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861245A
公开(公告)日:2019-06-07
申请号:CN201811539788.8
申请日:2018-12-18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导磁储能抑制风电经串补送出系统次同步振荡方法与控制系统,所述方法包括:步骤A、实时监测风电场出口母线功率情况;步骤B、若控制系统判定次同步振荡发生,启动超导磁储能控制器的有功外环附加阻尼控制器;步骤C、观察次同步振荡的变化状态,若次同步振荡收敛速度未达到预设标准,启动超导磁储能控制器的无功外环附加阻尼控制器;步骤D、当检测到的系统中风电场功率次同步分量小于指定值后,退出超导磁储能控制器的外环附加阻尼控制器。基于本发明所述次同步振荡抑制方法与控制系统,可以在超导磁储能储存能量的基础功能上,适应风电场灵活多变的运行工况,有效抑制风电场次同步振荡。
-
公开(公告)号:CN106374453A
公开(公告)日:2017-02-01
申请号:CN201610801024.6
申请日:2016-09-05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华中电网有限公司 , 上海交通大学
IPC: H02J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J3/00 , H02J2003/0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力系统重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根据子系统划分规则,将待重构系统划分为x个子系统,其中,x为正整数;利用所述子系统的骨干通道恢复模型及其约束条件恢复所述子系统的骨干通道;利用所述子系统的局部电网恢复路径优化的目标函数及其约束条件恢复所述子系统的局部电网;利用区域联网恢复函数及其约束条件对子系统进行系统间联网恢复;本发明提供的方法,采用串行恢复、并行恢复算法相结合,并且计及骨干通道、局部电网和区域联网协调配合,提高电力系统恢复速度。
-
公开(公告)号:CN101764413A
公开(公告)日:2010-06-30
申请号:CN200910238100.7
申请日:2009-11-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763 , Y02E60/76 , Y04S40/22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大规模风电集中接入电网的系统仿真方法,提出了大容量风电场的有效等值模式;基于大规模风电并网运行的特点,制定了能综合考虑风力发电的风资源特性、风力发电机动态响应特性及多风力发电机机型、风力发电机不同控制模式等差异性特点影响的大规模风电并网仿真分析原则;在此基础上构造了大规模风电集中接入电网的系统仿真评估的完整分析框架及流程。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本发明所提出的大规模风电集中接入电网的系统仿真方法能较为全面及客观的计及大规模风电基地并网后由于其多风力发电机类型和响应特性差异性及风资源特性对电力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准确评估风电并网对电力系统稳定运行造成的冲击和安全性瓶颈。这有利于调度运行人员准确把握大规模风电接入对系统特性的影响及其规律,对于指导制定相应的防范和改进措施,保证风电接入后系统的正常运行意义重大。
-
公开(公告)号:CN110569534B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1910661489.X
申请日:2019-07-22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nventor: 吉平 , 李媛媛 , 张鑫 , 宋云亭 , 郑超 , 唐晓骏 , 陈湘 , 霍启迪 , 罗红梅 , 谢岩 , 李晓珺 , 申旭辉 , 李立新 , 张志强 , 吕思卓 , 李晶 , 王青 , 丁剑
IPC: G06F30/20 , H02J3/00 , G06Q10/0631 , G06Q50/06 , G06F113/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考虑短路电流影响的新能源并网规模确定方法及系统,包括:建立一个基本单元规模的新能源场站电磁暂态模型,以精细化地确定新能源场站对电网产生的短路电流影响值;利用基本单元规模的新能源场站搭建电网仿真模型;根据每个变电站断路器的遮断容量确定该变电站对应的短路电流安全裕度;确定电网在当前开机数量的新能源场站全出力情况下电网的每个变电站的第二短路电流;以及根据第二短路电流确定新能源并网规模。本发明为电力系统规划和运行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以短路电流安全裕度为约束条件的确定新能源并网容量的方法,避免了新能源的无序开发,具备很强的可操作性,为电力系统运行和规划人员提供了实际的指导建议。
-
公开(公告)号:CN109088427B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1810813956.1
申请日:2018-07-23
Applicant: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nventor: 李媛媛 , 全生明 , 苗淼 , 李春来 , 张鑫 , 李生 , 李红霞 , 杨立滨 , 张祥成 , 张桂红 , 宋云亭 , 马雪 , 李正曦 , 吉平 , 刘飞 , 甘嘉田 , 王青 , 田旭 , 李晓珺 , 白左霞 , 丁剑
IPC: H02J3/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交直流混联电网内常规机组最小开机方案确定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根据交直流混联电网内各发电机组特征建立BPA潮流仿真模型;确定交直流混联电网内各常规机组的原始的开机方式,并获取在所述原始的开机方式下交直流混联电网的直流工程外送功率;所述开机方式包括各常规机组的开机数量;逐一调整各常规机组的开机方式,计算在每种开机方式下的交直流混联电网的直流工程外送功率极限值,并输出对应每种方式下的调整影响评估指标;根据调整影响评估指标按预设规则更新开机方式,并使用BPA潮流仿真模型在更新后的开机方式下对交直流混联电网N‑1安全稳定性进行评估,确定最小开机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0311399B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1910517166.3
申请日:2019-06-14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nventor: 霍启迪 , 李海峰 , 唐晓骏 , 金涛 , 李晓珺 , 陈萌 , 吉平 , 谢岩 , 田春筝 , 张晓东 , 张鑫 , 申旭辉 , 张志强 , 李媛媛 , 王青 , 丁剑 , 罗红梅 , 李晶 , 吕思卓
IPC: H02J3/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柔性直流贡献短路点电流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确定柔性直流在短路后工作于锁相环闭锁且未退出状态时,柔性直流故障后的输出电流d轴相位将被锁定为故障前方向;根据柔性直流输出电流和交流系统短路电流分量的相位关系,分别计算交流系统故障后交流输出分量和柔性直流输出分量;将所述交流输出分量和柔性直流输出分量进行叠加,获得交流系统故障后短路点电流,解决了目前需要提供一种换流站近区短路故障时柔性直流贡献短路点电流的确定方法的需求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697563B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010364745.1
申请日:2020-04-30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预测新能源并网电力流中电源容量的方法及系统,属于电力系统技术领域。本发明方法,包括:确定大规模新能源并网出力的电源类型,针对出力的电源类型建立电力流中电源容量的预测目标函数;针对出力的电源类型,确定出力的电源类型并网总量的边界条件及各出力的电源类型间互补特性对电力流影响系数向量;针对出力的电源类型,确定各出力的电源类型的出力分解规则和定位规则,根据出力分解规则和定位规则,确定远期电力流中电源容量预测的极端场景;对待预测的目标大规模新能源并网进行预测,确定待预测的目标大规模新能源并网的远期电力流中电源容量。本发明为远期电网规划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1654048B
公开(公告)日:2022-07-01
申请号:CN202010420152.2
申请日:2020-05-18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湖南经研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Inventor: 王青 , 吴启帆 , 禹海峰 , 宋新立 , 戴汉扬 , 李云丰 , 蒋星 , 罗华伟 , 宋云亭 , 李媛媛 , 吉平 , 霍启迪 , 丁剑 , 李晓珺 , 陈湘 , 吴昌龙 , 谭鑫 , 毛丽林 , 冷照进
IPC: H02J3/3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电池储能系统虚拟惯性支撑效果的方法及系统,其中方法包括:测量电网频率变化量和电网频率变化率;当所述电网频率变化率的绝对值超过控制死区时,电池储能系统启动虚拟惯性支撑控制;根据所述电网频率变化量、所述电网频率变化率和储能电池荷电状态变化情况,通过电池储能系统的虚拟惯性支撑控制对储能出力变化量进行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1327062B
公开(公告)日:2022-07-01
申请号:CN202010119486.6
申请日:2020-02-26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
Inventor: 王青 , 薛好 , 李文启 , 宋新立 , 高东学 , 戴汉扬 , 张景超 , 宋云亭 , 李朝晖 , 李媛媛 , 饶宇飞 , 吉平 , 霍启迪 , 丁剑 , 李晓珺 , 陈湘 , 陈得治
IPC: H02J3/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评估储能站紧急稳定控制效果的方法,包括:确定区域间振荡模式的振荡周期内,电网联络线在无储能紧急稳定控制时初始的有功功率峰值点对应的时刻;获取储能站紧急稳定控制时的时间响应参数,根据时间响应参数,获取功率提升量的最大能力值;确定电网联络线在有储能紧急稳定控制时新的有功功率峰值点对应的时刻;根据初始的有功功率峰值点对应的时刻和新的有功功率峰值点对应的时刻,确定储能站紧急稳定控制的时间效果指标;根据时间效果指标和功率提升量的最大能力值,获取不同储能站应用于紧急稳定控制的效果指标,确定储能站紧急稳定控制效果,解决现有技术在评估储能站紧急稳定控制效果时,考虑因素不全面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6374453B
公开(公告)日:2022-03-18
申请号:CN201610801024.6
申请日:2016-09-05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华中电网有限公司 , 上海交通大学
IPC: H02J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力系统重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根据子系统划分规则,将待重构系统划分为x个子系统,其中,x为正整数;利用所述子系统的骨干通道恢复模型及其约束条件恢复所述子系统的骨干通道;利用所述子系统的局部电网恢复路径优化的目标函数及其约束条件恢复所述子系统的局部电网;利用区域联网恢复函数及其约束条件对子系统进行系统间联网恢复;本发明提供的方法,采用串行恢复、并行恢复算法相结合,并且计及骨干通道、局部电网和区域联网协调配合,提高电力系统恢复速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