冷凝的冷凝部的吸附热泵上,该吸附材料,是在25℃下测定的水蒸气吸附等温线上在相对蒸气压0.05以上、0.30以下的范围具有相对蒸气压变化0.15时水的吸附量变化在0.18g/g以上的相对蒸气压区域的吸附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13544447A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2080012663.9
申请日:2020-02-06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 谷川油化兴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一种热传输介质,用于热传输系统,该热传输系统具备供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循环装置(10)以及设置有电气设备(33~35)的热传输介质回路(30)。热传输介质在热传输介质通路循环,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而被冷却,并从电气设备吸热。热传输介质是不含水的无水类液体,且由极性比水低的物质构成。由此,能够确保低温时的热传输介质的低粘度。另外,使用不含水的无水类液体作为热传输介质,由此能够抑制热传输介质的导电性由于使用而上升。
-
公开(公告)号:CN1869552A
公开(公告)日:2006-11-29
申请号:CN200610084072.4
申请日:2002-02-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30/276 , Y02P20/129
Abstract: 通过增大吸附材料的吸附/解吸的水分吸附量差,且可在低温下使吸附材料再生(解吸),可提供利用比传统温度低的热源有效进行水蒸气的吸附/解吸的吸附热泵。本发明在于吸附热泵,在具有被吸附物、带吸附/解吸被吸附物的吸附材料的吸附/解吸部、连接该吸附/解吸部的进行被吸附物的蒸发的蒸发部、连接该吸附/解吸部的进行被吸附物的冷凝的冷凝部的吸附热泵上,该吸附材料,是在25℃下测定的水蒸气吸附等温线上在相对蒸气压0.05以上、0.30以下的范围具有相对蒸气压变化0.15时水的吸附量变化在0.18g/g以上的相对蒸气压区域的吸附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608190A
公开(公告)日:2005-04-20
申请号:CN02805332.X
申请日:2002-02-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B30/04 , B01J20/0292 , B01J20/18 , B01J20/28011 , F25B17/083
Abstract: 通过增大吸附材料的吸附/解吸的水分吸附量差,且可在低温下使吸附材料再生(解吸),可提供利用比传统温度低的热源有效进行水蒸气的吸附/解吸的吸附热泵。本发明在于吸附热泵,在具有被吸附物、带吸附/解吸被吸附物的吸附材料的吸附/解吸部、连接该吸附/解吸部的进行被吸附物的蒸发的蒸发部、连接该吸附/解吸部的进行被吸附物的冷凝的冷凝部的吸附热泵上,该吸附材料,是在25℃下测定的水蒸气吸附等温线上在相对蒸气压0.05以上、0.30以下的范围具有相对蒸气压变化0.15时水的吸附量变化在0.18g/g以上的相对蒸气压区域的吸附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00422662C
公开(公告)日:2008-10-01
申请号:CN200610100222.6
申请日:2002-02-20
Abstract: 一种吸附材料的使用方法,包括加热具有被吸附物的吸附材料使被吸附物解吸、将干燥的吸附材料冷却到用于被吸附物的吸附的温度、以及再次用于被吸附物的吸附,其中:(1)该吸附材料包含在骨架构造上含有铝和磷的沸石,(2)该吸附材料是水蒸汽吸附材料,在吸附/解吸部的吸附操作时相对蒸气压φ2b在0.115以上0.18以下、吸附/解吸部的解吸操作时相对蒸气压φ1b在0.1以上0.14以下的区域,具有利用下式求出的吸附材料的吸附量差达到0.15g/g以上的范围:吸附量差=Q2-Q1,其中,Q1=根据吸附/解吸部的解吸操作温度(T3)下测定的水蒸气解吸等温线求得的φ1b处的吸附量,Q2=根据吸附/解吸部的吸附操作温度(T4)下测定的水蒸气吸附等温线求得的φ2b处的吸附量,而φ1b(吸附/解吸部的解吸操作时相对蒸气压)=[冷却该冷凝器的制冷剂温度(T2)下的平衡水蒸气压]/[加热该吸附/解吸部的载热体温度(T1)下的平衡水蒸气压],φ2b(吸附/解吸部的吸附操作时相对蒸气压)=[蒸发部生成的制冷温度(T0)下的平衡蒸气压/冷却该吸附]/[解吸部的制冷剂温度(T2)下的平衡蒸气压],(其中,设T0=5~10℃、T1=T3=90℃、T2=T4=40~45℃)。
-
公开(公告)号:CN1904512A
公开(公告)日:2007-01-31
申请号:CN200610100222.6
申请日:2002-02-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30/276 , Y02P20/129
Abstract: 一种吸附材料的使用方法,包括加热具有被吸附物的吸附材料使被吸附物解吸、将干燥的吸附材料冷却到用于被吸附物的吸附的温度、以及再次用于被吸附物的吸附,其中:(1)该吸附材料包含在骨架构造上含有铝和磷的沸石,(2)该吸附材料是水蒸气吸附材料,在吸附/解吸部的吸附操作时相对蒸气压φ2b在0.115以上0.18以下、吸附/解吸部的解吸操作时相对蒸气压φ1b在0.1以上0.14以下的区域,具有利用下式求出的吸附材料的吸附量差达到0.15g/g以上的范围:吸附量差=Q2-Q1,其中,Q1=根据吸附/解吸部的解吸操作温度(T3)下测定的水蒸气解吸等温线求得的φ1b处的吸附量,Q2=根据吸附/解吸部的吸附操作温度(T4)下测定的水蒸气吸附等温线求得的φ2b处的吸附量,而φ1b(吸附/解吸部的解吸操作时相对蒸气压)=[冷却该冷凝器的制冷剂温度(T2)下的平衡水蒸气压]/[加热该吸附/解吸部的载热体温度(T1)下的平衡水蒸气压],φ2b(吸附/解吸部的吸附操作时相对蒸气压)=[蒸发部生成的制冷温度(T0)下的平衡蒸气压/冷却该吸附]/[解吸部的制冷剂温度(T2)下的平衡蒸气压](其中,设T0=5~10℃、T1=T3=90℃、T2=T4=40~45℃)。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