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在汽车中使用的高压线束

    公开(公告)号:CN103917415A

    公开(公告)日:2014-07-09

    申请号:CN201280054523.3

    申请日:2012-10-3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B7/36 B60R16/0207 B60R16/0215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用于在汽车中使用的能够让工人识别包含高压的线束,该线束使得能够实现处理步骤的简化、成本降低、和质量增强。线束(9)由一根或多根高压电线(18)以及用于用作这些高压电线(18)的外包覆部件的金属管状体(16)构造成。使得工人能够识别线束包含高压的高压识别构件(17)被加装到金属管状体(16)的外表面侧。高压识别构件(17)形成为沿金属管状体(16)的外周方向包裹金属管状体(16)并且防止高压识别构件(17)从金属管状体(16)掉落。

    导电路径装置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340028B

    公开(公告)日:2016-03-23

    申请号:CN201280007766.1

    申请日:2012-02-0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B7/0081 H05K9/009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防止辐射噪音的导电路径装置。一种导电路径装置(28),包括:将电机单元(23)电连接到逆变器单元(24)的三个汇流条(33),创建杂散电容(C1)的电容部(34),以及绝缘体(35)。关于导电路径装置(28),位于逆变器单元(24)的逆变器的内部的半导体开关的开关操作产生电压变化,该电压变化传送到对应于从逆变器到电机的路径的汇流条(33)。那时,电压变化不进一步传送到电机,而是经由形成在对向部(36)之间的电容部(34)即经由杂散电容(C1)传送到对应于从电机到逆变器的路径的汇流条(33)。

    高压导电线及线束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958278B

    公开(公告)日:2016-03-30

    申请号:CN201280057035.8

    申请日:2012-11-2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G3/0418 B60R16/0215 H01B7/0045

    Abstract: 提供一种高压导电线(15),该高压导电线包括第一导体(19)、第一绝缘体(20)、第二导体(22)以及第二绝缘体(23)。第一导体用作正极和负极中的一个。第一绝缘体设置在第一导体外侧。第二导体用作正极和负极中的另一个,设置在第一绝缘体外侧,并且由金属管形成。第二绝缘体设置在第二导体外侧,以便覆盖第二导体的外面。第二导体的横截面面积被设定成与第一导体的横截面面积相对应。

    高压导电线及线束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958278A

    公开(公告)日:2014-07-30

    申请号:CN201280057035.8

    申请日:2012-11-2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G3/0418 B60R16/0215 H01B7/0045

    Abstract: 提供一种高压导电线(15),该高压导电线包括第一导体(19)、第一绝缘体(20)、第二导体(22)以及第二绝缘体(23)。第一导体用作正极和负极中的一个。第一绝缘体设置在第一导体外侧。第二导体用作正极和负极中的另一个,设置在第一绝缘体外侧,并且由金属管形成。第二绝缘体设置在第二导体外侧,以便覆盖第二导体的外面。第二导体的横截面面积被设定成与第一导体的横截面面积相对应。

    导电路径装置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340028A

    公开(公告)日:2013-10-02

    申请号:CN201280007766.1

    申请日:2012-02-0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B7/0081 H05K9/009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防止辐射噪音的导电路径装置。一种导电路径装置(28),包括:将电机单元(23)电连接到逆变器单元(24)的三个汇流条(33),创建杂散电容(C1)的电容部(34),以及绝缘体(35)。关于导电路径装置(28),位于逆变器单元(24)的逆变器的内部的半导体开关的开关操作产生电压变化,该电压变化传送到对应于从逆变器到电机的路径的汇流条(33)。那时,电压变化不进一步传送到电机,而是经由形成在对向部(36)之间的电容部(34)即经由杂散电容(C1)传送到对应于从电机到逆变器的路径的汇流条(33)。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