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剩余活性污泥生产中长链聚羟基烷酸酯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561144A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申请号:CN201510012076.0

    申请日:2015-01-09

    Applicant: 厦门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P7/625

    Abstract: 一种利用剩余活性污泥生产中长链聚羟基烷酸酯的方法,涉及聚羟基烷酸酯。以月桂酸钠为唯一底物碳源,对原始污泥进行驯化,利用驯化稳定的活性污泥合成聚-3-羟基丁酸-3-羟基己酸酯。当以1.5g/L月桂酸钠为唯一碳源,均分三次投加,在连续曝气条件和缺氮缺磷下,污泥可累积PHBHHx的最高浓度为505.5mg/L。首次利用活性污泥混合微生物合成PHBHHx,经红外吸收光谱和热重分析,证实得到PHBHHx样品与纯菌合成的PHBHHx标准品有接近的化学结构和物理性质。设备简单,操作容易,无需要求无菌工作条件,剩余污泥来源丰富,因此在生产工农业所需塑料制品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利用地衣芽孢杆菌制备γ-聚谷氨酸生物絮凝剂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194499B

    公开(公告)日:2014-11-05

    申请号:CN201310112328.8

    申请日:2013-04-02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利用地衣芽孢杆菌制备γ-聚谷氨酸生物絮凝剂的方法,涉及一种生物絮凝剂。提供利用地衣芽孢杆菌制备γ-聚谷氨酸生物絮凝剂的方法。将地衣芽孢杆菌转接于斜面培养基培养;用接种环挑取活化的菌种,接入装有种子培养基的锥形瓶中培养;接入装有种子培养基的锥形瓶中培养;取二级种子,以3%的接种量接种于发酵培养基中培养;将生物絮凝剂发酵液离心,除去沉淀,收集上清液;在上清液中加入乙醇后静置,离心除去上清液;将沉淀物溶于去离子水中,透析袋透析;向透析后溶液中加入无水乙醇,搅拌均匀,离心后除去上清,将沉淀物冷冻真空干燥得到纯品γ-聚谷氨酸生物絮凝剂。发酵周期短以及合成出的絮凝剂活性高、热稳定性好、工业应用潜力大。

    一种动态膜厌氧-好氧循环一体化污水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633412B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申请号:CN201210136755.5

    申请日:2012-05-04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动态膜厌氧-好氧循环一体化污水处理方法,涉及一种污水处理。原水经调节池进入厌氧池和好氧池,厌氧池内置加热搅拌装置,好氧池内设穿孔曝气管和流量控制装置,由外部的空气压缩机鼓风曝气,以转子流量计控制曝气量,厌氧池和好氧池底部排泥;厌氧池和好氧池中放置动态膜组件,通过恒流泵将厌氧池中的污水通过动态膜组件的出水口抽至好氧池中;也将好氧池中的污水用恒流泵将动态膜组件的出水口抽回至厌氧池,以形成厌氧池和好氧池中污水在时间和空间上同时连续循环的处理,完成对污水的处理过程;根据废水水质类型、处理水量和有机负荷,通过恒流泵控制进水流速和循环流速,使废水在厌氧池和好氧池中通过动态膜进行循环处理。

    利用地衣芽孢杆菌制备γ-聚谷氨酸生物絮凝剂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194499A

    公开(公告)日:2013-07-10

    申请号:CN201310112328.8

    申请日:2013-04-02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利用地衣芽孢杆菌制备γ-聚谷氨酸生物絮凝剂的方法,涉及一种生物絮凝剂。提供利用地衣芽孢杆菌制备γ-聚谷氨酸生物絮凝剂的方法。将地衣芽孢杆菌转接于斜面培养基培养;用接种环挑取活化的菌种,接入装有种子培养基的锥形瓶中培养;接入装有种子培养基的锥形瓶中培养;取二级种子,以3%的接种量接种于发酵培养基中培养;将生物絮凝剂发酵液离心,除去沉淀,收集上清液;在上清液中加入乙醇后静置,离心除去上清液;将沉淀物溶于去离子水中,透析袋透析;向透析后溶液中加入无水乙醇,搅拌均匀,离心后除去上清,将沉淀物冷冻真空干燥得到纯品γ-聚谷氨酸生物絮凝剂。发酵周期短以及合成出的絮凝剂活性高、热稳定性好、工业应用潜力大。

    一种互花米草的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511505A

    公开(公告)日:2012-06-27

    申请号:CN201110408414.4

    申请日:2011-12-08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互花米草的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涉及一种微生物抑制剂。所述互花米草的抑制剂为胶孢镰孢菌(Fusarium subglutinans)的孢子液。将胶孢镰孢菌(Fusarium subglutinans)在培养基中培养,过滤后得孢子液,即为互花米草的抑制剂。使用时,将互花米草的抑制剂(孢子液)离心清洗后用1%~5%的吐温80或无菌水稀释,再喷洒于20~30cm高的植物叶片上或注射于植物根部,3天后与对照组进行植物叶片变化的比较,10~25天后观察植物的生长状况,对照组加同体积无菌水或同浓度同体积吐温80做同样处理。结果叶片变黄,逐渐枯萎。

    一种防止饲料霉变的方法
    13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473907A

    公开(公告)日:2009-07-08

    申请号:CN200910110951.3

    申请日:2009-01-22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防止饲料霉变的方法,涉及一种饲料。提供一种可降低饲料成本的防止饲料霉变的方法。在饲料生产加工过程中,或在饲料贮藏,或在饲料运输前,将二甲酸钾与饲料混合均匀,按质量比,饲料∶二甲酸钾为1∶0.001~0.03。通过在饲料生产加工过程中添加二甲酸钾,使二甲酸钾既作为动物促生长剂同时又可防止饲料霉变,以降低饲料成本。能够在饲料的贮藏和运输期间有效地抑制饲料中霉菌的生长与繁殖,起到良好的防霉效果,相同添加量情况下其防霉效果优于目前广为应用的饲料防霉剂双乙酸钠。

    一种含生物质的水溶性纳米银粉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0500335C

    公开(公告)日:2009-06-17

    申请号:CN200710008639.4

    申请日:2007-02-15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含生物质的水溶性纳米银粉的制备方法,涉及一种水溶性纳米银粉的制备方法。提供一种利用微生物细胞作为还原剂和保护剂来制备水溶性纳米银粉的方法。将含有地衣芽孢杆菌R08或巨大芽孢杆菌D01的菌粉配制成菌悬液,再与NaOH溶液、银化合物混合,在30~90℃下反应2~30h,得到含微生物体和纳米银胶体的混合液,微生物干粉质量浓度与银的质量浓度之比为0.3~5,NaOH摩尔浓度与银的摩尔浓度之比在1~40;将混合液离心分离,弃去微生物体残片,得到含生物质的银溶胶;蒸发浓缩银溶胶,加入有机溶剂使银胶粒脱水沉淀,过滤或离心分离收集沉淀并在30~60℃下真空干燥,得到含生物质的水溶性纳米银粉。

    有机废水厌氧—好氧循环一体化生物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0484891C

    公开(公告)日:2009-05-06

    申请号:CN200610135258.8

    申请日:2006-11-28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有机废水厌氧—好氧循环一体化生物处理方法,涉及一种废水的处理。提供一种对高浓度有机废水更加高效、经济的厌氧—好氧循环一体化生物处理方法。工艺流程为:原水经调节池后同时进入厌氧池和好氧池,在厌氧池内置搅拌器搅拌,废水分别经厌氧池和好氧池生物降解;厌氧池的出水经过滤后的清液连续地通过恒流泵进入好氧池入口,底部排泥;好氧池的出水经过滤后的清液连续地通过恒流泵循环至厌氧池入口,底部排泥;根据废水水质类型、处理水量和有机负荷,通过电脑恒流泵控制循环流速为0.01~1000ml/min和水力停留时间为12~144h,并控制反应器的循环周期在1~8h,使得废水在两反应器中连续恒流循环,出水达标后排放。

    三角金纳米片的微生物还原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368194A

    公开(公告)日:2009-02-18

    申请号:CN200810071924.5

    申请日:2008-10-10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三角金纳米片的微生物还原制备方法,涉及一种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提供一种利用微生物来合成三角金纳米片的方法。取微生物干菌粉加入蒸馏水后煮沸1~30min,冷却至室温后过滤;往滤液中添加氯金酸,置于50~90℃的水浴摇床中振荡反应10~600min,产物为边长5~1000nm的三角金纳米片。微生物干菌粉的用量与反应体系总体积的质量体积比为1~50g/L。反应体系中氯金酸的摩尔浓度为0.25~15mmol/L。微生物为朱黄青霉、酿酒酵母、黑曲霉、金黄色葡萄球菌中的至少一种。制备方法既简便快捷又经济环保,除氯金酸以外无需添加其它化学试剂,反应条件温和,合成的三角金纳米片在水溶液中分散性良好、稳定性高。

    植物还原法制备银纳米颗粒和金纳米颗粒

    公开(公告)号:CN100450677C

    公开(公告)日:2009-01-14

    申请号:CN200610135256.9

    申请日:2006-11-28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植物还原法制备银纳米颗粒和金纳米颗粒,涉及一种银纳米颗粒和金纳米颗粒。提供一种在温和条件下利用植物树叶将Ag+、Au3+分别还原成银纳米颗粒和金纳米颗粒的新方法。银纳米颗粒制备方法其步骤为:取0.01~10.0g的芳樟树叶干粉和100ml硝酸银溶液混合,在15~60℃温度下反应,即制得银纳米颗粒。金纳米颗粒制备方法其步骤为:取0.01~10.0g的芳樟树叶干粉和100ml氯金酸溶液混合,在15~60℃温度下反应,即制得金纳米颗粒。工艺简单,不需要除硝酸银或氯金酸以外的添加剂,所制得的纳米级的银颗粒和金颗粒在水溶液中具有很好的分散性和稳定性,容易形成金属纳米颗粒溶胶。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