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568511A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311547487.0
申请日:2023-11-20
Applicant: 湖南农业大学
IPC: C12Q1/6895 , C12N15/11 , C12N15/29 , C12Q1/685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鉴定茶树早生性状的SNP位点、CAPS分子标记及其应用。所述SNP位点位于茶树4号染色体第227558248位碱基,碱基多态性为C/G,所述SNP位点命名为Chr04:227558248_C/G;经SNP位点转化的CAPS分子标记的引物序列为引物F:5'‑CTGCCAACTTCCCTTATTGTTGTT‑3';引物R:5'‑ATGCTCAAGACGCAACAATCTTACT‑3'。以茶树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经限制性内切酶BstNI酶切,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酶切片段分析等过程,对不同茶树品种进行了纯合、杂合和野生型酶切分型,1条带为纯合GG型早生品种,3条带为杂合CG型中生品种,2条带为野生CC型晚生品种。本发明提供的CAPS分子标记带型稳定、准确率高且成本低,能很好地分辨不同的春梢萌发类型茶树品种,可以为今后茶树早生品种的早期基因型鉴定与育种选择工作提供新途径。
-
公开(公告)号:CN105296510A
公开(公告)日:2016-02-03
申请号:CN201510887788.7
申请日:2015-12-07
Applicant: 湖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黄花蒿二氢黄酮醇氧化酶基因AaDHFO2,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其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黄花蒿二氢黄酮醇氧化酶AaDHFO2能够催化二氢黄酮醇形成黄酮醇,为体外催化二氢黄酮醇生成黄酮醇,以及黄花蒿体内调控儿黄花蒿组分的组成提供了一种新的可选择途径。此外,本发明通过原核表达制备重组AaDHFO2,克服了直接从黄花蒿中分离该蛋白的困难,降低了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3033578A
公开(公告)日:2013-04-10
申请号:CN201210568497.8
申请日:2012-12-25
Applicant: 湖南农业大学
IPC: G01N30/02
Abstract: 一种基于内含成分的快速初筛茶树优异资源的方法,是取生长条件与生长势基本一致的茶树芽头第一片展开叶,用液氮冷冻处理后,将叶片捣碎,直接以甲醇快速提取,离心,取上清液,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茶叶中内含成分,比较各内含成分含量,从中初步筛选优异茶树种质资源,在此基础之上,采用已知方法对初筛的优异种质资源进一步进行复筛。该方法简便,设备要求低,简化了实验材料前处理工序,大幅度减少了劳动强度,且使用试剂用量少,降低了测定成本与时间,可用于高通量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102153565B
公开(公告)日:2012-04-25
申请号:CN201110038895.4
申请日:2011-02-16
Applicant: 湖南农业大学
IPC: C07D493/20 , C07C33/14 , C07C29/76
Abstract: 一种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精制青蒿素、二氢青蒿酸和青蒿酸的方法,主要步骤是将通过有机溶剂提取得到的青蒿粗提物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纯化,再浓缩、结晶而得到青蒿素、青蒿酸和二氢青蒿酸纯品。该方法收率高、分离效率高、分离速度快,能同时获得青蒿素、二氢青蒿酸和青蒿酸纯品,纯度达96%以上,可用于大规模工业生产制备。
-
公开(公告)号:CN118957121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0893314.2
申请日:2024-07-04
Applicant: 湖南农业大学
IPC: C12Q1/6895 , C12Q1/6858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筛选春芽萌发早茶树资源的SNP位点、dCAPS分子标记、引物对、方法及其应用,所述筛选春芽萌发早茶树资源的SNP位点位于茶树4号染色体第227699536位碱基,碱基多态性为C/G,所述SNP位点命名为Chr04:227699536_C/G。本发明在TGY040725编码区获得了1个与早生性状显著关联的SNP位点(Chr04:227699536_C/G),开发出与茶树早生性状紧密连锁的SNP‑dCAPS分子标记,对筛选春芽萌发早茶树资源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准确性可以达到93%,且鉴定成本更低。
-
公开(公告)号:CN117660679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311486578.8
申请日:2023-11-09
Applicant: 湖南农业大学
IPC: C12Q1/6895 , C12Q1/6858 , C12N15/11 , A01H1/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茶树抗寒性相关基因ERF1的SNP位点、CAPS分子标记及其应用。所述SNP位点位于茶树7号染色体第221281848位碱基,碱基多态性为C/T,所述SNP位点为Chr07:221281848_C/T;经SNP位点转化的CAPS分子标记的引物序列为正向引物5'‑TTAGAATCCAAGCTCCTCCTAGACT‑3';反向引物5'‑AGTACACCAATGAGTGTGGTGAAG‑3'。以茶树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经限制性内切酶TaqI酶切,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酶切片段分析等过程,对不同茶树品种进行了纯合、杂合和野生型酶切分型,1条带纯合TT型抗寒性弱,3条带杂合CT型抗寒性中等,2条带野生CC型抗寒性强。本发明提供的CAPS分子标记带型稳定、准确率高且成本低,能很好地将低温敏感型茶树与低温耐受型茶树分开,可以为今后茶树品种的早期基因型鉴定与育种选择工作提供新途径。
-
公开(公告)号:CN105821075B
公开(公告)日:2017-09-12
申请号:CN201610254568.5
申请日:2016-04-22
Applicant: 湖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茶树咖啡因合成酶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载体的构建方法,是以茶树咖啡因合成酶基因为基础设计两条靶序列T1和T2;再分别构建靶序列T1和和T2的sgRNA表达盒;再将双元表达载体pYLCRISPR/Cas9P35S‑H与上述T1sgRNA表达盒及T2sgRNA表达盒进行酶切‑连接反应,使T1sgRNA表达盒与T2sgRNA表达盒连接后插入该双元表达载体中,从而获得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载体。本发明以茶树咖啡因合成酶为例,联合采用常规PCR、Overlapping PCR和Golden Gate Cloning技术,构建了包含茶树咖啡因合成酶双靶点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载体,为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茶树中的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对其它植物CRISPR/Cas9基因编辑载体的构建提供了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05821075A
公开(公告)日:2016-08-03
申请号:CN201610254568.5
申请日:2016-04-22
Applicant: 湖南农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N15/82 , C12N15/66 , C12N2800/80
Abstract: 一种茶树咖啡因合成酶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载体的构建方法,是以茶树咖啡因合成酶基因为基础设计两条靶序列T1和T2;再分别构建靶序列T1和和T2的sgRNA表达盒;再将双元表达载体pYLCRISPR/Cas9P35S?H与上述T1sgRNA表达盒及T2sgRNA表达盒进行酶切?连接反应,使T1sgRNA表达盒与T2sgRNA表达盒连接后插入该双元表达载体中,从而获得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载体。本发明以茶树咖啡因合成酶为例,联合采用常规PCR、Overlapping PCR和Golden Gate Cloning技术,构建了包含茶树咖啡因合成酶双靶点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载体,为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茶树中的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对其它植物CRISPR/Cas9基因编辑载体的构建提供了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02487823A
公开(公告)日:2012-06-13
申请号:CN201110391241.X
申请日:2011-12-01
Applicant: 湖南农业大学
IPC: A01H4/00
Abstract: 一种黄花蒿的快速繁殖方法,该方法是切取单株或基因型完全一致的多株黄花蒿上的幼茎,在体外消毒后,横切成茎段,每个茎段带一个芽头,将茎段直接在生根培养基中培养,生根后移栽进行土培。本发明方法取材容易、变异率低、增值系数高、生根周期短,2周增殖倍数能达到200倍以上,生根率达到90%以上,移栽成活率高达95%以上,具有很强的工厂化生产能力。利用本发明的方法繁殖高产黄花蒿株系,可使后代得到稳定遗传,从而有效降低青蒿素生产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2127566B
公开(公告)日:2012-04-18
申请号:CN201010593768.6
申请日:2010-12-17
Applicant: 湖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黄花蒿的遗传转化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黄化蒿无菌苗的准备,菌株的活化和浸染菌液的制备,黄花蒿节间茎作为转化外植体与菌液共培养,然后把经过共培养的外植体挑出,转入到选择培养基上进行脱菌和选择培养,将选择培养基中产生的抗性植株转入到选择伸长培养基和选择生根培养基中先后进行伸长培养、生根培养,直至抗性芽再生为完整的植株。对获得的抗性植株分别进行了GUS检测和PCR检测,结果表明外源基因已经整合到黄花蒿的基因组中。本发明具有操作简单、取材方便、转化效率高,可广泛用于黄花蒿的基因工程操作中。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