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575204A
公开(公告)日:2019-04-05
申请号:CN201811555079.9
申请日:2018-12-1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C08F292/00 , C08F220/20 , B22F9/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F292/00 , B22F9/24 , C08F220/20
Abstract: 一种利用金纳米粒子制备纳米尺寸聚合物刷阵列的方法,属于材料科学技术领域。本发明结合金属纳米粒子与界面基团的吸附作用和等离子体刻蚀的方法,在硅基底表面制备出硅烷化的氨基阵列,随后在氨基阵列上进行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可以在大面积基底上制备出纳米尺度上的聚合物分子刷阵列。通过改变纳米粒子吸附时间,我们制备出了密度梯度分子刷阵列,通过改变金属纳米粒子生长时间,制备出了尺寸梯度的聚合物分子刷阵列。我们制备的纳米粒子点阵高度在2.5~13nm之间,尺寸在28~80nm之间。本发明步骤简单,操作简便,可重复性高,不涉及昂贵仪器,其卓越的普适性可以应用到各种聚合物的制备以及功能化后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9295166A
公开(公告)日:2019-02-01
申请号:CN201811215362.7
申请日:2018-10-1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 珠海市浩瀚兴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IPC: C12Q1/68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DNA特异性互补的防伪方法,属于防伪技术领域,包括:随机合成基因序列后,再合成基因序列的互补基因序列,将互补基因序列连接上羧基后与含有表面修饰氨基的Fe3O4溶液混合后反应,得到探针溶液;将基因序列制备成基因序列溶液,将基因序列溶液置于载体上,静置后烘干,得到烘干后的载体,将所述烘干后的载体置于待检测样品上;检测时,将探针溶液置于基因序列溶液在载体上的位置,杂交洗涤后;将带有磁性的磁贴与洗涤后的载体贴合,磁贴与洗涤后的载体贴合不分离,待检测样品为真品。采用本发明的防伪方法能够特异、高效、灵敏地实现防伪鉴定。
-
公开(公告)号:CN108892170A
公开(公告)日:2018-11-27
申请号:CN201810882109.0
申请日:2018-08-06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一种“两相法”制备形貌可控的BiVO4纳米晶的方法,属于半导体光催化材料制备技术领域。该方法将铋的前驱体和钒的前驱体分别溶解在有机相和水相中,通过胶体“两相法”制备不同形貌的BiVO4纳米晶,包括球形纳米粒子、纳米棒、纳米片、纳米盘等。该方法具有耗时短、反应温度低、条件温和等优点,整个实验过程操作简便,具有很好的实验重复性,并且有效的降低了制备成本,很适合于纳米晶的工业化生产。其中超薄的BiVO4纳米片展现出了最优异的光催化水氧化的性能,在相同的测试条件下,其产氧的速率是其他传统方法(水热法或共沉淀法)制备的BiVO4样品的三倍以上。对于未来太阳能分解水制氢产业化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8355169A
公开(公告)日:2018-08-03
申请号:CN201810169649.4
申请日:2018-03-0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一种可携载和缓释生长因子的多巴胺-肝素-透明质酸涂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牙髓再生技术领域。以盐酸多巴胺、肝素、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N-羟基琥珀酰亚胺酯、透明质酸为原材料,按摩尔比(1~10):(1~10):2:2:1的比例依次加入到去离子水中混合均匀;然后在氮气保护下室温搅拌,用盐酸或氢氧化钠调节使其pH=4~5,维持pH值不变持续反应2~5小时,再于室温下反应过夜;最后在酸性去离子水环境中透析纯化3~5天,收集产物,真空冷冻干燥48~96h,所得白色絮状接枝产物即为多巴胺-肝素-透明质酸涂层材料。多巴胺的强黏附性使涂层牢固粘附于牙本质表面,多巴胺的接枝率可控,涂层厚度可调节;肝素可携载和缓释生长因子。
-
公开(公告)号:CN107418561A
公开(公告)日:2017-12-01
申请号:CN201710510870.7
申请日:2017-06-29
Applicant: 吉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9K11/58 , B82Y20/00 , B82Y40/00 , G01N21/6428 , G01N2021/6432
Abstract: 一种蓝色荧光金纳米点、制备方法及其在二价铜离子检测方面的应用,属于荧光金纳米材料技术领域。是在去离子水中加入NaOH水溶液,再加入多官能团大分子水溶液,然后加入含有Au3+的水溶液,即得到大尺寸的金纳米粒子水溶液;向其中加入NaOH水溶液,含巯基的生物分子水溶液,收集上清液,并将上清液重复离心3~5次,最终得到荧光金纳米点水溶液。该合成方法简单,条件温和,重复性好,易于大量生产,产物化学性质稳定,荧光量子效率高,对于二价铜离子具有超灵敏的检测,检测限低至0.7nM,且二价铜离子的浓度与金纳米点的荧光强度之间呈现线性关系,因而可以对二价铜离子进行定量检测,且具有很高的选择性,几乎不受干扰离子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07338042A
公开(公告)日:2017-11-10
申请号:CN201710579460.8
申请日:2017-07-17
Applicant: 吉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9K11/58 , C09K11/025 , H01L33/504
Abstract: 一种利用不同种类的反应溶剂调控光色在490~670nm覆盖整个可见光区的高亮度全色发射铜簇组装体荧光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在制备纯铜簇白光LED照明器件中的应用,属于全色发射金属簇组装体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使用胶体溶液一锅法,芳香族及脂肪族巯基包覆配体,通过改变反应溶剂种类,在室温搅拌下,即可得到稳定的由铜簇组装而成的全色发射的二维组装体荧光材料,其光色在490~670nm连续可调。该组装体荧光材料制备方法简单,快捷,安全无污染,可批量生产,尤其对光色调节容易、光色可覆盖整个可见光区,且得到的材料同时具有高亮度以及好的稳定性,并且在预混白光时无荧光淬灭或能量转移现象发生,因此该组装体荧光材料可以应用于高性能的白光LED照明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7195789A
公开(公告)日:2017-09-22
申请号:CN201710401820.5
申请日:2017-06-0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49 , H01L51/0003 , B82Y30/00 , H01L51/426 , H01L2251/3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机混合卤素钙钛矿薄膜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制备太阳能电池方面的应用,属于钙钛矿电池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钙钛矿量子点溶液来沉积高质量薄膜的方法,并将所获得的薄膜用于制备太阳能电池,该方法能够精确有效的调控混和卤素钙钛矿的带隙以及薄膜的厚度。并且制备器件完全在空气环境下进行,大大降低了器件的制备成本,适合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本发明利用量子点优异的成膜特性,解决了无机钙钛矿溶解受限难成膜的问题,能够有效的调控膜的厚度并获得膜形貌。通过对界面修饰层进行合适的选择、活性层配体的去除方式以及活性层的厚度和退火温度等,光电转化效率比之前纯无机钙钛矿电池有大幅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06994371A
公开(公告)日:2017-08-01
申请号:CN201710415739.2
申请日:2017-06-06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B01L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L3/502707 , B01L2200/12 , B01L2300/084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图案化设计表面的微流体芯片流体分流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材料科学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方法涉及光刻技术与等离子刻蚀方法结合制备硅片表面的微米图案化结构阵列,通过气相沉积技术对图案化结构进行表面修饰进而用于微芯片多孔道分流器件。整个过程操作简单,不涉及复杂昂贵的制备技术,并且所制备的图案化微米结构阵列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微小的图案化结构对孔道中流体的流动行为有很大的影响。通过调节芯片孔道基底微结构的排布可以实现多个微孔道流体的流动行为的调控,孔道中的分流情况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并且微孔道中流体分流的实现大部分依赖于对基底结构气液固三相线的调控。
-
公开(公告)号:CN106265600A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申请号:CN201610805898.9
申请日:2016-09-07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A61K9/51 , A61K47/24 , A61K47/12 , A61K31/337 , A61K31/7105 , A61K48/00 , A61P35/00 , A61K31/20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K9/5123 , A61K31/203 , A61K31/337 , A61K31/7105 , A61K2300/00
Abstract: 一种对肿瘤细胞具有靶向作用的二茂铁基维甲酸/紫杉醇纳米粒子及其在制备治疗肿瘤药物方面的应用,属于纳米药物技术领域。本发明制备的纳米粒子保留了维甲酸抑制肿瘤干细胞增生,诱导分化的活性,同时携带紫杉醇可起到杀伤肿瘤干细胞之外的普通肿瘤细胞的作用;并且该纳米粒子对肿瘤细胞内高浓度的还原型谷胱甘肽敏感,进入肿瘤细胞后可以迅速解离释放紫杉醇,暴露维甲酸功能基团,从而发挥作用;在正常细胞内由于还原性谷胱甘肽含量少,则不会释放或很少释放,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毒性作用。同时,该纳米粒子可携带并转移Micro-RNA进入细胞内发挥相应的作用,从而可以用于制备治疗肿瘤的药物。
-
公开(公告)号:CN105709243A
公开(公告)日:2016-06-29
申请号:CN201610068795.9
申请日:2016-02-0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K49/1818 , A61K9/146 , A61K33/34 , A61K41/0052 , A61K49/12 , C08G73/0266 , A61K2300/00
Abstract: 一种Fe(Ⅲ)和Cu(Ⅱ)掺杂的聚苯胺纳米复合物及其应用,属于功能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过渡金属离子掺杂的聚苯胺纳米复合物,该复合物具有良好的光热转化、核磁造影和化疗性能,可以作为肿瘤的无损诊疗试剂,对肿瘤进行核磁成像检测和热化疗。通过简单的一步反应制备了铜(Ⅱ)和铁(Ⅲ)掺杂的聚苯胺纳米粒子,我们将功能性的铜和铁的金属离子负载于具有良好生物兼容性的聚苯胺中后,其共轭结构能级发生改变,使得聚苯胺在近红外光区的消光能力大幅增加,光热转化性能大幅增强;并且负载金属离子后的聚苯胺纳米粒子具有良好的核磁成像造影功能;基于配位作用的金属掺杂结构还可以在刺激响应环境下释放金属离子,利用金属离子的毒性产生化疗作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