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冰晶消除装置及制备设备
    11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329747A

    公开(公告)日:2024-01-02

    申请号:CN202311302261.4

    申请日:2023-10-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冰晶消除装置及制备设备,包括:外壳体,外壳体内具有相互连通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以使进入外壳体的流体依次经过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翅板组件,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腔体内,翅板组件包括用于与第一腔体内的流体抵接的翅板部件;滤芯,设置在第二腔体内,滤芯具有过滤腔,滤芯的侧壁上设置有过滤孔,以使第二腔体内的流体经过过滤孔进入过滤腔;消除部件,消除部件与滤芯的侧壁连接,消除部件凸出于滤芯的外表面设置,消除部件用于与第二腔体内的流体接触。本发明的消除装置解决了流体经过消除装置时,冷水在过冷却器中结冰的问题,使制冷机组可以安全稳定地运行。

    油分离器及空调机组
    11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073276A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2311073945.1

    申请日:2023-08-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油分离器及空调机组。油分离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排气口;第一导液扇,所述第一导液扇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第一导液扇的气流方向朝向远离所述排气口的方向。本发明提供的油分离器及空调机组,利用第一导液扇的转动带动壳体内的气体进行流动,并且流动方向朝向远离排气口的方向,第一导液扇能够充分的对进入壳体内的油气混合物进行扰流及分离,从而有效的提升油气分离效率。

    换热器及换热系统
    11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929110A

    公开(公告)日:2023-10-24

    申请号:CN202311045780.7

    申请日:2023-08-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换热器及换热系统。换热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部形成有换热腔;换热管,所述换热管设置于所述换热腔内;折流结构,所述折流结构设置于所述外壳的端部,且部分所述换热管与所述折流结构的入流端连通,部分所述换热管与所述折流结构的出流端连通;加热结构,所述加热结构设置于所述折流结构上。本发明提供的换热器及换热系统,利用加热结构对折流结构进行加热,使得折流结构处的壁面温度高于0℃,过冷水在折流结构内改变流动方向时,过冷水所接触的壁面为热壁面,进一步降低过冷水在折流结构内结冰可能性,并避免冰晶沿壁面生长,有效提高了壳管式换热器制取过冷水的可靠性。

    冷凝器和制冷系统
    11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907128A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311077777.3

    申请日:2023-08-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冷凝器和制冷系统。冷凝器包括冷凝器壳体、冷凝器换热管和闪发器。冷凝器壳体具有冷媒进口和冷媒出口。冷凝换热管设置在冷凝器壳体内,冷媒从冷媒进口进入冷凝器壳体以通过冷凝换热管进行冷凝,并通过冷媒出口流出。闪发器设置在冷凝器壳体内且位于冷凝器换热管的上方。闪发器包括闪发腔以及冷却换热管组。闪发腔具有进液口、出液口和出气口。闪发腔的进液口与冷媒出口连接以使得冷媒在闪发腔内进行气液分离,冷却换热管组与闪发腔的出气口连接。本发明的冷凝器壳体内部设置有闪发器,且闪发器设置有用于流通分离后的气态冷媒的冷却换热管组,降低冷凝器内部气态冷媒的过热度,利于保证冷凝时冷媒达到饱和温度进而提高换热效率。

    预冷构件、冷凝器及空调器
    11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628625A

    公开(公告)日:2023-01-20

    申请号:CN202211378200.1

    申请日:2022-11-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预冷构件、冷凝器及空调器,涉及空调技术领域,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提高冷凝器换热效率的预冷构件以及具有该预冷构件的冷凝器和空调。该预冷构件包括预冷室和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预冷室内的冷媒导管,冷媒经所述冷媒导管流经所述预冷室。冷凝器包括上述预冷构件,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第一方向上的一端设有冷媒入口,经所述预冷构件预冷处理后的冷媒由所述冷媒入口流入所述壳体内。通过上述预冷构件可以对处于过热状态下的冷媒进行预冷处理,从而降低过热冷媒量,减少过热区换热面积,帮助提高换热管的工作效率;应用该预冷构件的冷凝器能够有效缓解其内部单相双相换热共存的情况,提高换热效率。

    罐式换热器和空调系统
    11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574489A

    公开(公告)日:2023-01-06

    申请号:CN202211246064.0

    申请日:2022-10-12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罐式换热器和空调系统。罐式换热器包括:外筒;内筒,外筒与内筒轴线平行地设置且与内筒之间形成环状空间;第一换热管;均液盘,位于第一换热管的靠近罐式换热器的轴向第一端的一侧,均液盘的径向外端与外筒的筒壁形成气体通道,和/或,均液盘的径向内端与内筒的筒壁形成气体通道;和遮挡部,与均液盘形成轴向间隔,遮挡部包括遮挡主体,遮挡主体位于均液盘的朝向罐式换热器的轴向第一端的一侧,且沿罐式换热器的径向,遮挡主体完全覆盖对应的气体通道,遮挡主体的径向内端和径向外端之一为连接端,另一为自由端,所述连接端与内筒的筒壁和外筒的筒壁之一密封连接,所述自由端与内筒的筒壁和外筒的筒壁另一形成间隔。

    换热管及换热器
    11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560626A

    公开(公告)日:2023-01-03

    申请号:CN202211181853.0

    申请日:2022-09-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换热管及换热器,该换热管包括管体(1),所述管体(1)内排布有内齿(2),所述内齿(2)包括高度不同和/或形状不同的第一内齿单元(21)和第二内齿单元(22),其中,所述第一内齿单元(21)和所述第二内齿单元(22)间隔排列,相邻所述第一内齿单元(21)和所述第二内齿单元(22)之间形成有流体通道(3)。该换热器具有上述换热管。该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连续螺纹线结构对流体的流动阻力过大而造成压损过大、以及换热效率提升有限的问题。

    换热器及空调
    118.
    发明公开
    换热器及空调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5540638A

    公开(公告)日:2022-12-30

    申请号:CN202211343786.8

    申请日:2022-10-31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换热器及空调。该换热器包括立式壳体、挡液件、第一盘管和第二盘管。立式壳体的内部具有容腔,挡液件设置于容腔内,并将容腔划分为沿重力方向布设且相互连通的降膜区和满液区。立式壳体开设有冷媒入口及出液口,冷媒入口连通于降膜区与外界之间,出液口连通于满液区与外界之间。第一盘管及第二盘管分别布置于降膜区和满液区内。其中,挡液件上形成有排液通道,排液通道连通降膜区与满液区,排液通道在立式壳体底壁上的正投影与第二盘管的正投影完全错开。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换热器,利用挡液件对从第一盘管流下的冷凝液体进行阻挡,减薄第二盘管的表面所覆盖的液膜厚度,以提高换热器的冷凝传热系数,并强化换热器冷凝传热的效果。

    水平换热管、换热器和空调
    11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420133A

    公开(公告)日:2022-12-02

    申请号:CN202211124763.8

    申请日:2022-09-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平换热管、换热器和空调,水平换热管的内壁上沿着轴向依次间隔设有多道第一凹槽,每道第一凹槽沿着周向绕设成圈,沿着第一凹槽的顶部向底部的方向第一凹槽的槽宽逐渐减小。本发明提出的水平换热管内壁上设置的第一凹槽使边界层扰动强化气态冷媒与水平换热管的内壁之间的对流换热。同时,第一凹槽的槽宽自顶部向底部逐渐变小,使得水平换热管顶部的液膜厚度小于水平换热管底部的液膜厚度,使得水平换热管顶部的冷凝传热系数大大增加。

    再沸器
    120.
    发明公开
    再沸器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5382237A

    公开(公告)日:2022-11-25

    申请号:CN202211161865.7

    申请日:2022-09-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再沸器,涉及蒸馏塔外置设备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釜式再沸器采用高温蒸汽作为管程介质,壳程釜液进口段易发生过冷沸腾现象,将产生较大噪音同时易引发管束振动,使设备运行过程存在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该再沸器包括介质管束、气液分离结构、蒸发空间和预热空间,其中,介质管束的各介质管分别分布在蒸发空间和预热空间内,介质管束和气液分离结构相连接且经气液分离结构后形成的液相介质能流入预热空间内的介质管,预热空间与再沸器的釜液进口相连通且通过釜液进口进入的釜液能经过预热空间流向蒸发空间。通过非相变对流将热量传递给预热空间的釜液,降低管外侧釜液与管外壁面温差,避免釜液发生过冷沸腾。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