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415577B
公开(公告)日:2016-05-11
申请号:CN201180049608.8
申请日:2011-08-11
Inventor: 戈兰·斯托伊切维奇 , 吉勒斯·阿森奥尔特 , 伊丽莎白·R·吉利斯 , 科兰·V·邦迪埃勒 , 马修·J·麦凯克伦
IPC: C09D5/00 , A61L29/08 , B05D5/04 , C08F236/04 , C08F8/00 , C08F8/08 , C08F8/14 , C09D147/00 , A61M25/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L31/10 , A61L29/085 , A61L29/14 , A61L2420/08 , B05D5/04 , B05D7/54 , B05D2201/02 , B05D2530/00 , C08C19/06 , C08F210/12 , C09D123/18 , C09D123/22 , C09D123/30 , C08F236/08
Abstract: 公开了异烯烃和共轭二烯烃的官能化共聚物、制备所述共聚物的方法、和它们作为增容剂的用途。在沿共聚物主链的C-C双键处将共聚物的二烯烃单体单元改性以包括含氧官能团如环氧化物、酯或醇。官能化共聚物将非亲水性表面的可湿性朝向亲水性聚合物改善,并使得能够形成亲水性聚合物的均质层。具体地,通过将共聚物作为两种不相容材料之间的界面层施用,促进了亲水性聚合物在非亲水性基板上铺展。在接枝之后产生的涂覆基板表现出对蛋白质吸附和细胞生长的抗性。该共聚物特别适合涂覆其中需要涂覆表面高度均匀性的生物医学装置。
-
公开(公告)号:CN105504381A
公开(公告)日:2016-04-20
申请号:CN201511019636.1
申请日:2015-12-30
Applicant: 三力士股份有限公司
IPC: C08L7/00 , C08L47/00 , C08K13/02 , C08K3/04 , C08K5/09 , C08K3/22 , B32B25/12 , B32B25/04 , C08F236/08 , C08F230/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L7/00 , B32B25/04 , B32B25/12 , C08F236/08 , C08L2201/02 , C08L2201/22 , C08L47/00 , C08K13/02 , C08K3/04 , C08K5/09 , C08K2003/2296 , C08K2003/222 , C08F230/02 , C08F2/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味阻燃橡胶V带,由包布层、伸张层、强力层和压缩层四部分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层由以下重量份数原料组成:100份天然橡胶、10-20阻燃剂、炭黑5-10份、0.4-0.6份硬脂酸、2-4份防老剂、5-8份氧化锌、4-6份氧化镁和2-5份软化剂,所述阻燃剂为式(I)所示的共聚物。本发明采用膨胀型阻燃剂(异戊二烯和二甲基-2-胺基-甲基磷酰胺酯的共聚物)的共聚物改性天然橡胶,在使用和阻燃过程中均无有害气体释放,符合人们对环保和安全的要求,且阻燃剂与橡胶基体相容性好,具有不迁移性,避免了材料使用过程中“二次污染”。
-
公开(公告)号:CN105408368A
公开(公告)日:2016-03-16
申请号:CN201480021056.3
申请日:2014-02-12
Applicant: 朗盛丁基私人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F236/08 , C08C19/14 , C08C19/22 , C08C19/24 , C08C19/28 , C08F8/46 , C08F279/02 , C08F210/12 , C08F8/40 , C08F8/20 , C08F8/32 , C08F8/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丁基橡胶离聚物的官能化和可选地将聚酰胺接枝到卤代丁基橡胶离聚物。具体地,公开了经由反应性挤出产生官能化离聚物和将聚酰胺接枝到卤代丁基离聚物的方法和由其获得的产物。方法包括使卤代丁基聚合物与至少一种氮和/或磷类亲核试剂反应以提供含有共轭二烯单元的卤代丁基离聚物;将胺-反应性二烯亲和物接枝到所述离聚物以形成官能化离聚物;以及可选地将获得的官能化离聚物与聚酰胺共混。
-
公开(公告)号:CN105348415A
公开(公告)日:2016-02-24
申请号:CN201510690192.8
申请日:2015-10-22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C08F4/52 , C08F126/06 , C08F136/08 , C08F138/00 , C08G63/08 , C08G63/84 , C08G65/18 , C08F236/08 , C08F212/08 , C08F232/06 , C08F232/08 , C08F236/06 , C08F136/04 , C07F7/10 , C07F5/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F4/52 , C07F5/00 , C07F7/0803 , C07F7/083 , C08F126/06 , C08F136/04 , C08F136/08 , C08F138/00 , C08F212/08 , C08F232/06 , C08F232/08 , C08F236/06 , C08F236/08 , C08G63/08 , C08G63/823 , C08G65/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杨醛胺基稀土金属催化剂、制备方法及应用,属于催化剂技术领域。所述催化剂结构式如式Ⅰ所示;所述催化剂是先将反应物a、反应物b、低聚甲醛和甲醇加入到反应器1中反应,降温,去除甲醇,纯化,得到水杨醛胺配体;再将水杨醛胺配体溶于甲苯中后加入金属源,低温下搅拌反应6~12h后升至室温,过滤,浓缩,重结晶,得到所述催化剂;所述催化剂单独使用,或与烷基铝试剂和有机硼盐组成的催化体系,可用于直链烯烃、支链烯烃、环烯烃、炔烃和极性单体的均聚反应,或其中两种或三种的共聚反应,或直链烯烃、支链烯烃、环烯烃、炔烃和极性单体中的一种或两种与CO2的共聚反应。
-
公开(公告)号:CN103443166B
公开(公告)日:2015-11-25
申请号:CN201180049858.1
申请日:2011-08-11
Inventor: 戈兰·斯托伊切维奇 , 洛伦佐·P·费拉里 , 达娜·K·阿德金森 , 伊丽莎白·R·吉利斯 , 科兰·V·邦迪埃勒 , 索尔马兹·卡拉姆斗斯特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F279/02 , C08C19/30 , C08F8/00 , C08F8/08 , C08F8/14 , C08F210/12 , C08F236/08 , C08G81/025 , C08J3/03 , C08J2323/22 , C08J2323/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官能化的聚(异烯烃-共-共轭二烯)的新型接枝共聚物、和制备这种接枝共聚物的方法。本发明也涉及制备异烯烃和共轭二烯的官能化共聚物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5073808A
公开(公告)日:2015-11-18
申请号:CN201480017632.7
申请日:2014-03-27
Applicant: 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Inventor: 杉村岳史
IPC: C08F297/02 , B60C1/00 , C08K3/36 , C08L5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F136/08 , B60C1/00 , C08F36/08 , C08F236/08 , C08F297/042 , C08F297/046 , C08K3/36 , C08L53/00 , C08L53/02 , C08F4/488 , C08F236/06 , C08F212/08 , C08F236/10
Abstract: 提供放射状共轭二烯系橡胶的制造方法,其具备如下工序:在下述通式(1)所示的碱金属化芳香族化合物的存在下,使异戊二烯65~500摩尔与该碱金属化芳香族化合物中的碱金属1摩尔进行聚合,从而得到具有活性末端的放射状异戊二烯聚合物的第一工序;以及,使包含1,3-丁二烯的单体聚合于前述放射状异戊二烯聚合物的活性末端的第二工序。(上述通式(1)中,R1~R8表示选自氢原子、碳原子数1~10的烷基、以及碱金属原子键合于α位且碳原子数1~10的碱金属化烷基中的基团。m为0~5的整数。)
-
公开(公告)号:CN104327324A
公开(公告)日:2015-02-04
申请号:CN201410516407.X
申请日:2014-09-30
Applicant: 青岛东泰诚恩新材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Inventor: 李耀东
IPC: C08L9/00 , C08L89/00 , C08K3/22 , C08K3/26 , C08F236/04 , C08F236/06 , C08F222/06 , C08F210/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F236/08 , C08L9/00 , C08F222/06 , C08F236/04 , C08F232/06 , C08F210/12 , C08F210/06 , C08L89/00 , C08K13/02 , C08K2003/2272 , C08K2003/2251 , C08K2003/26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异戊橡胶,其成分包括:2-甲基-1,3-丁二烯40-50份,苯醌1-3份,丙烯5-9份,异丁烯-甲醛10-11份,乙炔-丙酮12-13份,异戊烯脱氢10-15份,间戊二烯12-19份,环戊二烯11-15份,马来酸酐16-19份,硫代硫酸钠12-17份,促进剂HAF20-25份,十二烷基硫酸钠12-16份,蛋白质11-19份,氧化铁2-3份,氧化铬9-10份,碳酸钾11-15份。所述2-甲基-1,3-丁二烯含有4,4-二甲基-1,3-二氧六环。本发明提供的含有4,4-二甲基-1,3-二氧六环的2-甲基-1,3-丁二烯的异戊橡胶具备良好的生胶强度、粘着性及加工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3189402A
公开(公告)日:2013-07-03
申请号:CN201180052683.X
申请日:2011-09-23
Applicant: 朗盛德国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乌尔苏拉·特拉赫 , 里卡达·雷贝里希 , 迈克尔·贝格尔 , 汉斯-因戈尔夫·保罗 , 乌多·维斯纳
IPC: C08F210/12 , C08F2/00 , G05B13/00 , B01J19/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F236/08 , B01J19/0033 , B01J19/18 , B01J2219/00164 , B01J2219/00186 , B01J2219/00198 , B01J2219/00209 , B01J2219/00231 , C08F210/12 , C08F2400/02 , C08F2/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控制液体进料流的方法,该方法是如下进行的:测量该包含引发剂或催化剂的液体进料流的至少一个光谱、在所述光谱的基础上使用一种预测模型确定其活性并且调节这些进料流和/或调节该包含引发剂或催化剂的进料流的制备条件以获得或维持一个所希望的总活性水平。在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涉及在一个聚合反应器中通过使包含单体以及引发剂或催化剂的多个液体进料流相接触而制备聚合物的一个受控的过程,其中对进入该聚合反应器的这些进料流的控制和/或对该引发剂或催化剂制备的控制是如下进行的:测量该包含引发剂或催化剂的液体进料流的至少一个光谱、在所述光谱的基础上使用一种预测模型确定其活性并且调节这些进料流和/或调节该包含引发剂或催化剂的进料流的制备条件以在该聚合反应器内获得或维持一个所希望的总活性水平。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在用于异烯烃和多烯烃、特别是异丁烯和异戊二烯的共聚反应的一个过程中控制含铝引发剂的活性的一种方法。本发明进一步涉及适合用于运行所述过程的装置以及化学设备。
-
公开(公告)号:CN102449002A
公开(公告)日:2012-05-09
申请号:CN201080023918.8
申请日:2010-06-01
Applicant: 米其林技术公司 , 米其林研究和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 , 巴黎综合理工大学
IPC: C08F136/06 , C08L15/00 , C08L19/00 , C08F4/5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F4/50 , C08F4/463 , C08F4/52 , C08F136/06 , C08F236/06 , C08F236/08 , C08K3/04 , C08L15/00 , C08F4/545 , C08L19/006 , C08F36/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聚合的新型催化体系,更具体地涉及用于制备在链端具有极性官能团的共轭二烯聚合物的新型催化体系。所述催化体系由稀土金属的金属盐和作为烷基化剂的有机金属化合物制得,其能够在共轭二烯的聚合步骤中将极性官能团转移至二烯弹性体,该有机金属化合物基于周期表第2列或第13列的金属。该新型催化体系减少了用于合成在链端的官能二烯弹性体所需的步骤,同时确保最优的官能化(有利地接近或等于100%)。
-
公开(公告)号:CN1526745B
公开(公告)日:2010-12-08
申请号:CN200410028455.0
申请日:2004-02-13
Applicant: 朗盛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F210/12 , C08F4/06 , C08F4/005 , C08F236/08 , C08F212/36 , C08F2500/17 , C08F2500/03 , C08F2500/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在AlCl3和合适的质子源(例如水)或阳离子原以及至少一种多烯烃交联剂的存在下,在转化率为50%-95%下生产聚合物的连续方法,该聚合物具有至少25门尼单位的门尼粘度以及凝胶含量小于15wt%,并包括衍生自至少一种异烯烃单体的重复单元,大于4.1mol%衍生自至少一种多烯烃单体的重复单元以及任选可进一步共聚的单体,其中该方法是在过渡金属化合物和有机硝基化合物不存在的情况下进行的。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