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备高得率、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8856912U

    公开(公告)日:2019-05-14

    申请号:CN201820551835.X

    申请日:2018-04-1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备高得率、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的装置,包括主反应器、卧式圆筒炉体、燃烧腔、一个或多个耐高温主反应器壳体;其中,燃烧腔设于卧式圆筒炉体的右下侧,耐高温主反应器壳体设于卧式圆筒炉体中间部分,通过轴承座、轴承座与卧式圆筒炉体前后两端密闭连接,耐高温主反应器1通过螺栓固定于耐高温主反应器壳体内。优点:1)原料不与空气直接接触,烧失低,得率可达到20-25%。2)装置内设置有多根小反应器,相当于多个小炭化-活化装置,活化剂接触充分,传热效果,活性炭品质好,比表面积可达1300-1500m2/g。3)生产过程中的余热可集中利用,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好。(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生物质气化可燃气流量测量仪器

    公开(公告)号:CN208505381U

    公开(公告)日:2019-02-15

    申请号:CN201820620455.7

    申请日:2018-04-27

    Inventor: 章一蒙 马欢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物质气化可燃气流量测量仪器,包括燃气进口管、油浴器、水浴器、活性炭吸附筒罐、流量计、燃气出口管、壳体、支架;其中,燃气进口管与油浴器相连,油浴器通过管道依次与水浴器、活性炭吸附筒罐、流量计相连,测试组件整体安装于壳体内,壳体安装在支架上;油浴器和水浴器顶部设有带阀门的加油口和加水口,底部设有带阀门的排污油口和排污水口,燃气进口以及管道与布气管相连。优点:1)在保护流量计不受污染的基础上,在线、准确地测量生物质可燃气的流量,解决传统流量测试中流量计容易受污染损坏的问题。2)测量仪器结构简单,操作简明,移动、使用方便。3)活性炭吸附罐上下设置有快拆口,便于快速更换活性炭。

    光强化节能污水处理装置
    133.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8249977U

    公开(公告)日:2018-12-18

    申请号:CN201820518753.5

    申请日:2018-04-1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光强化节能污水处理装置,其结构包括主体、光合微生物层、多孔膜;其中主体为圆筒形,主体的内、外表面设有光合微生物层,光合微生物层的上表面设有多孔膜。优点:1)结构简单,利用自然光减少电力消耗,降低成本;2)二氧化碳被装置中的微生物消耗,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3)利用光合作用反应产生的氧气,减少曝气量。(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利用紫外线制备纳米气泡臭氧水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8244483U

    公开(公告)日:2018-12-18

    申请号:CN201820590646.3

    申请日:2018-04-2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利用紫外线制备纳米气泡臭氧水的装置,其结构包括水导入管、氧气导入管、漩涡流腔、漩涡流发生装置、紫外线灯、臭氧水导出管;其中漩涡流发生装置的内部设有漩涡流腔,漩涡流腔的底部侧面连接有水导入管,底部中心连接氧气导入管;漩涡流腔的顶部开口连接臭氧水导出管,臭氧水导出管的外部缠绕有紫外线灯。优点:1)设计漩涡流腔将氧气与水充分混合,形成纳米气泡水,水中氧气含量大幅度提高;2)采用紫外线照射将水中氧气变为臭氧,转化效率高,无需额外添加剂;3)产生的臭氧水的氧化力持续时间较长,能够长期维持杀菌保鲜效果。(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测量生物质气化热燃气实际热值的仪器

    公开(公告)号:CN208109736U

    公开(公告)日:2018-11-16

    申请号:CN201820589547.3

    申请日:2018-04-24

    Inventor: 章一蒙 刘新 王恋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测量生物质气化热燃气实际热值的仪器,包括电动阀门、计时器、水洗瓶、两个分子筛吸附瓶、称重装置、累计流量计、干气热值仪、处理器、显示器、热电偶和抽气泵;经过脱水的可燃气经过温度热电偶后,在抽气泵的作用下被送入流量计、热值测试仪,采集温度信号、流量信号以及干气热值信号送至控制器,控制器将数据处理后送入显示器。优点:1)首次实现生物质高湿热燃气实际热值的快速测量并快速在线显示。2)同时测量干气的理论热值。3)测量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高含水率生物质气化联产炭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5953933U

    公开(公告)日:2017-02-15

    申请号:CN201620963854.4

    申请日:2016-08-2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高含水率生物质气化联产炭的装置,包括气化装置,其气化装置上部的进料系统中的过渡料筒通过上水封筒与预处理干燥装置相连,气化装置上部的预处理干燥装置中设有抽湿口,其通过弹性支撑、下水封筒与气化装置中部的反应腔上部相连,原料含水率>20%。优点:1)气化装置设置有原料利用内热自干燥预处理系统,对于含水率大于20%以上的原料,不需要对原料炉外干燥,利用气化装置产生的热量进行干燥;2)气化装置的预处理干燥筒设有弹性支撑与上下水封系统,既可利用振动器进行振动,防止进料搭桥,均匀下料,又保证密封。3)产品不单一,产生两种产品即可燃气和生物质炭,大大提高生物质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环境效应。

    一种气化炉用的输料设备
    13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5404058U

    公开(公告)日:2022-01-04

    申请号:CN202121211841.9

    申请日:2021-06-0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输料设备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气化炉用的输料设备,包括气化炉本体、工作箱、进料斗和挤压组件;所述工作箱固接在气化炉本体顶部;所述工作箱外壁设置有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所述进料斗固接在工作箱顶部,且与工作箱内部连通;所述挤压组件设置在工作箱内部;所述挤压组件包括第一转动轴、第二转动轴、第一转动辊和第二转动辊;所述第一电机输出端贯穿工作箱一侧内壁与第一转动轴一端固接;所述第一转动轴另一端转动连接在工作箱另一侧内壁;所述第二电机输出端贯穿工作箱一侧内壁与第二转动轴一端固接;通过设置挤压组件,对加入气化炉内部待燃烧的原煤进行提前挤压分离,提高原煤的燃烧效率。

    一种重金属污染泥浆的安定化处理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8250135U

    公开(公告)日:2018-12-18

    申请号:CN201820560769.2

    申请日:2018-04-1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是一种重金属污染泥浆的安定化处理装置,其结构包括装置本体、旋切器、旋切器动力轴、微纳米气泡水管路、泥浆排出管路、微纳米气泡水制作及添加装置、分析装置、泥浆泵;其中装置本体的中心部设有旋切器动力轴,旋切器动力轴的底端设有旋切器,旋切器可以旋切器动力轴为轴心旋转;旋切器动力轴的左侧设有微纳米气泡水管路,右侧设有泥浆排出管路;微纳米气泡水制作及添加装置设于微纳米气泡水管路的管线上,分析装置和泥浆泵依次设于泥浆排出管路的管线上。优点:1)采用微纳米气泡水提高氧化速率;2)采用旋切器使微纳米气泡水与建筑泥浆充分混合处理均匀;3)不需要设置额外的临时放置场地或处理措施。(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煤质颗粒固定床气化的气炭联产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7210341U

    公开(公告)日:2018-04-10

    申请号:CN201721216421.3

    申请日:2017-09-21

    Abstract: 本技术提供的煤质颗粒固定床气化的气炭联产装置,是在壳体顶部的顶盖上设有进气口、铺料器,壳体上部一侧设有进料螺旋;铺料器下部插入到进料螺旋下方,壳体底部设置炉排装置;炉排装置下方是出炭螺旋;壳体中部设置有可燃气的抽气装置,在抽气装置与炉排装置之间设置有上下两个喷蒸汽装置组成的双级喷蒸汽装置。该装置可以生产煤质活性炭和可燃气,解决传统煤质颗粒活性炭生产装置产品单一,资源浪费的问题,革新了煤质活性炭生产工艺,不仅提高了经济效益,而且更环保。(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生物质循环流化床气化炉

    公开(公告)号:CN205917216U

    公开(公告)日:2017-02-01

    申请号:CN201620854679.5

    申请日:2016-08-0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生物质循环流化床气化炉,包括提升管、旋风分离器、返料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管的出口与旋风分离器的进口相连接,旋风分离器底部排灰口经返料立管与返料器的进口相连接,返料器的出口经返料斜管与提升管下部相通,返料器经返料风帽与返料风室相通,返料器的中部设有隔板,提升管的底部设有布风板,提升管经风帽与风室相通,提升管的侧壁上设有原料口和床料口,布风板上安装风帽,布风板的中心处安装排渣管,风室的侧壁上还安装有空气管和点火油枪。本实用新型具有气化效率高、运行稳定、结构简单等优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