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泄同轴电缆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548203A

    公开(公告)日:2014-01-29

    申请号:CN201280024321.4

    申请日:2012-12-1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B11/1878 H01Q13/203

    Abstract: 一种漏泄同轴电缆,其具备:沿轴向延伸并传播信号的内部导体(10);覆盖内部导体(10)的绝缘体(12);第一外部导体(14),在绝缘体(12)的外周表面,以信号的一部分向外部漏泄的屏蔽密度配置导体线材;及屏蔽信号的多个第二外部导体(16),与第一外部导体(14)接触并沿轴向以一定的间距排列。在轴向上,多个第二外部导体(16)各自的电长度与相邻的第二外部导体之间的电长度相同,将信号的传播波长相对于自由空间波长的波长缩短率设为υ,间距为传播波长的{1/(1+0.766υ)}倍~{3/(1+υ)}倍的范围。

    漏泄同轴电缆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548203B

    公开(公告)日:2015-01-21

    申请号:CN201280024321.4

    申请日:2012-12-1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B11/1878 H01Q13/203

    Abstract: 一种漏泄同轴电缆,其具备:沿轴向延伸并传播信号的内部导体(10);覆盖内部导体(10)的绝缘体(12);第一外部导体(14),在绝缘体(12)的外周表面,以信号的一部分向外部漏泄的屏蔽密度配置导体线材;及屏蔽信号的多个第二外部导体(16),与第一外部导体(14)接触并沿轴向以一定的间距排列。在轴向上,多个第二外部导体(16)各自的电长度与相邻的第二外部导体之间的电长度相同,将信号的传播波长相对于自由空间波长的波长缩短率设为υ,间距为传播波长的{1/(1+0.766υ)}倍~{3/(1+υ)}倍的范围。

    光纤耦合器制造方法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88720C

    公开(公告)日:2005-02-09

    申请号:CN97115307.8

    申请日:1997-07-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6/2835

    Abstract: 对于用将两条单模光纤1和2平行放置并在其纵向某一位置熔化并拉伸的方法制成的光纤耦合器来说,偏振相关插入损耗的变化量可以通过在制造过程中在熔化拉伸段3的光耦合区3′扭转一个角度来消除,这一扭转使位于熔化拉伸段的光耦合区3′一端与光纤1和2纵向正交的横截面上连结光纤1和2中心的直线方向与光耦合区3′另一端与光纤纵向正交的横截面上连结两光纤中心的直线方向互成大约90°角。

    泄漏同轴电缆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763278A

    公开(公告)日:2012-10-31

    申请号:CN201180009055.3

    申请日:2011-02-07

    Inventor: 铃木文生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Q13/203

    Abstract: 一种泄漏同轴电缆,其特征在于,具有:中心导体(1);绝缘体(2),覆盖上述中心导体(1);外部导体(3),缠绕在上述绝缘体(2)的周围,具有5μm至44μm的厚度,具有在电缆长度方向上周期性形成的多个槽孔(6);塑料薄膜(4),粘贴在上述外部导体(3)上,具有5μm至36μm的厚度;以及外皮(5),覆盖上述外部导体(3)以及塑料薄膜(4),上述塑料薄膜(4)粘贴在上述外部导体(3)的与上述外皮(5)相向的面上。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