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084062A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1036062.8
申请日:2024-07-31
Applicant: 重庆大学 , 重庆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
IPC: E21F5/04 , B01D46/12 , B01D46/681 , B01D46/72 , B01D46/79 , B01D46/88 , B01D50/60 , B01D46/76 , E21F5/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除尘技术领域,公开了隧道工程用空气净化装置,包括箱体和用于将外界空气引入箱体内部的吸尘机构,箱体上设有出气孔,箱体内设有喷淋机构,箱体内设有固定板,固定板上等距设有若干竖向孔,竖向孔内设有过滤网,喷淋机构位于固定板的上方;箱体内设有倾斜槽,倾斜槽内滑动连接有活动板,活动板上等距设有若干倾斜的导向板和若干通孔,导向板位于相邻两个通孔之间,导向板远离活动板的一端位于竖向孔的下方,导向板远离活动板的一端设有若干用于穿过过滤网的刷毛;还包括用于带动活动板沿倾斜槽路径往复运动的动力机构。本方案主要解决了现有装置中过滤网会被粉尘堵塞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933979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1036063.2
申请日:2024-07-31
Applicant: 重庆大学 , 重庆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
IPC: E21F5/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降尘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隧道工程用水幕降尘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板和固接在顶板底部的支撑杆,顶板的底部设有矩形框,矩形框沿顶板的长度方向两侧均设有滑槽,滑槽内两侧均滑动连接有空心管,空心管的底部等距连通有若干雾化喷头;空心管上设有延伸块,延伸块的底部连接有活动管,活动管上竖向等距设有若干喷孔组,喷孔组包括开设在活动管两侧的若干水孔;还包括用于调节两个空心管间距的调节机构、用于同时向两个空心管内引入清水的第一供水机构、用于同时向两个活动管内引入清水的第二供水机构。本方案主要解决了现有装置降尘效果不佳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877194A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310988599.3
申请日:2023-08-08
Applicant: 重庆大学 , 重庆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工程泄水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隧道工程的集中泄水装置及其泄水方法,包括设置隧道内顶部的支护,还包括开在支护上的连接孔,连接孔与围岩层连通,连接孔内均可拆卸连接有泄水组件;泄水组件包括与连接孔快速连接的固定件、开在在固定件上的安装孔和安装在安装孔内的泄水管;泄水管沿着泄水管的轴线方向均匀开有若干条状排水槽,泄水管两侧均设置有弹簧,弹簧的自由端设有压块,压块上设有可折叠滤网结构,弹簧压缩后压块可通过安装孔;固定件位于围岩层一侧的顶面设有与压块配合实现压块固定的固定槽,固定槽设有用于可折叠滤网结构振动的弹簧板,本装置解决了传统的泄水导排孔的孔壁容易坍塌进而影响泄水功能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072235A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2311049455.8
申请日:2023-08-21
Applicant: 重庆大学 , 重庆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工程降水压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隧道工程降水压排水装置,包括安装在支护上顶部的若干排水组件;排水组件包括置于围岩水层中的头盖、与头盖连接的连接部和与连接部可拆卸连接的置于支护下方的外置部,外置部的底部设有出水口,头盖内顶部安装有电机,外置部中设有与电机同轴连接的主动齿轮轴和若干与主动齿轮轴啮合的从动齿轮轴,从动齿轮轴上均设有导水管,导水管的自由端穿出头盖置于围岩水层中,导水管四周均匀开有若干导水槽,导水管与头盖的连接处设有用于石子防堵的通水组件,本装置解决了传统的泄水导排孔的孔壁容易坍塌,不仅影响泄水功能,还影响围岩的稳定性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664497A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310526742.7
申请日:2023-05-10
Applicant: 重庆市测绘科学技术研究院(重庆市地图编制中心) , 重庆大学
IPC: G06T7/00 , G06V10/26 , G06V10/36 , G06V10/76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衬砌裂缝病害长度计算方法,其包括:将裂缝语义分割掩码二值化处理并进行形态学闭合操作;基于各分割连通域搜寻裂缝端点,区分交叉裂缝与规则裂缝,并基于astar算法细化提取裂缝骨架;基于各细化后裂缝骨架端点进行聚类计算,整合属于同一条裂缝的骨架信息;计算区分实例后的裂缝骨架长度。本发明数据源为通过语义分割模型检测输出的隧道表观裂缝病害的语义分割掩码图像,基于后处理操作对裂缝进行细化提取骨架,并基于端点聚类算法实现裂缝的实例区分,对裂缝长度进行精确计算,相对于现有依靠人工判别和测量病害,其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13217040A
公开(公告)日:2021-08-06
申请号:CN202110607563.7
申请日:2021-06-01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E21D11/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控制隧道开挖围岩体变形的可变预应力支护装置,其包括套筒和设置在套筒中的压缩弹簧,压缩弹簧的下部焊接在套筒的底部,所述套筒的侧面上设置有插孔,所述插孔中插装有插销,压缩弹簧的上端顶在插销上。本发明将上部拱架插入套筒,上部拱架的下端面置于压缩弹簧上,然后拔出插销,释放压缩弹簧能量,对上部拱架施加向上的推力,从而实现上部拱架预先对隧道围岩体施加抵抗其变形的预应力,且压缩弹簧提供的预应力不是恒定的,而是随着开挖围岩体变形量的增加而增大。通过本可变预应力支护装置对隧道围岩提供预应力支撑能有效降低围岩变形量,减小隧道围岩最终施加在支护装置上的压力,提高支护结构的安全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7729645B
公开(公告)日:2020-10-13
申请号:CN201710943038.6
申请日:2017-10-11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膨胀性围岩隧道仰拱支护稳定性判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获取在无锚杆加固作用下的围岩变形;2)获取在锚杆加固作用下的围岩变形;3)获取在膨胀作用下的围岩变形;4)获取仰拱荷载与仰拱临界失稳荷载;5)对比仰拱荷载q与仰拱失稳临界荷载qcr,当q>qcr时,判定所设计仰拱失稳;当q<qcr时,断定设计仰拱合格。本发明针对围岩在膨胀作用下的动态演化过程,通过获取在无锚杆加固作用下的围岩变形、有锚杆加固作用下的围岩变形、以及在膨胀作用下的围岩变形,进而获得了仰拱荷载,通过对比仰拱荷载和仰拱失稳临界荷载,实现了准确定量的判定所设计仰拱支护的稳定性,有利于提高仰拱建筑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08038305B
公开(公告)日:2020-05-26
申请号:CN201711298685.2
申请日:2017-12-08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膨胀演化的硬石膏隧道可靠性分析方法,包括步骤:1)建立硬石膏隧道围岩的平衡微分方程;2)建立硬石膏隧道围岩的几何方程;3)建立硬石膏隧道围岩的吸水率方程;4)建立硬石膏隧道围岩的弹‑膨胀本构方程;5)确定硬石膏隧道围岩的边界条件;……;8)采用一次可靠性分析法分析考虑膨胀演化的硬石膏隧道可靠性。本发明考虑膨胀演化的硬石膏隧道可靠性分析方法,其具有计算量较小的优点,且其能较准确的得出可靠度与支护应力、膨胀时间、临界位移三个可调控设计变量的关系,分析结果可靠性高;通过本方法得到的可靠度分析结果来调节设计变量取值,对硬石膏围岩隧道初期支护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0043320A
公开(公告)日:2019-07-23
申请号:CN201910452627.3
申请日:2019-05-28
Applicant: 中电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施工环境监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隧道中每隔一定距离设置一个测隧道环境污染物浓度的传感器;2)利用fluent软件模拟被污染物在各种不同设定浓度下在隧道模型中分布的云图,并提取各云图中与隧道中设置传感器的位置相对应的点的浓度数据,并将云图、以及从云图中提取的各点的浓度数据存入数据库;3)监控主机每隔一个设定的检测周期读取一次传感器的检测数据,并根据传感器的检测数据搜索数据库中的对应污染物的分布云图,并将查到的云图和传感器的检测数据通过显示器显示出来。本发明通过建立污染物在隧道中分布的云图数据库,管理人员通过搜索到的对应云图即可知道整个隧道区域中不同位置的污染物浓度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08561183A
公开(公告)日:2018-09-21
申请号:CN201810312772.7
申请日:2018-04-09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E21F17/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21F17/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进式旋转射流水平井造腔方法,包括双井水平连通井组造腔和水射流扩腔;水射流扩腔包括:组装水射流扩腔设备,通过超声波探测器对腔体形状进行检测,确定出马鞍状未溶区域,根据检测结果,调整水射流喷头对马鞍状未溶区域进行射流溶解,直至马鞍状未溶区域溶解完。本发明在原有双井水平连通井组造腔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水射流扩腔技术对双井水平连通井组造腔后留下的马鞍状不溶区域单独进行射流溶解,并通过超声探测时对溶解情况及腔体形状进行监测,解决了马鞍状不溶区域问题,并确保了整个腔体的尺寸及形状达到预期的效果,使腔体能满足综合利用的要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