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353336A
公开(公告)日:2012-02-15
申请号:CN201110179769.0
申请日:2011-06-2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可对轴承球直径实现动态非接触精密测量的分组装置。它涉及测量分组装置,它避免接触式测量方法的问题和弊端。它包括上料单元、测量单元和下料单元;上料单元,用于将被测轴承球投放到测量单元上;测量单元,用于测量被测轴承球的直径;下料单元,用于根据被测轴承球的测量直径进行分组;其中,上料单元包括半球形储料仓、顶球杆、直线电机、吸嘴和摇臂;测量单元包括角度调节器、高精度定位V型块、激光测量传感器和接球管路;下料单元包括多个归属槽和运动控制系统驱动转台。它测量速度快,测量精度高,且可嵌入生产线中,作为生产后、装配前的检测环节,提高自动化程度,使各部件生产节奏加快、可控性增强,适用于大中批量的球轴承生产线中。
-
公开(公告)号:CN101634338A
公开(公告)日:2010-01-27
申请号:CN200910304984.1
申请日:2009-07-3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在滚珠表面制备自润滑膜的方法,它及一种制备自润滑层的方法。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润滑涂层的工艺方法很难在滚珠等球形表面制备均匀的自润滑涂层,致使在苛刻环境下服役的固体润滑滚珠轴承的使用寿命较短、摩擦特性较差的问题。本发明的步骤:步骤一、将待制备自润滑膜的滚珠、自润滑粉体按质量份数比为1∶1~10∶1的比例装入球磨罐内;步骤二、先将球磨罐内的真空抽至1×10 -2 Pa,然后设定球磨罐的转速在50-1000转/分钟以进行球磨,保持球磨时间为5-50小时;步骤三、在球磨结束后将滚珠取出,用超声将赘附在滚珠最外层的浮粉清洗掉,即可获得表面带有自润滑膜的滚珠。采用本发明方法获得的滚珠表面自润滑膜的摩擦系数小于0.15,完全符合自润滑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1093007A
公开(公告)日:2007-12-26
申请号:CN200710072532.6
申请日:2007-07-2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F16F1/38
Abstract: 高速转子系统减振用粘弹摩擦阻尼装置,它涉及一种阻尼装置,为了克服挤压油膜阻尼器的系统结构复杂,易贫油或断油而无法形成挤压油膜,导致减振失效的缺点。本发明由内环、阻尼材料锥环、阻尼材料平环、支撑环、端盖、外壳和定位块组成,所述内环的外壁上设有锥面和外台肩端面,阻尼材料锥环固定装在支撑环的内壁上,阻尼材料平环固定装在端盖内壁上,支撑环装有阻尼材料锥环的一侧装在内环的锥面上,且阻尼材料锥环的内锥面与内环的锥面相配合,端盖装有阻尼材料平环的一侧与内环的外台肩端面相接触,支撑环和端盖固定装在外壳的内壁上,定位块固定装在内环的顶端。本装置结构简单,不需要润滑油作为工作介质,简化供油系统,避免断油、贫油导致的减振失效。
-
公开(公告)号:CN1253287C
公开(公告)日:2006-04-26
申请号:CN200310107603.3
申请日:2003-10-0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轴承非圆滚道的预变形加工方法,它涉及轴承非圆滚道的加工法。它的步骤是:一、将轴承滚道加工成圆形,该圆形的半径小于或等于轴承非圆滚道设计的基圆半径与最大正向偏移量的差值;二、对轴承外圈外表面施加力F,使轴承外圈产生预变形,施加力的方向沿径向指向轴承外圈的轴心,施加力的部位与轴承外圈设计的非圆滚道凹隐部位A相对;三、用磨削机床对轴承外圈滚道按内圆的加工方法进行加工,所加工的圆的半径与设计的轴承非圆滚道的基圆半径相同;四、去除轴承外圈所施加的力。该夹具(1)为圆环形,其内表面有与被加工的轴承非圆滚道瓣波数相同的凸起(2)。本发明保证加工的非圆滚道轮廓过渡圆滑和产品质量的一致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9334279A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411361088.X
申请日:2024-09-2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1B17/02
Abstract: 一种航空轴承保持架引导面润滑油膜厚度超声测量方法及系统,属于轴承润滑油膜厚度测量技术领域。本发明针对现有方法不能准确测量航空轴承保持架引导面润滑油膜厚度的问题。包括通过超声换能器向轴承保持架引导面发射超声波;采集初始参考信号和测量信号进行线性调频Z变换,得到保持架引导面传递函数;结合多层介质结构超声传递模型获得保持架涂层滞后相位与传递函数之间的映射关系;设定油膜厚度的估计范围;再基于所述映射关系,计算估计范围内油膜厚度估计值对应的保持架涂层滞后相位;对所有保持架涂层滞后相位进行线性拟合,提取拟合误差最小值对应的油膜厚度估计值作为油膜厚度最终测量值。本发明用于油膜厚度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18031863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214425.6
申请日:2024-02-2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1B17/02
Abstract: 一种高速滚动轴承弹流接触区中心油膜厚度超声测量方法,属于润滑油膜厚度测量领域。本发明针对高速滚动轴承中超声脉冲难以作用于油膜接触区中心,使接触区膜厚测量结果准确性差的问题。包括:在滚动轴承转动过程中,通过吸光区形成的光信号获得每个采样周期的触发信号,基于触发信号进行延时使超声探头发出超声脉冲并在对应测试滚子的目标油膜接触区形成聚焦焦斑;在每个采样周期内采集设定个数的携带油膜厚度信息的超声反射波信号;由所有超声反射波信号中选择最靠近目标油膜接触区中心的超声反射波信号作为目标超声反射波信号;由目标超声反射波信号计算得到目标油膜接触区中心油膜厚度。本发明用于油膜厚度的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17874968B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410279809.6
申请日:2024-03-1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6F30/17 , G06F30/20 , G06F119/14
Abstract: 一种球轴承套圈主承载表面形貌演化耦合分析方法,属于套圈表面形貌分析技术领域。本发明针对现有方法不能准确预测套圈主承载表面的形貌变化状态的问题。包括:给定初始压力矩阵和求解精度;计算由所有球对套圈主承载面节点产生的法向变形,并获得球与套圈主承载表面节点的间距,更新得到修正后压力矩阵;由修正后压力矩阵计算节点的磨损高度,再对套圈主承载表面的初始形貌进行更新,得到当前计算周期的更新后套圈主承载表面形貌;根据球的当前位置预测得到下一计算周期球的位置将更新后套圈主承载表面形貌作为套圈主承载表面的初始形貌,将修正后压力矩阵作为初始压力矩阵返回进行下一计算周期的计算。本发明用于套圈主承载表面形貌演化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117589609A
公开(公告)日:2024-02-23
申请号:CN202311688041.X
申请日:2023-12-08
Abstract: 可变倾角循环加载测试系统、接触疲劳及临界载荷试验方法,它涉及接触式疲劳试验机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固体薄膜性能测试方法存在仅可以对临界载荷等测试数据进行比较,判定膜基系统结合性能的优劣,而无法实现对轴承钢表面的硬质固体薄膜的疲劳承载性能的综合定量表征分析的问题。本发明的伺服电机安装在竖直滑台顶部,电磁激振器与竖直滑台滑轨滑动连接,加载头安装在电磁激振器主轴上,竖直滑台安装在光学平台上,三维力传感器、x轴角位移台、y轴角位移台和平面滑台沿竖直方向由上至下依次连接,平面滑台安装在光学平台上,试样安装在三维力传感器上。本发明针对固体薄膜疲劳承载行为分析进行接触疲劳寿命试验和临界载荷试验。
-
公开(公告)号:CN116793839A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2310757496.6
申请日:2023-06-2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轴承钢表面硬质固体薄膜结合性能的分析方法,它属于固体薄膜的损伤失效行为分析、性能测量表征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分析方法不能对薄膜断裂和界面分层进行单独表征,且对薄膜断裂和界面分层表征的准确性差的问题。本发明采取的主要技术方案为:采用有限元、扩展有限元对压痕、划痕过程进行了综合定量分析,获取了薄膜断裂参数和界面结合强度参数,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对硬质固体薄膜的分层剥落损伤中的薄膜断裂面积和界面分层面积分别进行了辨识,剥离了薄膜断裂的影响,更加精确地获取了界面分层面积,可以对薄膜断裂和界面分层进行单独表征,并提高了对薄膜断裂和界面分层表征的准确性。本发明方法可以应用于固体薄膜结合性能测量表征。
-
公开(公告)号:CN115307586B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2210986354.2
申请日:2022-08-1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轴承滚道界面薄吸附油膜厚度的测量方法,属于润滑油膜厚度测量领域。针对现有润滑油膜厚度测量方法无法实现两层介质油膜厚度测量的问题提出本发明。包括:使超声波经钢介质层入射到油膜吸附层;分别建立钢介质层和油膜吸附层入射波和反射波的叠加位移场,并求导获得应力场;再根据超声传播在界面处的位移与应力连续性理论建立钢介质层和油膜吸附层叠加位移场和应力场的对应关系;以及根据自由界面理论得到油膜吸附层应力场针对油膜吸附层厚度的表达式;由以上建立的关系式求解得到包含吸附油膜层厚度信息的钢介质层反射系数的表达式,进一步分析得到油膜吸附层厚度。本发明用于薄吸附油膜厚度的测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