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从银耳废菌包中提取木聚糖酶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154412B

    公开(公告)日:2019-06-07

    申请号:CN201510630410.9

    申请日:2015-09-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从银耳废菌包中提取木聚糖酶的方法,其属于生物发酵工程领域,具体是将银耳废菌包加水提取后,利用硫酸铵对提取液进行盐析,再经透析除盐后利用DEAE‑纤维素柱层析进行纯化,得木聚糖酶。本发明原料来源广泛、廉价,提取方法简单,所得木聚糖酶的比活力高达8091U/mg,不仅可在很大程度上实现银耳废菌包的循环再利用,减少资源浪费,也扩展了木聚糖酶的来源,具有较好推广价值。

    一种延长真姬菇保质期的保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528175A

    公开(公告)日:2015-04-22

    申请号:CN201410754561.0

    申请日:2014-12-1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学真菌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延长真姬菇保质期的保鲜方法。该方法通过采摘成熟的真姬菇低温预冷,然后用聚乙烯袋包装,包装方法为带菇脚包装,包装后低温储存。通过改进保鲜方法能够延长真姬菇的货架期,有效提升真姬菇的商品价值,促进真姬菇产业发展,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种斑玉蕈菌包成熟度的测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316478A

    公开(公告)日:2015-01-28

    申请号:CN201410583701.2

    申请日:2014-10-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套斑玉蕈菌包成熟度的测定方法,通过该方法测定根据培养不同天数栽培料中的外观指标、理化指标和生物参数测定,测定菌包含水量、总糖含量、还原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及菌包中的酶活力,测定斑玉蕈菌包成熟度。本发明可为斑玉蕈生产过程菌包成熟度的测定提供依据,同时,各项内在生物参数及生化指标的建立,将为食用菌产业的后熟研究理论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一种从银耳废菌包中提取木聚糖酶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154412A

    公开(公告)日:2015-12-16

    申请号:CN201510630410.9

    申请日:2015-09-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N9/24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从银耳废菌包中提取木聚糖酶的方法,其属于生物发酵工程领域,具体是将银耳废菌包加水提取后,利用硫酸铵对提取液进行盐析,再经透析除盐后利用DEAE-纤维素柱层析进行纯化,得木聚糖酶。本发明原料来源广泛、廉价,提取方法简单,所得木聚糖酶的比活力高达8091U/mg,不仅可在很大程度上实现银耳废菌包的循环再利用,减少资源浪费,也扩展了木聚糖酶的来源,具有较好推广价值。

    一种使茯苓高产三萜酸的纯小麦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357524A

    公开(公告)日:2015-02-18

    申请号:CN201410530189.5

    申请日:2014-10-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茯苓高产三萜酸的纯小麦培养基,表明了一套测定纯小麦栽培料培养过程中的总三萜、多糖和三萜酸的方法与步骤,通过该方法测定的固体栽培料在培养到25天是三萜酸达到最大。目前在灵芝在液体发酵过程中胞外三萜酸可以达到200mg/L,茯苓仅仅达到50mg/L,而通过本发明纯小麦培养基进行固体发酵,胞外三萜酸高达130mg/L,是液体发酵胞外三萜酸浓度的2倍以上。目前已有利用纯小麦培养茯苓作为酸奶添加剂。但通过纯小麦培养,测定其中三萜酸含量的变化以及最高积累量仍未见报道。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