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687078A
公开(公告)日:2005-10-26
申请号:CN200510009935.7
申请日:2005-04-27
IPC: C07D519/04
Abstract: 一种长春花生物碱生产原料的加工方法,它是将鲜长春花置于湿度为60%~90%,鼓风温度为23℃~53℃的流动空气条件下处理1~8小时后改变条件,将原料放入密封的储料罐中在浓度为5%~35%,温度为15℃~30℃的PEG(聚乙二醇)6000溶液中,胁迫处理5~20小时,洗去PEG溶液后加入纯水,经205-405nm波长紫外光的照射,在1~3小时内每隔30分钟进行一次间歇照射,照射时间为3~5分钟,照射剂量为4~10W/m2,得到长春花生物碱的生产原料。采用本发明加工后的长春花生物碱的生产原料中长春碱含量跃增3~10倍,同时,长春新碱含量也有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218950C
公开(公告)日:2005-09-14
申请号:CN200410013558.X
申请日:2004-02-18
IPC: C07D519/04
Abstract: 一种长春碱生产方法,它是将长春花去除杂质后与醇或酸醇提取溶剂混合经匀浆固液萃取、空化混悬固液萃取、过滤、提取液浓缩、浓缩液调pH值、过滤、空化混悬液液萃取、浓缩、纯化后得到长春碱成品。本发明取代了传统的物料干法粉碎、加热提取或机械搅拌萃取及逆流萃取等方法,具有方法流程简单,溶剂使用量少,生产周期短,耗能少,无污染,易操作等特点。长春碱得率为0.07~0.12‰,纯度在98%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634968A
公开(公告)日:2005-07-06
申请号:CN200410043967.4
申请日:2004-10-22
IPC: C07J9/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提取紫杉醇后的浓缩剩余物中提取纯化β-甾醇的方法。该方法主要特征是,将提取紫杉醇后的浓缩剩余物加入丙酮和碱液热溶后经空化皂化,冷却、静止,加乙酸乙酯进行负压空化混旋液液萃取,静止分层,上清液经水洗至中性,脱水后浓缩,浓缩物溶于石油醚,过滤,滤液浓缩后再溶于甲醇,低温析晶,经反复重结晶得成品,纯度为90%。该方法是以提取紫杉醇后的浓缩剩余物为原料,提取纯化β-甾醇,具有生产成本低,产量高的特点,为资源的充分利用开辟了新途径。
-
公开(公告)号:CN1609229A
公开(公告)日:2005-04-27
申请号:CN200410013635.1
申请日:2004-03-22
Abstract: 一种植物金属硫蛋白双聚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包括: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植物金属硫蛋白双聚体基因序列,选择开发性质粒pQe系列,并在特选大肠杆菌(Rosetta gami)中来表达植物金属硫蛋白双聚体。将植物金属硫蛋白双聚体工程菌在LB培养液中进行培养。然后离心收集菌体,用缓冲液悬浮菌体,破碎菌体,再离心,上清液与镍琼脂糖在4℃中进行亲和吸附一小时,然后上柱洗脱、收集馏分、脱盐后即可得到植物金属硫蛋白双聚体。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备低成本、高产量、高纯度的植物金属硫蛋白双聚体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90430C
公开(公告)日:2005-02-23
申请号:CN02109473.X
申请日:2002-04-10
IPC: C07D311/3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20/544
Abstract: 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甘草黄酮的方法,本发明主要工艺过程是:甘草根茎烘干→粉碎→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一级减压分离→二级减压分离→甘草黄酮提取液。本发明具有萃取温度低、速度快、萃取率高、无溶剂残留、所得产品甘草黄酮含量高、对人和环境无不良影响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8931731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0903311.2
申请日:2024-07-08
Applicant: 东北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木豆内生真菌及其用于高产木豆芪酸的方法,该菌种Penicillium polonicum R‑461首次从木豆中分离得到,能够生物合成木豆芪酸。此外,本发明首次利用Penicillium polonicum R‑461与木豆根构建固态发酵合成体系,并优化了发酵合成体系的关键参数,实现了整个固态发酵合成体系中木豆芪酸得率的巨大增量,为获取大量高价值的木豆芪酸提供了新的途径,在医药和保健品行业具有广阔的应用潜力和推广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8873650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0025986.1
申请日:2024-01-09
Applicant: 东北林业大学
IPC: A61K41/00 , A61K33/34 , A61K33/26 , A61K9/16 , A61P35/00 , B01J27/24 , B01J35/33 , B01J35/40 , B01J37/08 , B01J37/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多酶活性的磁性铁铜双原子纳米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使用介孔二氧化硅为模板、乙酰丙酮铁作为铁源、硝酸铜作为铜源,水热12h,合成铁铜双原子相的纳米酶。随后以天然产物多巴胺提供碳源和氮源、硫酸亚铁铵作为铁源、500℃煅烧3h、设计的磁性铁铜双原子相赋予纳米酶以最大的原子利用率、多种类酶催化活性(类过氧化氢酶、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显著的磁性、肿瘤微环境响应降解性以及高效的近红外二区(1064nm)光热转换能力,这五大优势使其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并且可以通过磁靶向到肿瘤部位以保证纳米酶的生物安全性和肿瘤特异性。最后由于高效的近红外二区光热转换能力,可实现光热增强的催化治疗。
-
公开(公告)号:CN118530851A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410695639.X
申请日:2024-05-31
Applicant: 东北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产染料木素和木豆芪酸的木豆内生真菌、菌剂及其应用,从木豆叶中分离得到一种新的内生真菌,分类命名为Talaromyces neorugulosus R‑209,已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保藏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编号为CGMCC NO.41057。该菌种从木豆叶中分离得到,可以同时生产染料木素和木豆芪酸两种酚类化合物。在发酵培养时采用苯丙氨酸进行饲喂,能够增加染料木素以及木豆芪酸的产量,将其制成菌剂,为染料木素和木豆芪酸的生产提供了新的途径,在医药和化工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潜力和推广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8291267A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410200599.7
申请日:2024-02-23
Applicant: 东北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木豆内生真菌及其应用,从木豆叶中分离得到一种新的内生真菌,分类命名为产红青霉(Penicillium rubens)L‑150,已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保藏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编号为CGMCCNO.40850。该内生真菌L‑150的活体菌丝可以显著诱导提高木豆毛状根中木豆芪酸的含量,实现体外高效生产木豆芪酸这一高价值活性成分,摆脱从自然资源中获取该活性成分的传统方式,为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工业化生产木豆芪酸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和技术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7683651A
公开(公告)日:2024-03-12
申请号:CN202410108920.9
申请日:2024-01-26
Applicant: 东北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合成生物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提供了基因工程菌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本发明首次实现了刺梨酸在真核生物中的全合成,通过对从刺梨中筛选得到的RrCYP450‑5基因、RrCYP450‑4基因、RrCYP450‑3基因在酿酒酵母中的表达进行研究,先选用基因拟南芥AtCPR1和长春花CrAS、CrAO构建了能够产熊果酸和齐墩果酸的酵母底盘菌株DYK02;接着以菌株DYK02作为底盘,将RrCYP450‑4基因与RrCYP450‑5基因在酿酒酵母菌株DYK02中进行异源表达,最终得到一株能够产生刺梨酸的酿酒酵母菌株DYK08,经过摇瓶发酵得到刺梨酸,产量为104±2μg/L。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