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装式钢混T型梁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594183B

    公开(公告)日:2017-03-22

    申请号:CN201410777551.9

    申请日:2014-12-17

    Inventor: 李来宾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组装式钢混T型梁,包括底板、顶板以及设置在底板与顶板之间的波形钢立板;所述波形钢立板的上下两端面设有水平钢板连接件、借助连接件分别与底板和顶板连接,梁的两端设置有加强头板、焊接或借助连接件分别与底板和顶板以及波形钢立板连接,两加强头板之间设置有承载隔板、借助连接件分别与顶板和波形钢立板连接;在两加强头板之间设置依次穿过承载隔板、穿有预应力束的预应力穿线管,所述预应力束借助承载隔板传递预应力给底板和顶板形成预应力强化T型梁。上述技术方案采用工厂预制构件、现场简单地组合拼装,并通过施加预应力提高结构承载力,单跨可达60m的装配梁,该组装式钢混T型梁结构简单、承载耐久、投资成本低。

    一种抗扭的装配式钢箱组合梁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074128B

    公开(公告)日:2016-01-27

    申请号:CN201410244631.8

    申请日:2014-06-05

    Inventor: 李来宾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扭的装配式钢箱组合梁及其制造方法,钢箱组合梁的结构中包括底箱、上翼板和定位焊接在底箱与上翼板之间的左右波腹板,所述左右波腹板之间定位有钢管结构的抗扭撑。其制造方法为:a、加工钢箱体,以及左右波腹板、上翼板和梯形槽状的凸筋板,并组焊抗扭撑;b、沿钢箱体的轴向平行、对称焊接梯形槽状的凸筋板,形成带有空腔的凸肋;c、钢箱体内浇注混凝土、养护,完成底箱的加工;d、将上述构件运输至施工现场进行组焊。本发明采用钢管结构的抗扭撑定位在底箱、左右波腹板以及上翼板之间,形成整体结构,起到支架的作用,防止波腹板失稳,增强了组合箱梁的抗弯、抗扭刚度;凸筋板提高了钢箱组合梁的受力强度。

    组装式钢制一体桥梁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612039A

    公开(公告)日:2015-05-13

    申请号:CN201510057558.8

    申请日:2015-02-04

    Inventor: 李来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1D19/005 E01D210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组装式钢制一体桥梁,包括固定在承台或桩基上的钢制墩柱、设在钢制墩柱顶端的盖梁及设置于盖梁上的主梁,其关键在于:所述钢制墩柱结构中包括4根或5根钢立柱以及连接各钢立柱的耗能构件,每根钢立柱由多段钢立柱借助连接件连接成型。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桥梁各部件在工厂内预制完成,现场拼装,加快了施工速度,有效保证工程质量,并减小对已有路线的交通干扰;采用连接组件连接墩柱和盖梁、并利用钢制墩柱的柔性,可去掉支座及部分伸缩缝,极大地提高路面车辆行驶的舒适度;全桥采用钢材结构,极大减轻了桥梁自重,既方便了现场吊装施工,减小了桥墩的施工量,实现桥梁结构上下一体的轻型化。

    一种应力吸收带的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591882B

    公开(公告)日:2011-08-24

    申请号:CN200910074543.7

    申请日:2009-06-29

    Inventor: 李来宾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力吸收带施工方法,在新、旧路的接缝部位,即路基顶面至新铺油面以下设有应力吸收带,应力吸收带设为倒梯形或者倒三角形沟槽,沟槽内填筑有沥青碎石。该应力吸收带设置在新、旧路结合处,能够吸收和消减应力,防止新、旧路衔接部位因应力作用而产生的路面病害。

    应力吸收带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591882A

    公开(公告)日:2009-12-02

    申请号:CN200910074543.7

    申请日:2009-06-29

    Inventor: 李来宾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力吸收带及其施工方法,在新、旧公路(2)、(1)的接缝部位即路基顶面至新铺油面以下设有应力吸收带(3),应力吸收带(3)设为倒梯形或倒三角形沟槽,沟槽内填筑有沥青碎石或改性沥青碎石。本发明还公开了这种应力吸收带的施工方法。该应力吸收带设置在新、旧路结合处,能够吸收和消减应力,防止新、旧路衔接部位因应力作用而产生的路面病害。

    一种桥面防水材料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020811A

    公开(公告)日:2007-08-22

    申请号:CN200710061539.8

    申请日:2007-02-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桥面防水材料及其施工方法,各组分重量份数比为:水泥55-85、道孔一号10-25、707胶液5-25、纤维素或短纤维0.5-1.5和硅酸铝1-2.5。本发明用于桥面水泥混凝土的防水,运用高分子聚合物产生反应,在桥梁水泥混凝土表层形成连续网络而互相贯穿、交联,产生高聚物性能的一种憎水结构,其防水效果类似于玻璃和塑料布,使水分无法进入材料内部,提高了桥面的使用寿命,采用涂抹方式施工,施工方法简单,成本低,能够有效地防酸碱、防腐蚀,防止裂纹的发生,提高了桥面经受长期荷载的要求,防止渗水造成结构破坏、混凝土炭化,延长了桥梁的使用寿命。

    一种小型桥涵的钢混组合梁板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4074126B

    公开(公告)日:2016-05-11

    申请号:CN201410244635.6

    申请日:2014-06-05

    Inventor: 李来宾

    Abstract: 一种小型桥涵的钢混组合梁板结构,属于桥梁工程技术领域,解决现有桥梁连接复杂及混凝土与钢桥面板间容易发生滑移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结构中包括连接座、两端设置在连接座上方的钢混组合桥涵面板,所述钢混组合桥涵面板的结构中包括钢桥面板、在钢桥面板下方沿其轴向方向平行设置的两组以上U型肋,所述连接座设有与U型肋匹配的凹槽。本发明有益效果是:采用钢混组合的桥涵面板,连接座上设置与U型肋匹配的凹槽,结构简单、重量轻、安装方便、力学性能好;钢筋网与钢桥面板形成的网架结构混凝土与钢桥面板间不会产生滑移或脱开现象,特别适合于小型桥梁;在连接座上设置有与桥台或盖梁连接的锚固孔,定位连接方便快捷、可防止桥涵面板滑移落地。

    一种合理控制区域内路面应力吸收层设计厚度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677568A

    公开(公告)日:2012-09-19

    申请号:CN201210130503.1

    申请日:2012-04-28

    Inventor: 李来宾

    Abstract: 一种合理控制区域内路面应力吸收层设计厚度的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应力吸收层的设计不合理造成的损坏率高或成本浪费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关键在于:上述的方法是在建立区域性路面应力吸收层的应力吸收能力P与应力吸收层厚度D对照公式的基础上实现的,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解决了公路路面应力吸收层设计厚度长期没有准确依据的问题。本发明能准确的测量不同沥青混合料配比,和任意负温下应力吸收层层底开裂宽度,和向上延伸高度的比值。能科学设计应力吸收层厚度,从而即能保证工程安全,又防止材料浪费,节省投资。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