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201311B
公开(公告)日:2016-05-04
申请号:CN201410404591.9
申请日:2014-08-15
Applicant: 常州大学
IPC: H01M2/1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聚合物功能薄膜制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隔膜材料的聚乙烯微孔隔膜的制备方法。本发明针对现有单向拉伸方法制备聚乙烯微孔隔膜的生产工艺进行了改进。通过在单向拉伸制备聚乙烯微孔隔膜生产工艺的冷拉伸步骤设置两段拉伸:快速拉伸和慢速拉伸,消除了现有生产工艺中的热拉伸步骤,从而简化生产流程,减少生产设备投入和操作费用,降低聚乙烯微孔隔膜的生产成本。由改进工艺制备的聚乙烯微孔隔膜保持了现有工艺制备的聚乙烯微孔隔膜的性能,能够满足锂离子电池对隔膜材料使用性能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5348091A
公开(公告)日:2016-02-24
申请号:CN201510615692.5
申请日:2015-09-24
Applicant: 常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马来酸酐的三元醇超支化单体,其结构式如下:其中为三元醇。具有(1)该单体是六官能度的,双键转换率高,热稳定好;(2)该单体的附着力较好,硬度较佳,可用于涂料领域,以及其他优点;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马来酸酐的三元醇超支化单体的制备方法,具有反应步骤少,制备周期短,操作简便,易于控制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3395153B
公开(公告)日:2016-02-03
申请号:CN201310319331.7
申请日:2013-07-26
Applicant: 常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降低流延辊温度和热处理温度制备硬弹性聚丙烯流延基膜的方法以及由该方法制备的硬弹性聚丙烯流延基膜。所述制备方法是将均聚丙烯树脂与乙烯-丙烯无规共聚树脂共混,在挤出流延设备上熔融挤出,熔体经过流延辊牵伸和冷却后收卷,最后在流延膜进行热处理。使用该方法可以将流延辊温度和热处理温度较现有工艺降低20℃以上,通过在聚丙烯中添加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来制备硬弹性PP流延基膜,聚丙烯链段的运动能力得到增强,在较低热处理温度下,片晶内部以及表面的链段仍可运动,从而使得流延膜的硬弹性结构进一步完善,保证了流延膜具有高弹性回复率和优异的力学性能,弹性回复率在97%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05198741A
公开(公告)日:2015-12-30
申请号:CN201510615367.9
申请日:2015-09-24
Applicant: 常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马来酸酐的四元醇超支化单体,其结构式如下:其中为四元醇。具有(1)该单体是八官能度的,双键转换率高,热稳定好;(2)该单体的附着力较好,硬度较佳,可用于涂料领域,以及其他优点;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马来酸酐的四元醇超支化单体的制备方法,具有反应步骤少,制备周期短,操作简便,易于控制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5175769A
公开(公告)日:2015-12-23
申请号:CN201510604986.8
申请日:2015-09-21
Applicant: 常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硅光学增透聚酯薄膜的制备研究方法,属于有机薄膜材料表面改性领域。通过碱催化水解正硅酸乙酯得到不同粒径的单分散纳米二氧化硅溶胶颗粒,将其旋涂于PET薄膜表面,再通过浸渍涂布的方法将硅烷偶联剂(如十二氟庚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涂覆于涂有SiO2溶胶的PET薄膜表面,制备SiO2光学增透聚酯薄膜。该制备工艺简便易行成本低廉,改性后的聚酯薄膜透光率明显增大,符合电子显示器及其它光学元件的使用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5037159A
公开(公告)日:2015-11-11
申请号:CN201510464003.5
申请日:2015-07-31
Applicant: 常州大学
IPC: C07C69/60 , C07C67/26 , C07C67/08 , C08F222/14 , C08F222/20 , C08F122/20 , C08F2/4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C69/60 , C07C67/08 , C07C67/26 , C08F2/48 , C08F122/20 , C08F222/14 , C08F222/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马来酸酐的一元醇超支化单体,其结构式如下:其中R-OH为一元醇。具有(1)该单体是六官能度的,双键转换率高,热稳定好;(2)该单体的附着力较好,硬度较佳,可用于涂料领域,以及其他优点;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马来酸酐的一元醇支化单体的制备方法,具有反应步骤少,制备周期短,操作简便,易于控制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3819600B
公开(公告)日:2015-11-11
申请号:CN201310641606.9
申请日:2013-12-03
Applicant: 常州大学 , 江苏恩菲防腐设备有限公司
IPC: C08F212/08 , C08F230/08 , C08F220/18 , C08K9/06 , C08K3/36 , C08L25/06 , C09C3/12 , C09C1/2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功能高分子材料领域,提供了一种星形硅烷类大分子偶联剂的制备方法和应用。通过季戊四醇和α-溴代异丁酰溴合成星形引发剂来引发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丁酯(BMA)和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反应,生成星形大分子偶联剂。本发明的大分子偶联剂结构明确,分子量可控,这使其汇集了有机聚合物和偶联剂功能为一体,当处理无机增强材料后添加到聚合物基体中,可使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形成比较好的界面,提高了复合材料综合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3551588B
公开(公告)日:2015-09-23
申请号:CN201310525512.5
申请日:2013-10-30
Applicant: 常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种基于单通道电纺丝法制备金属纳米纤维管的方法,利用内嵌式导电电极,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将含有AgNO3、AuCl3、CuCl2金属盐的纺丝溶液进行静电纺丝,通过分步氧化还原法,先在400~500℃空气氛下将金属盐氧化成金属氧化物,同时使部分聚合物氧化除去,再于800℃氮气保护下使聚合物碳化,并利用碳化的聚合物还原金属氧化物,获得管状金属纤维。本发明使用单通道电纺丝装置制备出核壳结构纳米纤维,所制备的纤维直径分布在400~600nm之间,纤维表面平滑,纤维直径均匀。金属管结构纳米纤维具有极大的比表面积以及管状结构,在电子工业、纳米传感器、超导体材料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3755842B
公开(公告)日:2015-08-05
申请号:CN201410021531.9
申请日:2014-01-17
Applicant: 常州大学
IPC: C08F2/48 , C08G65/28 , C08G65/3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光引发剂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侧链含二苯甲酮的夺氢型大分子复合型光引发剂及其制备方法,其结构式如下:其中R=H,CH3,CH2CH3,CH2CH2CH3,CH2CH2CH2CH3,C(CH3)3,OCH3,OCH2CH3,n=3-20,m=0-17。本发明的一种侧链含二苯甲酮的夺氢型大分子复合型光引发剂,该引发剂包含的乙氧基可以作为供氢体,可以避免添加胺助引发剂,以减少由胺助引发剂引起的黄变和毒性;聚环氧氯丙烷为大分子链,连接到二苯甲酮中后,提高了光引发剂的分子量,从而可减少引发剂的固化后的迁移性,而且其制备成本低,该引发剂在涂料、油墨等光固化材料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3254337B
公开(公告)日:2015-07-01
申请号:CN201310168516.2
申请日:2013-05-07
Applicant: 常州大学
IPC: C08F120/30 , C08F8/42 , C09K11/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的β-二酮类稀土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以大分子β-二酮类为母体原料,然后将其在协同配体邻菲罗啉的作用下与稀土离子进行配位得到新型的β-二酮类大分子稀土配合物。此类β-二酮大分子稀土配合物不仅拥有稀土离子独特的荧光性能,而且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化学稳定性,优良的加工性能和相容性。此外大分子稀土配合物克服了小分子配合时容易包含水分子从而引起荧光猝灭发生的缺点。因此,其在分析化学、生命科学、荧光探针、发光设备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广阔前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