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631297B
公开(公告)日:2021-05-04
申请号:CN201810273074.0
申请日:2018-03-29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上海交通大学 ,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IPC: H02J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型受端电网轨迹灵敏度批处理计算方法,利用MATLAB脚本遍历每种故障与负荷节点的组合,自动修改BPA稳定程序所用到的故障参数卡片与动态无功补偿设备卡片,从而进行稳定计算;并自动对输出数据文件按规律进行命名管理,实现对每种组合电压变化曲线的自动读取,提高计算效率,最终得到受端电网每一个负荷节点上的轨迹灵敏度。现有的手动方法计算大型受端电网所有负荷节点的轨迹灵敏度指标涉及到很大的工程量,而采用本发明的好处在于提供的方法,所有过程均可由MATLAB脚本实现,自动调用BPA稳定程序进行批处理计算,避免重复而枯燥的手动操作,不仅大大增加了计算效率,还避免了出错。
-
公开(公告)号:CN109066557B
公开(公告)日:2020-12-11
申请号:CN201811015062.4
申请日:2018-08-31
IPC: H02G7/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线路保护结构,用于防止线体的表面出现结冰,线路保护结构包括:加热组件,加热组件包括发热板和保温部,保温部套设在线体上;保温部与发热板相连接,发热板产生的热量传递至保温部,以将线体的外表面的温度维持在预定防冰温度。本发明的线路保护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线路保护结构防冻解冻效果较差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7085646B
公开(公告)日:2020-10-09
申请号:CN201710296505.0
申请日:2017-04-28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西安供电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输电线路下地面场强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构建神经网络模型,其中,所述神经网络模型包括输入层、第一隐层、第二隐层及输出层,其中,输入层与第一隐层之间及第一隐层与第二隐层之间采用RBF神经网络隐层模式,第二隐层与输出层之间采用BP神经网络隐层模式,第一隐层中各神经元节点的激励函数均采用高斯径向基函数,第二隐层中各神经元节点的激励函数均采用非对称型sigmoid函数,输出层中各神经元节点的激励函数均采用Purelin型线性函数;2)构建测量数据修正模型;3)输电线路下地面场强的实地测量数据通过步骤2)构建的测量数据修正模型进行修正,该方法能够实现对输电线路下地面场强的测量及修正。
-
公开(公告)号:CN107017627B
公开(公告)日:2019-10-08
申请号:CN201710310052.2
申请日:2017-05-05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华北电力大学
Inventor: 刘永民 , 黄景慧 , 于琳琳 , 魏胜民 , 李庚银 , 夏世威 , 余晓鹏 , 田春筝 , 孙广增 , 毛玉宾 , 王洋 , 王敬 , 张丽华 , 司瑞华 , 马杰 , 李甜甜 , 王世谦 , 甘磊 , 程昱明 , 孙思培 , 袁鹏 , 杜习超 , 王圆圆 , 贾鹏 , 苗福丰 , 李琰 , 刘万勋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高比例区外电力与省内电源协同消纳调度运行机制,用于统筹省内外电源发电能力,在调研区外来电现状,了解与本省互联的区外电力规划及省内电源规划,掌握区外来电比例及电力平衡情况的基础上,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区外电力对省内外电源协调运行的影响,依据关联度指标,提出上下级调度协同运行机制、省内和省外电源利益同享机制、省内和省外电源调节义务分摊机制、跨区跨省辅助服务补偿机制及相邻省市电网备用共享和事故支援机制。本发明通过建立考虑高比例区外电力与省内电源协同消纳调度运行机制调动省内、省外电源参与电网调节的主动性、积极性,保障省内电网安全、优质、经济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06712054B
公开(公告)日:2019-05-17
申请号:CN201710150668.8
申请日:2017-03-14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nventor: 刘万勋 , 魏胜民 , 余晓鹏 , 田春筝 , 毛玉宾 , 刘永民 , 黄景慧 , 王洋 , 于琳琳 , 张丽华 , 司瑞华 , 马杰 , 李甜甜 , 王世谦 , 程昱明 , 孙思培 , 袁鹏 , 杜习超 , 王圆圆 , 贾鹏 , 苗福丰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抑制电容电压脉动的STATCOM装置,包括直接通过连接电感并联在公共节点的STATCOM系统,所述STATCOM系统包括桥臂相A、桥臂相B、桥臂相C和桥臂相D;本发明基于MMC拓扑,但消除了MMC的直流母线电压,消除了直流侧公共母线短路的隐患,提高了装置的安全性;使用低压小容量电容抑制了桥臂相上、下桥臂电容电压的低频脉动,从而促成使用更小的子模块电容,降低了系统成本且减小了装置体积;由缓冲电感替代开关器件桥臂相,电容和开关器件数目降为常规结构的3/4,从而显著减低装置成本和体积,降低了系统损耗;且本发明的相桥臂的应用不仅仅局限于无功补偿的应用场合,能够替代现有采用级联H桥多电平拓扑装置的相桥臂。
-
公开(公告)号:CN107045664B
公开(公告)日:2019-03-29
申请号:CN201611113957.2
申请日:2016-12-06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华北电力大学
Inventor: 黄景慧 , 于琳琳 , 刘永民 , 魏胜民 , 李庚银 , 夏世威 , 余晓鹏 , 田春筝 , 毛玉宾 , 王洋 , 王敬 , 张丽华 , 司瑞华 , 马杰 , 孙广增 , 李甜甜 , 王世谦 , 甘磊 , 程昱明 , 孙思培 , 袁鹏 , 韩笑 , 杜习超 , 王圆圆 , 贾鹏 , 苗福丰 , 李琰 , 刘万勋
IPC: G16Z99/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灰色理论的特高压直流来电与省内电源关联分析方法,该方法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理论,充分挖掘特高压直流区外来电运行数据与省内电源建设指标之间的关联特性,分别建立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可靠性评价指标体系和电源建设可靠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各指标历年的统计数据,建立电源建设系统数据库和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数据库;构建特高压直流来电与省内电源灰色关联度模型;计算并揭示特高压直流来电与省内电源关联度及关联特性。本发明可揭示出区外特高压直流来电与省内电源建设间关系密切因素、关联特性及历年时序演变规律,得出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影响省内电源建设可靠性的主导因素,以便对大规模特高压直流输电发展环境下的电源建设与规划做出正确的决策。
-
公开(公告)号:CN106646121B
公开(公告)日:2019-01-22
申请号:CN201611070835.X
申请日:2016-11-29
Applicant: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沈阳供电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 北京丹华昊博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1R3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配电网故障行波波头的辨识方法。对故障电压行波进行凯伦贝尔变换得到故障电压线模分量,接着构建行波波头数学模型,根据该模型构造行波信号状态方程和观测方程,然后运用无迹卡尔曼滤波对故障电压行波去噪,并根据收敛的状态变量得到故障行波到达时刻。本发明能够在信噪比低的情况下依旧准确辨识行波波头,具有很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9066557A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申请号:CN201811015062.4
申请日:2018-08-31
IPC: H02G7/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线路保护结构,用于防止线体的表面出现结冰,线路保护结构包括:加热组件,加热组件包括发热板和保温部,保温部套设在线体上;保温部与发热板相连接,发热板产生的热量传递至保温部,以将线体的外表面的温度维持在预定防冰温度。本发明的线路保护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线路保护结构防冻解冻效果较差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8982923A
公开(公告)日:2018-12-11
申请号:CN201710405144.9
申请日:2017-06-01
Applicant: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营口供电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压器直流电阻测试仪保温箱,它包括由箱座和箱盖铰接而成的箱体,以及加热板、智能温控器和漏电保护电源插头,其在于箱盖内的适配位置设有智能温控器和漏电保护电源插头,箱座内设有变压器直流电阻测试仪,与其相邻的侧壁的适配位置至少设有一个加热板,所述的漏电保护电源插头、智能温控器及加热板通过导线相串接。本发明实现了针对仪器自身运行环境温度的需求,进行调温并且能够进行箱内保温,具备调温速度快,体积小,携带方便,节省时间和人力,并彻底解决了因环境给工作带来的困扰,同时有效的为企业减少了大量的购置仪器资金,具有较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08074037A
公开(公告)日:2018-05-25
申请号:CN201711236798.X
申请日:2017-11-30
Applicant: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 北京用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调控操作决策辅助分析专家模型的自适应自学习方法,其技术特点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初始建立调控操作辅助分析专家模型;步骤2、自动生成调控操作方案;步骤3、对生成的操作方案进行实效验证;步骤4、计算机自动学习操作方案,并根据实效验证结果,对初始建立调控操作辅助分析专家模型进行自动调整;步骤5、人工调整操作方案,计算机根据人工调整的操作方案自动修正模型;步骤6、重复步骤3-步骤5,直到步骤3实效验证结果正确。本发明能实现高速、智能的精确计算,为调度员的应急快速决策提供辅助分析,具有非常广阔的工程应用价值。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