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521238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1332119.4
申请日:2023-10-16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G06F30/15 , G06F30/20 , G06F17/12 , G06F17/16 , G06F119/1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船舶水下辐射噪声预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水面船舶机械噪声快速预报方法及其快速预报系统。船舶壳体表面振动响应数据为输入,建立振动响应、传递函数与激励载荷间的方程组,基于最小二乘理论进行求解,分别获得水面以上干表面的船舶壳体振动以及水面以下湿表面的船舶壳体振动响应反演而来的激励源特性数据;根据激励位置与远场辐射噪声考核点间的声振传递函数关系,实现基于干湿表面的壳体表面振动的水面船舶机械噪声快速预报。本发明避免传统预报方法中大量计算导致辐射噪声计算周期长的问题,可实现考虑不同湿表面积影响的船舶机械噪声快速预报。
-
公开(公告)号:CN115465428B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211058792.9
申请日:2022-08-31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中国人民解放军92578部队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水下航行器艉部动力舱减振降噪装置,根据水下航行器低噪声航行要求,对动力舱内主机等高噪声设备进行多级减隔振处理。动力舱设备不与水下航行器壳体结构直接接触,其下部安装在减振基座上,前部与减振舱壁相连,尾部与推力舱壁相连,并在四周设置限位装置固定。减振舱壁与推力舱壁均不与水下航行器壳体结构直接相连,而是通过减振器连接。水下航行器正常航行时,动力舱设备产生的振动能量很难通过板壳结构传递到壳体外置,从而达到降低其水下辐射噪声的目的。本发明方案合理可行,应用前景广阔,适用范围广,能较好地控制水下航行器水下辐射噪声,达到隐蔽航行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5638870B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211190288.4
申请日:2022-09-28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测试声子晶体振动特性的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属于船舶振动噪声测试领域。解决传统试验装置难以实现声子晶体原胞个体的移动与重新排布可重复利用性较差的问题。一种用于测试声子晶体振动特性的试验装置,包括试验模块、激振器、试验支撑架、底座和处理器,试验模块设置在试验支撑架上端,激振器置于底座上端面并与试验模块相连,处理器与试验模块电连接;试验模块包括声子晶体试验件、试验模块承载板、试验件围栏和加速度传感器,试验件围栏内根据实验需要排布设置多个声子晶体试验件,加速度传感器用于感应声子晶体试验件的振动并将信号并传递给处理器。它主要用于测试声子晶体振动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384194A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310376480.0
申请日:2023-04-11
Applicant: 中山大学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IPC: G06F30/23 , G06F119/14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海洋平台局部共振区域分布式动力吸振设计方法,能够根据海洋平台局部共振区域振动响应,以超标的振动线谱为控制目标,将局部共振待控制区域等效为复杂边界数值模型,快速确定分布式动力吸振参数,并快速评估分布式动力吸振装置的吸振效果,从而实现对海洋平台局部共振区域多线谱振动的有效控制。本发明通过基于能量法构造平台局部共振区域数值等效模型,有效提高了局部待控制区域等价质量求解效率,与最优同调设计原理相互结合,实现了动力吸振参数的快速确定,最后通过有限元法验证动力吸振效果,避免了基于平台大型有限元数值模型反复迭代计算,可大幅提高海洋平台局部共振区域线谱振动的控制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085424B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375427.9
申请日:2023-04-11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F16F15/027 , F16F15/02 , F16F15/08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能量层级衰减的主被动复合式减振基座,属于动力装置振动控制领域。解决传统基座对低频振动以及线谱振动控制较差的问题。它包括平面式铰链面板、压电传感器、限位板架、减振液囊、自适应控制器、弹性限位器、作动器和平面底板,平面式铰链面板设置在平面底板上方,平面式铰链面板与平面底板之间设置多个用于对平面底板进行竖向限位的弹性限位器,限位板架内设置多个沿左右方向均匀排布的减振液囊,限位板架下端面设置多个作动器并与每个作动器的作动头上端相连,每个作动器对应设置一个压电传感器,全部压电传感器均与限位板架下端面相连,全部作动器和全部压电传感器均与自适应控制器相连。它主要用于衰减振动。
-
公开(公告)号:CN116181847A
公开(公告)日:2023-05-30
申请号:CN202310189090.2
申请日:2023-03-01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F16F15/04 , F16F15/023 , F16F15/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表面波与分子弹簧减振的层叠复合减振装置,属于船舶减振降噪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减振装置减振效果差的问题。减振装置它包括承压面板、液囊、液囊隔板、分子弹簧减振器和底板,承压面板下方布置液囊,液囊底部设置液囊隔板,液囊隔板下方设置周期排列的若干分子弹簧减振器,若干分子弹簧减振器均与底板相连,底板与船舶基座面板固定连接;在液囊内充满液体介质,所述分子减振器包括分子弹簧活塞、分子弹簧壳体和分子弹簧介质,当外力压缩分子弹簧介质至一定压强时,分子弹簧减振器刚度降低;当卸载时,分子弹簧减振器刚度恢复,在底板上固定设有限位框架。本发明适用于船舶、海洋平台以及水下航行器等结构振动响应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6085424A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310375427.9
申请日:2023-04-11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F16F15/027 , F16F15/02 , F16F15/08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能量层级衰减的主被动复合式减振基座,属于动力装置振动控制领域。解决传统基座对低频振动以及线谱振动控制较差的问题。它包括平面式铰链面板、压电传感器、限位板架、减振液囊、自适应控制器、弹性限位器、作动器和平面底板,平面式铰链面板设置在平面底板上方,平面式铰链面板与平面底板之间设置多个用于对平面底板进行竖向限位的弹性限位器,限位板架内设置多个沿左右方向均匀排布的减振液囊,限位板架下端面设置多个作动器并与每个作动器的作动头上端相连,每个作动器对应设置一个压电传感器,全部压电传感器均与限位板架下端面相连,全部作动器和全部压电传感器均与自适应控制器相连。它主要用于衰减振动。
-
公开(公告)号:CN115638870A
公开(公告)日:2023-01-24
申请号:CN202211190288.4
申请日:2022-09-28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测试声子晶体振动特性的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属于船舶振动噪声测试领域。解决传统试验装置难以实现声子晶体原胞个体的移动与重新排布可重复利用性较差的问题。一种用于测试声子晶体振动特性的试验装置,包括试验模块、激振器、试验支撑架、底座和处理器,试验模块设置在试验支撑架上端,激振器置于底座上端面并与试验模块相连,处理器与试验模块电连接;试验模块包括声子晶体试验件、试验模块承载板、试验件围栏和加速度传感器,试验件围栏内根据实验需要排布设置多个声子晶体试验件,加速度传感器用于感应声子晶体试验件的振动并将信号并传递给处理器。它主要用于测试声子晶体振动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689257A
公开(公告)日:2022-07-01
申请号:CN202210239217.2
申请日:2022-03-11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G01M7/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舰船结构振动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舰船复合材料结构的振动试验激励装置及试验方法。该振动试验激励装置中激振器的固定端与支架相连。激振器的输出端与激振杆的首端相连。激振杆的尾端连接有力传感器。力传感器通过固定座与舰船复合材料结构相连。固定座的底部具有粘贴面。固定座的顶部设置有螺纹孔。螺杆的一端旋合入螺纹孔内。力传感器通过螺杆与固定座相连。该振动试验激励装置通过将力传感器通过固定座与舰船复合材料结构相连,使得力传感器与舰船复合材料结构之间形成面与面的接触结构,在保证了舰船复合材料结构完整的前提下,完成该结构振动特性试验,具有结构简单、操作便捷、稳定性好、环境适应能力强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3984331A
公开(公告)日:2022-01-28
申请号:CN202111189071.7
申请日:2021-10-12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G01M10/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船舶试验装置减振降噪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噪声外部驱动的智能流激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该试验装置中拖曳水池的侧壁上设置有供拖车运动的导轨。拖车的车轮架设在导轨上。拖车的底部通过连接杆连接有装载有传感器的试验模型。拖车通过牵引结构与动力装置相连。动力装置的输出轴通过动力轮与缆绳相连。利用采集分析系统收集传感器采集的参数信号以及试验环境的背景噪声信号,并与试验可实施环境的条件参数对比,在试验正式开始前判断试验结果的可行性,有利于提高试验数据采集的效率。该试验装置优化了动力结构,使得动力装置远离试验模型所在的区域,避免了动力装置的振动对流激振动试验结果的影响,提高了试验结果的可靠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