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光电极光催化氧化水中氨态氮的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6115841A

    公开(公告)日:2016-11-16

    申请号:CN201610489274.0

    申请日:2016-06-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光电极光催化氧化水中氨态氮的系统,属于水质净化及能源回收利用技术领域。利用廉价的商业原料以及简单的水热合成方法制备出效果优良的MoS2‑TiO2、MoS2‑BiVO4复合光催化剂。以不锈钢网为基底利用硅溶胶黏附催化剂粉末制得光催化电极,在光照条件催化氧化碱性废水,实现了水中氨氮的高效去除。本发明的效果和益处是将可见光催化与燃料电池结合,实现在高效降解水中污染物和氨氮的同时进行电能输出。反应中催化剂高效利用可见光,降低能耗,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一种微生物燃料电池中石墨烯修饰的多孔镍作阴极还原二氧化碳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789663A

    公开(公告)日:2016-07-20

    申请号:CN201610280992.7

    申请日:2016-04-2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与环境保护及污染控制领域,提供了一种微生物燃料电池中石墨烯修饰的多孔镍作阴极还原二氧化碳的方法。在生物阳极产电供电的条件下,阴极液中的HCO3?和CO2被主要还原成乙醇。生物阳极是石墨颗粒负载希瓦氏菌,阴极采用多孔镍或还原石墨烯修饰的多孔镍材料,分别通入N2和CO2形成的阴极还原产物是,通N2时阴极液中HCO3?主要被还原为乙醇,而丙酮为副产物;通CO2,HCO3?被还原为乙醇的同时,部分CO2也被还原为CO;CO2有助于还原反应进行,提高还原产物的生成速率和生成量。多孔镍电极在经过还原石墨烯修饰后,其传输电子能力进一步提升,体系产能效率和产物转化率有很大提升。

    一种无纺布环形填料启动SNAD工艺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528938B

    公开(公告)日:2016-04-06

    申请号:CN201410842728.9

    申请日:2014-12-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纺布环形填料启动SNAD工艺的方法,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采用一种填料在同一个反应器中同时进行亚硝化、厌氧氨氧化和反硝化反应,内层无纺布与外层骨架组成的无纺布环形填料,经过驯化培养使填料表面挂上厌氧氨氧化菌,通过投加有机碳源以及驯化好的异养型反硝化菌,将一部分的硝酸盐转化为氮气,最后投加亚硝化菌使外层亚硝化菌消耗大部分溶解氧并将部分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为ANAMMOX菌的生长代谢提供合适比例的降解底物,同时也为反硝化菌提供有利的厌氧环境,本发明挂膜效果更佳,并且驯化周期更短,是一种可持续污水处理技术,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一种耦合MBR与MFC的碳泡沫催化电极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3762371B

    公开(公告)日:2015-10-28

    申请号:CN201410006955.8

    申请日:2014-01-06

    Abstract: 一种耦合MBR与MFC的碳泡沫催化电极系统,属于污水处理与能源回收利用技术领域。其特征是应用碳泡沫与含有过渡金属的前驱体混合,煅烧,制得催化性能优于含贵金属的催化剂;碳泡沫与催化剂混合于有机溶剂,Nafion与PVDF作为粘结剂,涂于苯胺植酸滤布电极上催化MFC-MBR氧化还原;碳泡沫作为MFC-MBR阳极,孔隙多利于微生物附着于表面或孔道内,电池电势输出0.4v;碳泡沫含有氮,具有氧化还原性,作为MFC-MBR阴极。本发明的效果和益处是MFC-MBR在高效处理污水的同时实现电能输出,达到能源回收利用的目标,且反应器中的微电场有效地减缓了膜污染。

    一种液态或固态瘤胃功能菌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4845889A

    公开(公告)日:2015-08-19

    申请号:CN201510190596.0

    申请日:2015-04-2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50/34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分解纤维素类有机质废物产沼气的瘤胃功能菌剂的制备、保存及使用方法,该菌剂的微生物菌种来源于自反刍动物瘤胃内容物,取出后迅速装入具有保温功能充满惰性气体的容器内,作为原始菌种。厌氧环境下,以纤维素类有机质作为降解底物,瘤胃内容物为接种物,经过驯化、富集与纯化,得到具有高效纤维素降解能力与甲烷生成速率的微生物菌群,其操作条件为:反应温度为35~45℃,搅拌器转速为100~300转/分,底物浓度为1~10%,pH为6.2~7.5,停留时间为9~20天。该复合微生物菌剂活性恢复快、制作成本低、纤维素降解效率高、沼气产生速率快、单位克重产气量高、无二次污染问题,适用范围广泛。

    一体式膨胀颗粒污泥床-膜生物反应器全程自养脱氮装置及其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3979683A

    公开(公告)日:2014-08-13

    申请号:CN201410225231.2

    申请日:2014-05-2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环境工程领域,涉及一种一体式膨胀颗粒污泥床-膜生物反应器全程自养脱氮装置及其工艺。本装置包括反应器主体、气/液分离槽、三相分离装置、膜组件、空气泵、空气流量计、穿孔曝气管、进水泵、回流泵和出水泵等组成部分。其中,反应器主体分为两个功能区,即:下部全程自养脱氮功能区和上部膜过滤功能区。上部膜过滤功能区中,浸没式膜组件底部采用空气曝气的方式。反应器上部外接一个气/液分离槽。回流系统将槽内的富氧水回流至反应器底部的进水口,为全程自养脱氮功能区提供必要的溶解氧。污水进水首先经全程自养脱氮功能区完成脱氮,然后经膜过滤获得清洁出水。一体式反应器占地面积小,且全程自养脱氮工艺操作简单、方便。

    光合生物耦合生物电化学膜生物反应器水处理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964583A

    公开(公告)日:2014-08-06

    申请号:CN201410178707.1

    申请日:2014-04-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37

    Abstract: 光合生物耦合生物电化学膜生物反应器水处理装置,属于污水生物处理回用与资源化技术领域。其特征是阳极室设置有进水管和扩散通道,内部填充石墨颗粒并附着产电微生物,阳极室壁上设置有通孔,外侧包裹无纺布,上部避光,导电过滤分离膜套设于所述通孔的外侧,导电过滤分离膜外侧的阴极室内悬浮生长绿藻类光合微生物,阴极室顶部由导电过滤分离膜过滤后出水,阴极室底部为漏斗结构用于排出剩余绿藻,阳极和导电过滤分离膜通过导线连接,外接负载电阻。本发明的效果和益处是不仅避免了人工曝气增氧等耗能行为,而且脱氮效果好,还能在产电同时去除水中的氮、磷和有机物等物质,过剩绿藻可进一步利用,从而降低了处理废水的能耗,并产生附加价值。

    一种多巴胺改性纳米材料制备高通量复合膜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614783B

    公开(公告)日:2013-12-25

    申请号:CN201210085164.X

    申请日:2012-03-27

    Abstract: 一种多巴胺改性纳米材料制备高通量复合膜的方法,属于膜材料改性技术领域。其特征是:该方法利用多巴胺的自聚合在二氧化钛纳米粒子表面形成活性的聚多巴胺复合层,选用不同浓度的多巴胺改性二氧化钛粒子,将这种改性的纳米粒子作为添加剂按照不同比例添加到PVDF质量分数为13%,PVP质量分数4%的铸膜液中进行共混改性,得到多巴胺改性纳米二氧化钛制备的复合膜。本发明的效果和益处是,多巴胺改性的二氧化钛可以很好地分散在有机溶剂中,形成均匀的分散相,添加剂有效提高了膜的亲水性和抗污染能力,且多巴胺改性方法简单,条件温和,制得的膜通量大、抗污染能力强。

    一种短程硝化反硝化颗粒污泥的培养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417238A

    公开(公告)日:2012-04-18

    申请号:CN201110315549.6

    申请日:2011-10-18

    Abstract: 一种短程硝化反硝化颗粒污泥的培养方法,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其特征是通过采用定期投加5~15mg/L羟胺,逐步提高进水COD、氨氮、磷负荷培养好氧颗粒污泥。本发明的效果是羟胺对NOB的选择抑制性,从而富集AOB和反硝化细菌。由于形成颗粒污泥需要较高的水力剪切力(通过曝气的方式完成),过高的曝气水平会提高水体中的DO,而短程硝化又需要较低的DO,通过间歇性投加羟胺就解决了这一矛盾。而且羟胺是硝化反应的中间产物,添加少量的羟胺不产生二次污染,是一种市场应用前景广阔启动短程硝化反硝化好氧颗粒污泥培养方法。

    倒置式脱氮工艺膜生物反应器

    公开(公告)号:CN101302059B

    公开(公告)日:2011-10-19

    申请号:CN200810012047.4

    申请日:2008-06-24

    Abstract: 一种倒置式脱氮工艺膜生物反应器,属于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其特征是它由无纺布填料、反应容器、曝气装置、温度控制装置、膜组件组成。厌氧氨氧化反应容器是密闭装置,厌氧氨氧化菌采用无纺布附着生长;亚硝化反应容器是敞开装置,出水采用膜出水。无纺布有较大的孔隙度(孔径为3微米),表面粗糙,适合于生长缓慢的厌氧氨氧化菌的附着,其造价低、质量轻;膜组件采用中空纤维膜(材料为聚丙烯,平均孔径0.1μm,膜面积0.2m2)。本发明的效果是微生物附着良好,基质以及气液固三相混合均匀,容易达到所需的操作参数,节省了成本和运行费用。该反应器适用于先厌氧氨氧化后亚硝化工艺,是一种市场应用前景广阔的新型生物脱氮反应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