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声波无反射材料的制备方法、装置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9532183B

    公开(公告)日:2019-12-17

    申请号:CN201811456511.9

    申请日:2018-11-30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nventor: 刘晨凯 罗杰 赖耘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声波无反射材料的方法,由两种具有不同空气含量的硅胶材料A和B在一个方向上以最小重复单元等周期排序堆叠形成,最小重复单元为ABA结构,其中A空气含量较少,代表快声速材料,B空气含量较大,代表慢声速材料,且各最小重复单元中A的厚度hA均相同,B的厚度hB均相同;声波以不同入射角度入射时,依据透射公式,计算对应的hA,hB使得所述复合材料的声学阻抗与背景材料的声学阻抗匹配;快声速材料和慢声速材料的体弹模量具有声波吸收因子。由本发明声波无反射材料的制备方法制造的声波无反射传输装置,通过调节一系列的参数,能够实现各个工作频率下的宽角度,宽频域的声波完美吸收,吸收率大于99%。本发明能够实现宽角度、宽频域的声波完美吸收,根据该装置设计的吸声膜结构具有超薄性,可减少重量,节省材料,降低生产成本。

    基于亥姆霍兹共振腔的通风隔音孔洞

    公开(公告)号:CN106639014B

    公开(公告)日:2018-11-23

    申请号:CN201710016499.9

    申请日:2017-01-10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nventor: 赖耘 刘晨凯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基于亥姆霍兹共振腔的通风隔音孔洞,涉及噪声控制领域。所述基于亥姆霍兹共振腔的通风隔音孔洞包括通风孔洞;颈管,布置在所述通风孔洞周围且与所述通风孔洞相连;任意形状空腔,优选大体积矩形空腔,布置在所述通风孔洞的外侧且通过所述颈管与所述通风孔洞隔开,所述空腔与所述颈管相连通。所述空腔将通风孔洞作为旋转中心,等角度周期旋转排列在所述通风孔洞所在的平面内,同时空腔的声波入射端与颈管相连通,该结构能形成较宽的声子带隙,实现既通风又隔音的效果。所述基于亥姆霍兹共振腔的通风隔音孔洞材料选用广泛,制备简单,易于装配,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基于亥姆霍兹共振腔的通风隔音孔洞

    公开(公告)号:CN106639014A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710016499.9

    申请日:2017-01-10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nventor: 赖耘 刘晨凯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4B1/8209 E04B2001/826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基于亥姆霍兹共振腔的通风隔音孔洞,涉及噪声控制领域。所述基于亥姆霍兹共振腔的通风隔音孔洞包括通风孔洞;颈管,布置在所述通风孔洞周围且与所述通风孔洞相连;任意形状空腔,优选大体积矩形空腔,布置在所述通风孔洞的外侧且通过所述颈管与所述通风孔洞隔开,所述空腔与所述颈管相连通。所述空腔将通风孔洞作为旋转中心,等角度周期旋转排列在所述通风孔洞所在的平面内,同时空腔的声波入射端与颈管相连通,该结构能形成较宽的声子带隙,实现既通风又隔音的效果。所述基于亥姆霍兹共振腔的通风隔音孔洞材料选用广泛,制备简单,易于装配,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基于迷宫结构的亥姆霍兹共振消声单元及共振消声器

    公开(公告)号:CN106382432A

    公开(公告)日:2017-02-08

    申请号:CN201611046218.6

    申请日:2016-11-22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nventor: 赖耘 刘晨凯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L55/033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基于迷宫结构的亥姆霍兹共振消声单元及共振消声器,涉及噪声控制领域。所述基于迷宫结构的亥姆霍兹共振消声单元包括管道本体,与管道本体相连的连接管,以及与连接管相连通的迷宫腔体。所述迷宫腔体的声波入射端与连接管相连通,该结构共振腔能降低声子禁带高度。与传统亥姆霍兹共振腔相比可以占用更小的空间体积实现宽低频段噪声消除。所述共振消声器包括所述基于迷宫结构的亥姆霍兹共振消声单元,因此所述共振消声器在相同占有体积的前提下,能够消除更低频率的噪声。所述亥姆霍兹共振消声单元及所述共振消声器材料选用广泛,制备简单,易于装配,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一种声波无反射材料的制备方法、装置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9532183A

    公开(公告)日:2019-03-29

    申请号:CN201811456511.9

    申请日:2018-11-30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nventor: 刘晨凯 罗杰 赖耘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声波无反射材料的方法,由两种具有不同空气含量的硅胶材料A和B在一个方向上以最小重复单元等周期排序堆叠形成,最小重复单元为ABA结构,其中A空气含量较少,代表快声速材料,B空气含量 较大,代表慢声速材料,且各最小重复单元中A的厚度hA均相同,B的厚度hB均相同;声波以不同入射角度入射时,依据透射公式,计算对应的 hA,hB使得所述复合材料的声学阻抗与背景材料的声学阻抗匹配;快声速材料和慢声速材料的体弹模量具有声波吸收因子。由本发明声波无反射材料的制备方法制造的声波无反射传输装置,通过调节一系列的参数,能够实现各个工作频率下的宽角度,宽频域的声波完美吸收,吸收率大于99%。本发明能够实现宽角度、宽频域的声波完美吸收,根据该装置设计的吸声膜结构具有超薄性,可减少重量,节省材料,降低生产成本。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