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0516478C
公开(公告)日:2009-07-22
申请号:CN200610164276.9
申请日:2006-12-08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F9/027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间冷却器的出口/入口管道结构,所述出口/入口管道结构使高压空气从增压器流入中间冷却器内,并且将所述高压空气从所述中间冷却器传送到发动机主体,所述高压空气因冷却而增加其空气密度,其中出口管道和入口管道中的至少一个管道具有的构造为使其被从与所述中间冷却器的上水箱分隔开的远端位置处的一个流动通道至到达所述上水箱的连接部分分成多个流动通道,并且在所述远端位置与所述连接部分之间不会出现流体压力的损失,其中所述多个流动通道连接到所述上水箱。另外,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中间冷却器。
-
公开(公告)号:CN101423938A
公开(公告)日:2009-05-06
申请号:CN200810173808.4
申请日:2008-10-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3K1/0012 , B23K1/008 , B23K1/19 , B23K35/262 , B23K35/282 , B23K35/302 , B23K2103/12 , B32B15/01 , F28F19/06 , F28F21/089 , Y10T428/122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硬钎焊用金属材料、硬钎焊方法及热交换器。硬钎焊用金属材料(1)包含由铜或含预定量铬(11)的铜合金制成的基底材料部分(10),以及由熔点低于硬钎焊中的加热温度的材料所制成的金属膜部分(20),且该金属膜部分被安置在基底材料部分(10)的表面。硬钎焊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硬钎焊用金属材料(1)与另一金属材料(2)根据预定位置关系组装形成组合件;将组合件在氧化还原气氛中加热和硬钎焊,该步骤中金属膜部分(20)被熔融以使铬(11)扩散到硬钎焊用金属材料(1)表面;以及,在硬钎焊步骤后,通过利用扩散到硬钎焊用金属材料(1)表面的铬(11)在大气中形成氧化铬膜(30)。
-
公开(公告)号:CN100436773C
公开(公告)日:2008-11-26
申请号:CN200610163037.1
申请日:2006-11-27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B29/0456 , F28D1/05366 , F28F1/022 , F28F1/126 , F28F1/40 , F28F21/082 , F28F21/085 , Y02T10/146
Abstract: 一种内燃机的中间冷却器,包括:具有进入空气的内部路径的管(10);以及内翼片(11),所述内翼片布置在所述管(10)内,从而将每一个所述管(10)内的流路分为多个细流路(100),以便促进进入空气与冷却流体之间的热交换,其中,所述内翼片(11)为带有壁(110)的平直翼片,所述壁(110)在进入空气气流的方向上成直线延伸以将流路划分为细流路(100),并且,增压空气流率不低于1200kg/hr。所述管(10)由板厚为0.1至0.5mm的铜或铜合金形成。假设沿叠置方向相邻的管(10)之间的间隔为管间距Tp,沿叠置方向管(10)的高度为管高Th,定义管间距Tp和管高Th之间的关系。
-
公开(公告)号:CN101017061A
公开(公告)日:2007-08-15
申请号:CN200710005201.0
申请日:2007-02-07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D1/0316 , F02B29/0456 , F28D1/0391 , F28D2021/0082 , F28F1/04 , F28F1/126 , F28F3/025 , F28F9/0263 , F28F9/18 , Y02T10/146
Abstract: 一种热交换器,包括:其内有流体通过的多个管;散热片,所述散热片接合至所述管的外表面并促进围绕管经过的流体与通过管内的流体之间的热交换;以及箱部,所述箱部包括芯板和箱体,其中,所述芯板形成有用于在其中插入所述管的插入孔,所述箱体令芯板接合至其上以便分配或收集通过所述管的流体;所述管包括第一、第二管板和内散热片,其中,所述第一、第二管板彼此相对地接合,所述内散热片布置在所述第一和第二管板之间,并且,所述管的被插入所述芯板的插入孔内的部分具有与所述插入孔的周边大致相同的外形,并且,所述第一和第二管板的不被插入所述芯板的插入孔内的部分具有重叠部,所述重叠部沿着所述管的层叠方向相互重叠。
-
公开(公告)号:CN1975123A
公开(公告)日:2007-06-06
申请号:CN200610163037.1
申请日:2006-11-27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B29/0456 , F28D1/05366 , F28F1/022 , F28F1/126 , F28F1/40 , F28F21/082 , F28F21/085 , Y02T10/146
Abstract: 一种内燃机的中间冷却器,包括:具有进入空气的内部路径的管(10);以及内翼片(11),所述内翼片布置在所述管(10)内,从而将每一个所述管(10)内的流路分为多个细流路(100),以便促进进入空气与冷却流体之间的热交换,其中,所述内翼片(11)为带有壁(110)的平直翼片,所述壁(110)在进入空气气流的方向上成直线延伸以将流路划分为细流路(100),并且,增压空气流率不低于1200kg/hr。所述管(10)由板厚为0.1至0.5mm的铜或铜合金形成。假设沿叠置方向相邻的管(10)之间的间隔为管间距Tp,沿叠置方向管(10)的高度为管高Th,定义管间距Tp和管高Th之间的关系。
-
公开(公告)号:CN101441041B
公开(公告)日:2011-07-27
申请号:CN200810173370.X
申请日:2008-11-20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D1/05366 , F28D2021/0082 , F28F1/128 , F28F1/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交换器,在所述热交换器内,导管(2)适于在导管内流动的第一流体和流过导管外部的第二流体之间进行热交换,并且内翼片(3)位于导管内以将导管内的流动通道分成多个流动路径。内翼片包括多个具有不同规格的翼片部分(31,32,33),并且相对于第一流体的流动方向,翼片部分串联地排列。而且,在多个翼片部分之中具有最小第一流体流阻的翼片部分相对于至少一个其它的翼片部分被布置在第一流体流动方向的上游侧。因此,整个热交换器内的热交换性能能够被有效地改善。
-
公开(公告)号:CN101423938B
公开(公告)日:2011-02-16
申请号:CN200810173808.4
申请日:2008-10-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3K1/0012 , B23K1/008 , B23K1/19 , B23K35/262 , B23K35/282 , B23K35/302 , B23K2103/12 , B32B15/01 , F28F19/06 , F28F21/089 , Y10T428/122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硬钎焊用金属材料、硬钎焊方法及热交换器。硬钎焊用金属材料(1)包含由铜或含预定量铬(11)的铜合金制成的基底材料部分(10),以及由熔点低于硬钎焊中的加热温度的材料所制成的金属膜部分(20),且该金属膜部分被安置在基底材料部分(10)的表面。硬钎焊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硬钎焊用金属材料(1)与另一金属材料(2)根据预定位置关系组装形成组合件;将组合件在氧化还原气氛中加热和硬钎焊,该步骤中金属膜部分(20)被熔融以使铬(11)扩散到硬钎焊用金属材料(1)表面;以及,在硬钎焊步骤后,通过利用扩散到硬钎焊用金属材料(1)表面的铬(11)在大气中形成氧化铬膜(30)。
-
公开(公告)号:CN1991289A
公开(公告)日:2007-07-04
申请号:CN200610172456.1
申请日:2006-12-25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Abstract: 一种热交换器(20),所述热交换器包括多个管子,流体在其内流动、以及设置在管子(23)的纵向端部处并与多个管子(23)相连通的总箱(21)。总箱(21)每一个均包括连接到管子(23)的芯板(27)以及箱体(31),箱体(31)连接到平直部(29),并保持芯板(27)与管子(23)的接合并与芯板(27)一起形成所述总箱的内部空间。由芯板(27)和箱体(31)构造成的每个总箱(21)的横截面的形状为椭圆形或类似于椭圆形的多边形,并且内切于总箱(21)的横截面的椭圆的纵横比在0.95与1.05之间且包括0.95和1.05。因此,所述热交换器的总箱具有能够充分抵抗增加的增压压力的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975124B
公开(公告)日:2010-06-16
申请号:CN200610163708.4
申请日:2006-11-30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F9/0275 , F02B29/0456 , F02B29/0475 , F28D2021/0082 , F28F9/0246 , Y02T10/14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间冷却器的入口/出口管道结构,所述中间冷却器用于将压缩空气从增压器输送到中间冷却器,其中压缩空气在中间冷却器中冷却以增加其密度,进而被送至发动机机体,其中:入口/出口管道结构由多个管形成,将被连接到增压器侧或发动机机体侧管道的一管端部被捆扎,以具有与管道轮廓相同的轮廓,并且入口/出口管道结构的中间部分被弯曲,其中各个管端部的横截面形状是扇形,而各个管中间部分的横截面形状是圆形,以及所述其中各个管端部的横截面形状是扇形的所述多个管被捆扎,以使被捆扎的所述多个管的所述端部的横截面形状作为一个整体形成圆形。
-
公开(公告)号:CN101441041A
公开(公告)日:2009-05-27
申请号:CN200810173370.X
申请日:2008-11-20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D1/05366 , F28D2021/0082 , F28F1/128 , F28F1/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交换器,在所述热交换器内,导管(2)适于在导管内流动的第一流体和流过导管外部的第二流体之间进行热交换,并且内翼片(3)位于导管内以将导管内的流动通道分成多个流动路径。内翼片包括多个具有不同规格的翼片部分(31,32,33),并且相对于第一流体的流动方向,翼片部分串联地排列。而且,在多个翼片部分之中具有最小第一流体流阻的翼片部分相对于至少一个其它的翼片部分被布置在第一流体流动方向的上游侧。因此,整个热交换器内的热交换性能能够被有效地改善。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