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间隙可控的自冲击密封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8423455B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0882824.X

    申请日:2024-07-0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自冲击密封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间隙可控的自冲击密封结构,包括静环、动环、悬柱,悬柱根据装配关系分别置于静环或动环内,静环、动环和悬柱固定后形成非接触间隙构成流体通道,悬柱由橡胶块、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构成,橡胶块夹在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之间。本发明将一根螺杆穿过两个攻有反向螺纹左右滑块,通过转动螺杆带动从而带动左右滑块相互靠拢或分离,左右滑块同时向内靠拢会挤压橡胶块,让橡胶块发生形变,从而来减少流道的间隙,通过左右滑块同时向外移动,橡胶块在没有挤压的情况下会复位,从而恢复到原来的间隙大小,本发明在自冲击密封的基础上,设计可变形的悬柱,以期更好实现密封的零泄漏特性。

    一种自冲击式磁性液体密封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8188818B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410578708.9

    申请日:2024-05-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密封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自冲击式磁性液体密封结构,包括轴,轴与轴套配合,轴套与动环通过键连接,同时增加密封圈实现静密封,动环与静环配合且于中间置入悬柱,动环、静环以及悬柱装配完成后三者共同形成的三维间隙构成磁性流体流道,相邻环形流道之间通过连接流道连通;在自冲击密封的基础上,增设永磁铁,增加磁流体密封装置,使自冲击密封能够在较大的密封间隙下达到更好的密封性能,耐压能力大幅提升,且进一步降低加工成本;永磁铁可置于动环或静环内开设的凹槽处,也可直接焊接于动环或静环两侧末端,还可直接将悬柱设计为磁源,该发明所述密封都为非接触式密封,具有寿命长、零泄漏、无污染等优点。

    一种间隙可控的自冲击密封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8423455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882824.X

    申请日:2024-07-0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自冲击密封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间隙可控的自冲击密封结构,包括静环、动环、悬柱,悬柱根据装配关系分别置于静环或动环内,静环、动环和悬柱固定后形成非接触间隙构成流体通道,悬柱由橡胶块、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构成,橡胶块夹在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之间。本发明将一根螺杆穿过两个攻有反向螺纹左右滑块,通过转动螺杆带动从而带动左右滑块相互靠拢或分离,左右滑块同时向内靠拢会挤压橡胶块,让橡胶块发生形变,从而来减少流道的间隙,通过左右滑块同时向外移动,橡胶块在没有挤压的情况下会复位,从而恢复到原来的间隙大小,本发明在自冲击密封的基础上,设计可变形的悬柱,以期更好实现密封的零泄漏特性。

    一种节流高效且间隙固定的非接触式自冲击密封

    公开(公告)号:CN115076374B

    公开(公告)日:2023-01-20

    申请号:CN202210755254.9

    申请日:2022-06-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节流高效且间隙固定的非接触式自冲击密封,非接触式自冲击密封由静环、动环及悬柱装配构成,所述静环、动环和悬柱都为刚性固定,所述悬柱根据装配关系分别置于静环或动环内,静环、动环和悬柱刚性固定后形成的非接触间隙构成流体通道,所述流体通道由入口、出口以及层叠式布置结构组成,所述层叠式布置结构由若干个自冲击单元构成,所述自冲击单元具体包括流体通道,流体通道的第一分叉口分出斜路通道和弯曲通道,所述弯曲通道经过大转弯后再次与斜路通道交汇形成第二分叉口;具有稳定的密封间隙,抑漏性能不依赖主轴转速以及结构简单、系统简洁等优点;布置形式采用层叠式,且可作串联布置,级数布置及节流效率更加高效,试验结论得出自冲击密封实现同工况下标准泄漏对应的密封间距是干气密封的十几倍甚至几十倍,可较相同工况和参数下的螺旋密封、间隙密封、迷宫密封分别减漏53%、64%、67%。

    一种自冲击密封实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6718361A

    公开(公告)日:2023-09-08

    申请号:CN202310569869.7

    申请日:2023-05-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冲击密封实验装置,可用于气体或液体密封介质的密封性能测试实验,所述装置包括:动力系统,带动自冲击密封的动环高速转动;密封系统,为实验台提供密封腔,用于装配密封部件;供气/液系统,向上述密封系统中提供高压气体/液体;测试系统,用于检测密封系统中的泄漏量、密封腔温度、密封出口温度、密封腔压力以及自冲击密封转速等实验数据;控制系统,用于指令和接收密封系统、测试系统、动力系统和供气/液系统数据信息;本发明专用于新型自冲击密封结构测试与实验,运行过程中测试的性能参数,对自冲击密封的变压力、变转速及变几何参数(密封级数、悬柱尺寸、密封间距、流道长度)等条件进行同时或逐一测试,通过实验装置可以测试获得新型自冲击密封的主轴转速、泄漏量、密封腔温度、密封出口温度、密封腔压力等数据。

    一种节流高效且间隙固定的非接触式自冲击密封

    公开(公告)号:CN115076374A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2210755254.9

    申请日:2022-06-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节流高效且间隙固定的非接触式自冲击密封,非接触式自冲击密封由静环、动环及悬柱装配构成,所述静环、动环和悬柱都为刚性固定,所述悬柱根据装配关系分别置于静环或动环内,静环、动环和悬柱刚性固定后形成的非接触间隙构成流体通道,所述流体通道由入口、出口以及层叠式布置结构组成,所述层叠式布置结构由若干个自冲击单元构成,所述自冲击单元具体包括流体通道,流体通道的第一分叉口分出斜路通道和弯曲通道,所述弯曲通道经过大转弯后再次与斜路通道交汇形成第二分叉口;具有稳定的密封间隙,抑漏性能不依赖主轴转速以及结构简单、系统简洁等优点;布置形式采用层叠式,且可作串联布置,级数布置及节流效率更加高效,试验结论得出自冲击密封实现同工况下标准泄漏对应的密封间距是干气密封的十几倍甚至几十倍,可较相同工况和参数下的螺旋密封、间隙密封、迷宫密封分别减漏53%、64%、67%。

    一种自冲击密封悬柱的定位装置及其定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333574A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411751362.4

    申请日:2024-12-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冲击密封悬柱的定位装置及其定位方法,包括自冲击密封的静环、动环以及悬柱,所述悬柱通过定位装置装配到静环或动环上,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双螺纹定位结构、浮动销定位结构以及圆锥销定位结构其中一种或多种组合;相较于现有的自冲击密封悬柱装配方案,本发明通过螺纹连接,能够更简便地实现悬柱在密封装置中的装配并达到定位精度的要求,保证密封间隙的精度要求,确保密封装置的抑漏效率。螺纹连接更加可靠,装拆也更加方便,大大提高了安装使用效率。

    一种自冲击密封结构中悬柱的固定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309797A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410600946.5

    申请日:2024-05-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密封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自冲击密封结构中悬柱的固定装置,包括静环、动环、悬柱,所述悬柱根据装配关系分别置于静环或动环内,静环、动环和悬柱固定后形成非接触间隙构成流体通道,所述悬柱与静环和动环之间通过悬柱固定装置进行定位安装,所述悬柱固定装置为金属箔或非金属箔、螺钉、卡钉、卡环或定位柱中的单个或多个的组合,本发明利用铝箔也可使用其他金属或非金属箔、螺钉、卡钉、卡环以及定位柱中单个或多个部件来固定自冲击密封悬柱,各部件安装悬柱均存在一定优势,在悬柱稳固的前提下保证密封间隙的刚性。

    一种自冲击式磁性液体密封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8188818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578708.9

    申请日:2024-05-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密封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自冲击式磁性液体密封结构,包括轴,轴与轴套配合,轴套与动环通过键连接,同时增加密封圈实现静密封,动环与静环配合且于中间置入悬柱,动环、静环以及悬柱装配完成后三者共同形成的三维间隙构成磁性流体流道,相邻环形流道之间通过连接流道连通;在自冲击密封的基础上,增设永磁铁,增加磁流体密封装置,使自冲击密封能够在较大的密封间隙下达到更好的密封性能,耐压能力大幅提升,且进一步降低加工成本;永磁铁可置于动环或静环内开设的凹槽处,也可直接焊接于动环或静环两侧末端,还可直接将悬柱设计为磁源,该发明所述密封都为非接触式密封,具有寿命长、零泄漏、无污染等优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