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同步收放卷功能的恒张力收放卷硬件控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084724A

    公开(公告)日:2022-02-25

    申请号:CN202111479295.1

    申请日:2021-12-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具有同步收放卷功能的恒张力收放卷硬件控制系统,包括PLC,所述PLC分别电性连接有第一定时器与第二定时器,所述PLC分别双向电连接有距离传感器一、距离传感器二、磁粉制动器、磁粉离合器、显示器与两个张力控制器,所述第一定时器和第二定时器分别与磁粉制动器和磁粉离合器电性连接;本发明通过设置距离传感器辅助张力控制器进行使用,利用距离传感器提前测定其自身和材质之间的具体固定间距,在张力下降的瞬间,便可以及时的测得材料的下垂情况,让张力控制器及时对张力进行调整,避免了材料会下垂情况,保证了系统恒张力的长时间进行,也避免了收卷机构会在材料下垂时收入不符合要求的材料,提高了材料的质量。

    具有提升功能的全彩阵列式高速工程图打印控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201125A

    公开(公告)日:2022-03-18

    申请号:CN202111455386.1

    申请日:2021-12-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具有提升功能的全彩阵列式高速工程图打印控制系统;通过打印数据发送给管理服务器,将打印信息数据发送给连接服务器,对打印信息进行识别,随后信息传入通信部发送连接要求转入打印部进行打印,从而避免无法通过检测部的功能,来检测基于通信路径的与打印装置的连接状态,易出现故障导致无法使用;通过中间数据的分辨率指定为适用于浏览显示的分辨率,显示图像数据和属性数据,系统分配颜色转换部应用调整部对颜色转换参数,显示图像数据实施颜色转换,形成颜色合理分配图像数据,从而避免在应用中性色的边界区域中,在对象的属性没有被正确地识别的情况下,对于预览图像,不能正确地反映颜色调整。

    批量压铆轴安装工艺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790822A

    公开(公告)日:2020-10-20

    申请号:CN202010563262.4

    申请日:2020-06-19

    Abstract: 一种批量压铆轴安装工艺,涉及工装设备技术领域,该批量压铆轴安装工艺包括:步骤一,将待铆接压铆轴安装在工装模具上;步骤二,将工装模具与待铆接框形架连接为一待冲压整体,使待铆接压铆轴与待铆接框形架上对应的铆接孔对齐;步骤三,在操作平台上移动待冲压整体,使其中一铆接孔与压头对齐;步骤四,压铆机工作,完成一次冲压,使一待铆接压铆轴与待铆接框形架的对应的铆接孔铆接;步骤五,重复步骤三和步骤四,直至完成所有待铆接压铆轴的铆接。本申请提供的批量压铆轴安装工艺,通过工装模具批量工装压铆轴,一次工装即可完成所有压铆轴的压合,能够降低操作难度,提高工作效率。

    图文打印机的切纸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703221A

    公开(公告)日:2020-09-25

    申请号:CN202010559984.2

    申请日:2020-06-18

    Abstract: 一种图文打印机的切纸控制方法,涉及打印机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裁刀从一端运动至另一端所需要的总时长T总,以及裁刀运动所需加减速时长T变速;根据T总和T变速计算裁刀匀速运动的时间T匀速;T匀速=T总-2T变速;获取设裁刀一端距离另一端的距离S总,以及裁刀加减速时的运动区间S变速;根据S总和S变速计算裁刀匀速运动的时间S匀速;S匀速=S总-2S变速;根据S匀速和T匀速计算裁刀匀速运动时的速度V;获取打印纸的宽度L;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出裁刀裁切完毕所需的时间t,t=T变速+(S总+L-2S变速)/2V;根据时间t控制切纸作业。能够精确的计算出裁切完毕所需的时间,在裁切刚完毕后,立即进行下一步操作,从而减少切纸所花时间,提高效率。

    画册设计用多喷头数码打印机

    公开(公告)号:CN111267499A

    公开(公告)日:2020-06-12

    申请号:CN202010160973.7

    申请日:2020-03-10

    Abstract: 一种画册设计用多喷头数码打印机,涉及打印机技术领域,该打印机包括数码打印机本体,数码打印机本体的印刷凹槽的两侧壁均固定连接有对接筒,对接筒的内部与数码打印机本体的墨汁管连通,数码打印机本体的印刷凹槽内安装有印刷喷板。该画册设计用多喷头数码打印机,通过转动两侧的螺纹旋钮帽,使其螺纹旋钮帽与定位拉杆分离,然后再向外侧推动定位拉杆,使其定位拉杆将其滑动密封筒完全推动至对接筒的内部,对其提空拆除空间,随后在反向推动对接帽筒,使其对接帽筒在对接筒上向印刷喷板的中部位移,即使其对接帽筒与定位拉杆分离,此时即可将其印刷喷板从数码打印机本体上拆除进行检修或者更换。

    负压式吸附平台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635680A

    公开(公告)日:2021-11-12

    申请号:CN202110801618.8

    申请日:2021-07-15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负压式吸附平台,包括平台主体、皮带机构、若干负压发生器和气路切换机构;平台主体内设有若干气腔,气路切换机构能够分别控制不同气腔与负压发生器的气路通断,在气路通时,负压发生器在气腔内形成负压环境;皮带机构安装在平台主体上,皮带机构的皮带上设有若干第一通气孔;所述平台主体上设有若干与气腔连通的第二通气孔。利用气路切换机构能够分别控制不同气腔与负压发生器的气路通断,进而控制处于负压状态的气腔的数量,最终调整吸附区域,以适配不同的打印介质;气腔内的负压通过与气腔连通的第二通气孔、皮带机构的第一通气孔作用于打印介质,保持持续稳定的吸附力,将打印介质完全的吸附在皮带上,避免打印错乱。

    阵列式喷头系统及喷头安装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619283A

    公开(公告)日:2021-11-09

    申请号:CN202110803110.1

    申请日:2021-07-15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阵列式喷头系统及喷头安装方法,该阵列式喷头系统包括阵列式喷头座、若干双喷头模组、若干集成墨路组件以及若干集成电路控制组件;所述双喷头模组包括安装底座、第一喷头以及第二喷头,所述安装底座上设有第一安装位和第二安装位,所述第一喷头安装在第一安装位上,所述第二喷头安装在第二安装位上;所述安装底座固定在阵列式喷头座上;所述集成墨路组件同时与双喷头模组中的第一喷头、第二喷头连接,以为双喷头模组供墨;所述集成电路控制组件同时与双喷头模组中的第一喷头、第二喷头电连接,以为双喷头模组提供电路控制。本申请提供的阵列式喷头系统,能够缩短喷头的安装时间,保证喷头的安装精度。

    高速数码喷墨红章蓝图机

    公开(公告)号:CN111114152B

    公开(公告)日:2021-07-30

    申请号:CN201911388525.6

    申请日:2019-12-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高速数码喷墨红章蓝图机,底板上方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垫板,垫板上方通过螺栓固定有打印模组,所述垫板上方焊接有固定块,固定块顶部通过螺栓固定有电机,垫板上方焊接有两个安装架,安装架一侧焊接有连接板,安装架一侧转动连接有转动杆,转动杆一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卷纸辊,且卷纸辊位于连接板上方,转动杆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一齿轮,安装架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二齿轮。本发明通过第二齿轮带动第一齿轮转动带动卷纸辊转动,将纸快速的传动出去,方便纸快速的打印提高了纸张的进出速度,防止纸张褶皱,保持纸张平整,防止对打印模组造成卡纸,提升了打印速度,还能实现自动剪切。

    批量压铆轴安装系统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618228A

    公开(公告)日:2020-09-04

    申请号:CN202010563232.3

    申请日:2020-06-19

    Abstract: 一种批量压铆轴安装系统,涉及工装设备技术领域,该批量压铆轴安装系统包括工装模具、操作平台、压铆机和激光定位组件;工装模具与待铆接框形架连接,使待铆接压铆轴与待铆接框形架上对应的铆接孔对齐;操作平台用于放置工装模具和待铆接框形架;压铆机的压头位于操作平台上方,用于对操作平台上的框形架执行压铆动作;所述激光定位组件安装在压铆机上,用于指示压铆位置。本申请提供的批量压铆轴安装系统,能够通过工装模具批量工装压铆轴,一次工装即可完成所有压铆轴的压合,工作效率很高;而且,还可通过激光定位组件指示冲压位置,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负压式吸附平台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3635680B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2110801618.8

    申请日:2021-07-15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负压式吸附平台,包括平台主体、皮带机构、若干负压发生器和气路切换机构;平台主体内设有若干气腔,气路切换机构能够分别控制不同气腔与负压发生器的气路通断,在气路通时,负压发生器在气腔内形成负压环境;皮带机构安装在平台主体上,皮带机构的皮带上设有若干第一通气孔;所述平台主体上设有若干与气腔连通的第二通气孔。利用气路切换机构能够分别控制不同气腔与负压发生器的气路通断,进而控制处于负压状态的气腔的数量,最终调整吸附区域,以适配不同的打印介质;气腔内的负压通过与气腔连通的第二通气孔、皮带机构的第一通气孔作用于打印介质,保持持续稳定的吸附力,将打印介质完全的吸附在皮带上,避免打印错乱。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