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子午线轮胎的制造方法及其中所使用的带束层胎面组装体的运送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871119A

    公开(公告)日:2006-11-29

    申请号:CN200480031345.8

    申请日:2004-11-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9D30/2607

    Abstract: 提供一种可以改善轮胎的均匀性,进而可以防止由空气滞留产生的剥离故障的充气子午线轮胎的制造方法以及其中所使用的带束层胎面组装体的运送装置。该充气子午线轮胎的制造方法包括下述工序:使包括帘布层的初级生胎成形,使包括带束层的圆筒状的带束层胎面组装体成形,用运送装置将该带束层胎面组装体输送到初级生胎的外周侧,相对于膨胀为圆环状的初级生胎压接带束层胎面组装体;其中,在运送装置一边限制带束层胎面组装体的两侧部一边允许中央部的膨胀的状态下,将初级生胎和带束层胎面组装体压接在一起。

    充气子午线轮胎的制造方法及其中所使用的带束层胎面组装体的运送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871119B

    公开(公告)日:2010-06-16

    申请号:CN200480031345.8

    申请日:2004-11-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9D30/2607

    Abstract: 提供一种可以改善轮胎的均匀性,进而可以防止由空气滞留产生的剥离故障的充气子午线轮胎的制造方法以及其中所使用的带束层胎面组装体的运送装置。该充气子午线轮胎的制造方法包括下述工序:使包括帘布层的初级生胎成形,使包括带束层的圆筒状的带束层胎面组装体成形,用运送装置将该带束层胎面组装体输送到初级生胎的外周侧,相对于膨胀为圆环状的初级生胎压接带束层胎面组装体;其中,在运送装置一边限制带束层胎面组装体的两侧部一边允许中央部的膨胀的状态下,将初级生胎和带束层胎面组装体压接在一起。

    非充气轮胎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134420B

    公开(公告)日:2011-08-10

    申请号:CN200710141813.2

    申请日:2007-08-1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C7/143 B60C7/08 B60C7/102 Y10T152/10378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由轮辐构造体构成的、易于进行对车轮的轮辋组装的非充气轮胎;另外提供一种能够抑制轮辐构造体的弯曲、提高耐久性的非充气轮胎。该非充气轮胎,通过用在圆周方向上隔以间隔地配置的多个辐状部件(4、4’)将配置为同心状的外周部件(2)和内周部件(3)之间直接连接而构成轮辐构造体(5),在该轮辐构造体(5)的外周嵌合有胎面环(11),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辐构造体(5)由在轮胎圆周方向上至少分割为二个的圆周方向分割构造体(511、512、513)构成。

    充气轮胎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001263A

    公开(公告)日:2011-04-06

    申请号:CN201010274272.2

    申请日:2010-09-01

    Abstract: 提供一种可有效降低滚动阻抗的充气轮胎。一种充气轮胎,在一对胎圈部(3、3)之间设置帘布层(4),在胎面部(1)的帘布层(4)外周侧至少配置(2)层带束层(7),并在这些带束层(7)外周侧配置将条状材料S在轮胎周向上进行螺旋状卷绕后形成的带束增强层(8),所述条状材料S至少包含1根纤维帘线,其中,带束增强层(8)包括用于增强带束层(7)中央部的中央部增强层(8a)和用于增强带束层(7)各边缘部的边缘部增强层(8b),中央部增强层(8a)与边缘部增强层(8b)相互分离,中央部增强层(8a)的宽度Wa为最窄带束层(7)宽度W的5%~25%,边缘部增强层(8b)的宽度Wb为最窄带束层(7)宽度W的10%~35%。

    非充气轮胎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134420A

    公开(公告)日:2008-03-05

    申请号:CN200710141813.2

    申请日:2007-08-1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C7/143 B60C7/08 B60C7/102 Y10T152/10378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由轮辐构造体构成的、易于进行对车轮的轮辋组装的非充气轮胎;另外提供一种能够抑制轮辐构造体的弯曲、提高耐久性的非充气轮胎。该非充气轮胎,通过用在圆周方向上隔以间隔地配置的多个辐状部件(4、4’)将配置为同心状的外周部件(2)和内周部件(3)之间直接连接而构成轮辐构造体(5),在该轮辐构造体(5)的外周嵌合有胎面环(11),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辐构造体(5)由在轮胎圆周方向上至少分割为二个的圆周方向分割构造体(511、512、513)构成。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