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379649A
公开(公告)日:2024-07-23
申请号:CN202410813851.1
申请日:2024-06-2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堆积扇沉积特征识别的旱区泥石流活动评估方法,属于图像数据处理领域,包括:数据预处理步骤;模型参数建立及处理步骤:建立包括沟道数量、堆积扇面积大小、最大冲击力度和灾害发生频率的模型参数,并进行沟道数量识别、堆积扇面积大小计算、最大冲击力度计算和灾害发生频率获取;模型构建及评估结果指标化步骤:将四个参数的结果统一标准化处理后作为主成分分析法的输入变量,求取对模型整体贡献量大的主成分数量,获取各主成分在模型中的权重,构建模型结果。本发明可自动化、重复进行大区域大范围的灾害分析,缩减了人工勘察和现场监测等低效方法的分析时间和成本,结果生成稳定、标准化、可迭代优化而适用于不同环境和场景。
-
公开(公告)号:CN117233044A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2311105368.X
申请日:2023-08-3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泥石流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泥石流固‑液分界粒径的确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集泥石流堆积样品,并在实验室内进行土样筛分获取泥石流颗粒级配曲线(di,Pi)i=1:n;采用式(1)构建颗粒在液相流体中运动的受力平衡方程,并求解泥石流固‑液分界粒径。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考虑泥石流液相浆体密度及流变特性,通过获取泥石流颗粒级配和泥石流密度,从而确定泥石流固‑液分界粒径,为泥石流危险性评估和防治工程设计提供依据。本申请的泥石流固‑液分界粒径的确定方法,适用于泥石流运动过程中固相和液相的确定,并可以在危险性评估和防治工程设计中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2323716B
公开(公告)日:2022-01-04
申请号:CN202011078345.0
申请日:2020-10-1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防护工程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对抗泥石流冲击的防护装置及方法。本发明装置分区设置为三层结构,最外层为复合陶瓷板,中间层为吸水缓冲层,最内层为纤维复合板基座,该层与被防护结构连接。本发明利用装置可兼顾化解泥石流中流体作用力和石块撞击力,起到防护泥石流灾害作用,并能根据被防护结构形状和大小进行模块化组合拼接,通用性强。
-
公开(公告)号:CN113553792B
公开(公告)日:2021-12-21
申请号:CN202111097564.8
申请日:2021-09-1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IPC: G06F30/28 , G06F17/18 , G06Q10/06 , G06Q50/26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山地灾害全过程数值模拟与险情预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山区高时空降雨预报;S2:水动力过程及数值模拟:建立水动力过程模型,并对水动力过程模型进行求解;S3:山洪泥石流灾害运动模型及数值模拟;S4:小流域灾害风险分析与险情预报。本发明根据气候预报结果驱动的灾害全过程情景模拟,实现灾害危害性预测和风险损失动态定量评估,把目前的灾害等级预报提升到险情预报,服务精准防灾和精准救援。
-
公开(公告)号:CN113553792A
公开(公告)日:2021-10-26
申请号:CN202111097564.8
申请日:2021-09-1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IPC: G06F30/28 , G06F17/18 , G06Q10/06 , G06Q50/26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山地灾害全过程数值模拟与险情预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山区高时空降雨预报;S2:水动力过程及数值模拟:建立水动力过程模型,并对水动力过程模型进行求解;S3:山洪泥石流灾害运动模型及数值模拟;S4:小流域灾害风险分析与险情预报。本发明根据气候预报结果驱动的灾害全过程情景模拟,实现灾害危害性预测和风险损失动态定量评估,把目前的灾害等级预报提升到险情预报,服务精准防灾和精准救援。
-
公开(公告)号:CN113053066B
公开(公告)日:2021-09-10
申请号:CN202110603761.6
申请日:2021-05-3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泥石流防护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山洪泥石流监测鉴别的装置与灾害预警方法。本发明解决了现有装置不能精确判断泥石流流体类型的问题,以及不能迅速对泥石流灾害等级进行实时判断的问题。本发明装置将泥石流对传感器产生的冲击力信号经时频分析对山洪泥石流性质进行识别,预警系统则是在该方法特征上构建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预警方法,能迅速的识别泥石模式,更为精确判断灾害类型和等级,从而更好的应对泥石流灾害。
-
公开(公告)号:CN111809556A
公开(公告)日:2020-10-23
申请号:CN202010714145.3
申请日:2020-07-2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冰湖溃决型洪水泥石流防治方法,通过在水石分离、水流分散达到快速调峰,控制溃决洪水泥石流的规模,利用逐级消能控制物源起动的方法降低溃决洪水泥石流规模的级联放大,在下游区域通过修建控制型拦砂坝进行分流调控将溃决洪水泥石流分层、快速排导至主河,可在冰湖溃决特大洪水泥石流风险的区域,提前修建防治工程构建防治体系,对洪水泥石流流量进行分离、消耗其能量、采用消能潜槛和拦砂坝等工程,逐级降低溃决洪水泥石流的能量,拦挡对下游有巨大冲击能量的块石,控制沟道沟岸物源起动形成泥石流,同时也可以将形成的稀性泥石流或高容重低粘性的泥石流进行水石分离,将稀性泥石流转化为洪水。
-
公开(公告)号:CN109706880A
公开(公告)日:2019-05-03
申请号:CN201910010644.1
申请日:2019-01-0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IPC: E02B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梯级水库群联合应急调度方法。该方法首先监测两座调度水库的运行情况,然后根据其出现险情或发生溃决或正常运行的不同组合情况、确定相应的出库流量约束条件,接着确定两座调度水库的泄流能力状态、来水状态和各时段的入库洪水流量,最后采用试算法对各时段的出流状态变量进行正向推导求解水量平衡公式,确定各时段的两座调度水库的出库洪水流量及其对应的蓄水量。该方法结合流域梯级水库群各单元间的水力联系,充分发挥水库自身及其上下游关联水库间的调节作用,从预防角度解决了特定情境下超常水量的应急调度问题,形成不同调度模式风险调度预案,为相关水库安全行政主管部门和水库管理单位提供决策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06529198B
公开(公告)日:2019-01-29
申请号:CN201611146262.4
申请日:2016-12-1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泥石流全过程数值模拟及数值计算方法,其通过研究泥石流形成过程及机理、泥石流沟道物质启动、泥石流运动堆积过程数值计算方法,同时构建泥石流动力学过程和工程调控数值模拟平台,提高泥石流动力过程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为泥石流减灾提供技术支撑,更好的服务泥石流减灾;提出的泥石流运动模型,将充分考虑泥石流浆体和大石块的动力特性;首次引入泥石流和动床的物质交换率的概念,考虑泥石流沿程侵蚀与灾害规模变化,形成基于全过程的泥石流形成‑运动‑堆积数值模拟及数值计算方法。本发明能提高泥石流动力过程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为泥石流减灾提供技术支撑,更好的服务泥石流减灾。
-
公开(公告)号:CN105004508B
公开(公告)日:2017-08-25
申请号:CN201510413362.8
申请日:2015-07-1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IPC: G01M1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验系统。针对现有实验装置无法模拟泥石流自然性态、泥石流真实运动过程中性态参数时空变化特征难以还原与测算的缺陷,本发明首先提供了一种泥石流沿程演化实验测量系统。系统包括试样配置输出装置、试样流通控制装置、取样回收装置、性态测量装置。测量系统搅拌水土混合物配制泥石流试样,泥石流试样在槽体中模拟泥石流运动过程。槽体内布置应力传感器、试样配置输出装置中布置激光水位仪。取样回收装置还可以包括由间歇式电动转盘旋转角度取样装置。本发明还提供利用该实验系统实现的泥石流试样沿程演化参数测算方法,计算泥石流试样运动过程中相关性态参数如密度、体积比浓度、输沙率等的沿程时空变化特征。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