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630790A
公开(公告)日:2010-01-20
申请号:CN200910151277.3
申请日:2009-07-01
Applicant: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IPC: H01R13/42 , H01R13/422 , H01R31/08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防止锁定杆过度变形的连接器。锁定杆(12)形成在壳体(10)的外壁(10B)处,并可以在与端子(20)接合的接合位置和通过从接合位置向外弹性变形而达到的脱离位置之间弹性变形,以允许端子(20)的插入和抽出。使锁定杆(12)的前端表面(12B)倾斜为朝向壳体(10)的内侧逐渐向前凸出,使壳体(10)的外壁(10B)的面对锁定杆(12)的前端表面(12B)的面对表面(15A)倾斜为朝向壳体(10)的外侧逐渐向锁定杆(12)凸出,并且当锁定杆(12)向外弹性变形超过脱离位置时,锁定杆(12)的前端表面(12B)与面对表面(15A)接触。
-
公开(公告)号:CN100541930C
公开(公告)日:2009-09-16
申请号:CN200610153419.6
申请日:2006-09-14
Applicant: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IPC: H01R13/533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抑制端子接头由于振动而导致的磨损。阴性连接器F设置有处于底部价款的管的形式的外壳10,将容纳在外壳10中的弹簧构件50,和内壳30,该内壳将容纳在外壳10中,以将弹簧构件50夹在内壳30和外壳10的后壁12之间,并且适合于保持阴性端子接头80。当阳性连接器M安装在外壳10中,以锁定在其中时,该内壳30由阳性连接器M推动,以朝后壁12移动,并且由弹簧构件50浮动支承在后壁12和阳性连接器M之间,以在连接方向上移动。在振动发生之后,内壳30能够移动,同时跟随外壳10移动。
-
公开(公告)号:CN100411256C
公开(公告)日:2008-08-13
申请号:CN200410104574.X
申请日:2004-12-22
Applicant: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IPC: H01R13/629 , H01R13/64 , H01R13/4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13/6272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标是提供一种适于小型化的连接器。一阴性壳体(20)带有一个用于将一个配合阳性连接器(M)保持在连接状态下的锁臂(30)。锁臂(30)由一个基本上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臂部(31)和一个基本上沿着横向方向延伸的按压部(32)组成。臂部(31)可与一个作为支撑点的支撑部分(33)一起弹性变形并且带有一个可阳性连接器(M)啮合的锁定部分(34)。通过压下按压部(32),可使臂部(31)在解锁方向上移动。一对结合至阴性壳体(20)的结合部分(35)设在按压部(32)的端部。这些结合部分(35)形成为朝着按压部(32)的一个横向中点部分(32a)向上倾斜。
-
公开(公告)号:CN117616646A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280049262.X
申请日:2022-06-27
Applicant: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R13/652 , H01R13/6581
Abstract: 本公开的基板用连接器(10)装配于电路基板(50),基板用连接器(10)具备:壳体(11),具有在前方开口的罩部(15),并具有设置于与罩部(15)开口的前端部(16)相反的一侧的后壁(30);外导体(20),贯穿后壁(30)而固定于壳体(11);绝缘性的介电体(19),配置于外导体(20)的内部;内导体(18),配置于介电体(19)的内部;以及接地弹簧(40),与外导体(20)连接,罩部(15)具有配置于与电路基板(50)相反的一侧的第1壁(15A)、配置于电路基板(50)侧的第2壁(15B)、以及连结第1壁(15A)和第2壁(15B)的第3壁(15C),接地弹簧(40)具有配置于第1壁(15A)的外表面侧的第1箱体连接部、和配置于第2壁(15B)和第3壁(15C)双方的外表面侧的第2箱体连接部。
-
公开(公告)号:CN117546374A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2280044739.5
申请日:2022-06-17
Applicant: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R13/6581
Abstract: 本公开的基板用连接器(10)装配于电路基板(50),基板用连接器(10)具备:壳体(11),具有在前方开口的罩部(15),并具有设置于与罩部(15)开口的前端部(16)相反的一侧的后壁(30);外导体(20),贯穿后壁(30)而固定于壳体(11);绝缘性的介电体(19),配置于外导体(20)的内部;内导体(18),配置于介电体(19)的内部;以及接地弹簧(40),与外导体(20)连接,外导体(20)具有沿着壳体(11)的后壁(30)配置的凸缘(23),接地弹簧(40)具有插入到后壁(30)与凸缘(23)之间的装配片(46)。
-
公开(公告)号:CN116154557A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310263538.0
申请日:2019-12-23
Applicant: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R13/6473 , H01R13/6592 , H01R13/6591 , H01R4/18 , H01R24/00
Abstract: 提供端子模块及连接器,由本说明书公开的带端子电线(25)构成为具备屏蔽电线(11)以及内导体(20),该屏蔽电线(11)具有利用绝缘性的绝缘被覆(14)来覆盖传输通信用信号的芯线(13)而成的至少一根被覆电线(12)、覆盖被覆电线(12)的外周的导电性的屏蔽部(15)以及覆盖屏蔽部(15)的外周的护套部(16),该内导体(20)连接于被覆电线(12),其中,被覆电线(12)的内导体(20)侧的端部成为从护套部(16)及屏蔽部(15)露出的露出部(17),露出部(17)被具有导电性的阻抗调整部件(80)覆盖。
-
公开(公告)号:CN116057788A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180052796.3
申请日:2021-07-30
Applicant: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R13/6581
Abstract: 抑制壳体内的屏蔽端子的晃动。屏蔽连接器具备:屏蔽端子(30),为将内导体(31)和介电体(33)用外导体(34)包围的形态;和壳体(10),收纳屏蔽端子(30),壳体(10)具有空开间隔地将屏蔽端子(30)的前端部包围的罩部(17),在壳体(10)形成有弹性地抵接于屏蔽端子(30)的外周面的弹性抵接部(20)。
-
公开(公告)号:CN114930652A
公开(公告)日:2022-08-19
申请号:CN202080091930.6
申请日:2020-12-25
Applicant: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R13/6581
Abstract: 屏蔽连接器具备内导体(15)、将内导体(15)收纳的介电体(19)、以及将介电体(19)包围的外导体(18)。介电体(19)具有止动部(34),止动部(34)与外导体(18)碰触,使介电体(19)沿着外导体(18)的壁面的移动停止。通过止动部(34)与外导体(18)碰触,从而能够防止介电体(19)相对于外导体(18)错位。
-
公开(公告)号:CN113228428A
公开(公告)日:2021-08-06
申请号:CN201980085139.1
申请日:2019-12-24
Applicant: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R13/6593
Abstract: 通过本说明书公开的连接器具备:屏蔽电线(11),具有将两条包覆电线(12)的外周覆盖的导电性的屏蔽部(15)和将屏蔽部(15)的外周覆盖的护套部(16);第1外导体(51),具有筒状部(52),第1外导体(51)与屏蔽部(15)连接;第2外导体(60),具有以沿着筒状部(52)的外表面的方式在周向卷绕压接的两个板状的固定筒(62);以及壳体(80),具有模块收纳部(82),在模块收纳部(82)收纳外导体(50),外导体(50)通过固定筒(62)压接于筒状部(52)而由第1外导体(51)和第2外导体(60)形成,模块收纳部(82)具有在收纳外导体(50)的过程中能够将固定筒(62)朝向正规的压接位置按压的中央顶壁(92)。
-
公开(公告)号:CN109417250B
公开(公告)日:2021-06-29
申请号:CN201780036495.5
申请日:2017-06-19
Applicant: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R13/648
Abstract: 本发明用于削减部件数量。屏蔽连接器(A)具备:电介质模块(20),在电介质(21)中安装有L字状的端子配件(24);及外导体(30),收容电介质模块(20),外导体(30)为具有箱状的模块收容部(31)和板状的盖部(43)的单一部件,模块收容部(31)的前端面开放而作为第一开口部(35),下表面的后端侧区域开放而作为第二开口部(36),后端面开口而作为与第二开口部(36)连通的插入口(37),盖部(43)与插入口(37)的开口缘相连,并从开放位置向封闭位置位移,上述开放位置是使插入口(37)开放而允许电介质模块(20)向模块收容部(31)插入的位置,上述封闭位置是堵住插入口(37)的位置。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