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607995A
公开(公告)日:2009-12-23
申请号:CN200810110869.6
申请日:2008-06-16
IPC: C07K16/10 , C12N5/18 , C12N15/13 , C12N15/63 , C12N5/10 , C12N1/15 , C12N1/19 , C12N1/21 , G01N33/577 , G01N33/68 , A61K39/42 , A61K38/16 , A61K38/09 , A61K38/10 , A61P31/16 , C07K7/08 , C07K7/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K16/1018 , A61K2039/505 , C07K2317/24 , C07K2317/622 , C07K2317/76 , C12N2760/16111 , G01N33/56983 , G01N2333/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可特异性结合H5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HA)蛋白之单克隆抗体,及可阻断至少50%的单克隆抗体与H5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HA)蛋白结合活性之单克隆抗体。该单克隆抗体可用于探测,诊断,预防,和治疗禽流感病毒,特别是H5亚型禽流感病毒。本发明也提供了相关的杂交瘤细胞株,分离的核酸分子和短肽,以及其含该单克隆抗体的药物组合物和医药诊断设备和试剂盒。
-
公开(公告)号:CN101538326A
公开(公告)日:2009-09-23
申请号:CN200810178602.0
申请日:2003-10-23
Applicant: 厦门大学 , 北京万泰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IPC: C07K16/08 , C07K16/46 , C12N15/13 , C12N15/63 , C12N5/10 , C12N1/15 , C12N1/19 , C12N1/21 , A61K39/42 , A61P1/16 , A61P31/20 , G01N33/57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针对乙型肝炎病毒preS1的新鼠单克隆抗体可变区序列,包括重链和轻链可变区及其保守性变异体,编码该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核酸分子,包含该核酸分子的重组表达载体以及宿主细胞,由所述可变区序列组装成的基因工程抗体,包含该基因工程抗体的融合蛋白,由该基因工程抗体与一种或多种治疗乙型肝炎的药物分子偶联的复合物,该基因工程抗体用于制备诊断、预防和/或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的药物的用途,以及包含该基因工程抗体和药学可接受的载体和/或佐剂的药物组合物。
-
公开(公告)号:CN100479859C
公开(公告)日:2009-04-22
申请号:CN02104482.1
申请日:2002-03-20
Applicant: 厦门大学 , 北京万泰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存在受调控空间变构之特定靶产生变构的方法,和用该现象筛选可抑制和/或激活该靶生物活性的物质,特别是筛选药物如抗病毒药物靶点的方法,和由该方法筛选所得用于抑制和/或激活该靶生物活性的物质,以及筛选所得物质用于制备治疗与该靶的空间变构相关的疾病的药物之用途。还涉及已变构的靶物质,和用于预防感染该靶物质之疫苗,其含仅具免疫原性的发生了空间变构的相应靶物质或其片段,还涉及一种针对该变构的靶物质的抗体。
-
公开(公告)号:CN100473988C
公开(公告)日:2009-04-01
申请号:CN200410062737.2
申请日:2004-07-08
Applicant: 厦门大学 , 北京万泰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N33/533 , G01N21/6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特点的蛋白组合,其由来自同一抗体的重链可变区蛋白和轻链可变区蛋白,和任选的,由该抗体识别的特异性抗原组成,其中,重链可变区蛋白和轻链可变区蛋白中的任一个,或者任选的该抗体识别的特异性抗原,分别带有作为能量供体的荧光物质(或化学发光物质),或者带有作为能量受体的荧光淬灭物质。本发明还涉及利用该蛋白组合检测样本中目标抗原的方法,以及含有该蛋白组合的检测样本中目标抗原的试剂盒。
-
公开(公告)号:CN113121702B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011240557.4
申请日:2020-11-09
Applicant: 厦门大学 , 厦门万泰沧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分子生物学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多聚化递送系统,其可用于胞内递送货物分子。本发明的多聚化递送系统能够实现货物分子高效内吞以及从内吞小泡的高效释放,显著提升货物分子的细胞质递送效率。一旦在细胞质中可获得货物分子时,它们就可发挥与其相关的任何作用。因此,本发明的多聚化递送系统提供了用于影响细胞的生物学机制和途径的有效手段,其可用于研究、治疗、诊断等诸多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9139982A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310717010.6
申请日:2023-06-16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nventor: 孔志博 , 陈海鑫 , 陈锦煌 , 赵欢 , 林燕华 , 王颖彬 , 阙玉琼 , 方木锦 , 欧明展 , 郑廷权 , 姚友良 , 程通 , 黄承浩 , 李少伟 , 张军 , 夏宁邵
IPC: B01F33/81 , B01F31/65 , B01F31/00 , B01F23/45 , B01F23/41 , B01F23/40 , B01F35/21 , B01F35/221 , B01F35/30 , B01F35/22 , B01F35/32 , B01F35/40 , B01F35/42 , B01F35/92 , B01F101/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原乳化装置,其包括:壳体,其内形成有空腔;动力组件,设于空腔内,且位于空腔的上部;试管,设于空腔内,且位于空腔的下部,试管内预置有包括抗原和免疫佐剂的样本;以及注射器,包括筒体、注射部、活塞和推杆,注射部连接于筒体且插入试管内,活塞设于筒体内,且连接于推杆,推杆连接于动力组件,且被配置为在动力组件的驱动下带动活塞往复运动,以向筒体内抽吸试管内的样本或将筒体内的样本推送回试管内,使试管内的抗原和免疫佐剂充分乳化,通过动力组件自动注射抽推试管内的抗原和免疫佐剂,自动化程度高,节省人力,大大提高了乳化效率,且注射抽推动作更规范,均一性好,提高抗原乳化效果,延长抗原在体内的滞留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118891272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380018255.8
申请日:2023-01-19
Applicant: 厦门大学 , 厦门万泰沧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IPC: C07K14/165 , C07K19/00 , C12N15/50 , C12N15/63 , C12N5/10 , A61K39/215 , A61P31/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领域,涉及一种SARS‑CoV‑2剌突蛋白变体、其药物组合物及用途。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分离的多肽,其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s:1‑27中的任一序列所示。本发明的多肽能够激发针对现有的不同新冠变异株的广谱中和抗体,对SARS‑CoV‑2原型毒株和变异毒株均具有良好的保护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8813386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310436017.0
申请日:2023-04-21
Applicant: 厦门大学 , 厦门万泰凯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北京万泰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PCR热循环仪和PCR热循环方法。PCR热循环仪包括:PCR器件承载模块;温控模块,包括多个温控部,各温控部具有温度控制状态和温度控制解除状态;和控制器,与温控模块信号连接以控制多个温控部;控制器和多个温控部被配置为:控制器被配置为确定PCR反应的退火温度和变性温度,并且使多个温控部中的一个温控部作为退火超调温控部;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确定PCR反应的退火/延伸温度,并且使所述多个温控部中的一个温控部作为退火/延伸超调温控部;和/或和/或控制器被配置为确定PCR反应的延伸温度,并且使多个温控部中的一个温控部作为延伸超调温控部;和/或控制器被配置为确定PCR反应的变性温度,并且使多个温控部中的一个温控部作为变性超调温控部。
-
公开(公告)号:CN115212932B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110418205.1
申请日:2021-04-19
Applicant: 厦门大学 , 北京万泰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厦门万泰凯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IPC: B01L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流控芯片组件,涉及生物测定或检验技术领域,用以优化微流控芯片组件的性能。该微流控芯片组件包括试剂仓、试剂仓支架以及芯片本体。试剂仓包括仓体、第一密封件以及第二密封件;仓体具有存储腔,仓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密封件,仓体的另一端设置有两层以上的第二密封件。试剂仓支架具有第一刺破针。芯片本体具有第二刺破针;芯片本体与试剂仓支架可拆卸连接,且芯片本体和试剂仓支架形成放置区域,以容纳试剂仓。其中,第一刺破针对应于第一密封件,第二刺破针对应于第二密封件。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微流控芯片组件,密封性好,减少了试剂仓的存储腔中物质泄漏的可能性,提高了微流控芯片组件的使用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667007A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310272243.X
申请日:2023-03-20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C07K16/28 , C07K16/46 , C12N15/13 , A61K39/395 , A61P35/00 , A61P35/02 , G01N33/574 , G01N33/6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免疫学及肿瘤学领域,涉及靶向CD274(PD‑L1)的抗体及其用途。具体而言涉及靶向PD‑L1的纳米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编码所述纳米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的核酸分子及包含其的宿主细胞。本发明还涉及包含所述纳米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的双特异性抗体、缀合物和药物组合物,以及它们在治疗肿瘤中的用途。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