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包断路单元及电池包

    公开(公告)号:CN118156089A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410582527.3

    申请日:2024-05-11

    Inventor: 杜朝晖 张山 李瑶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池包断路单元及电池包,涉及汽车电池包断路单元技术领域,所述电池包断路单元包括:BDU支撑座、若干个第一类继电器、BDU主控制电路板和若干个电连接片,若干个所述第一类继电器固定在所述BDU支撑座内;所述BDU主控制电路板固定与所述支撑座顶部;每个所述电连接片设于所述BDU主控制电路板和一个所述第一类继电器之间且与所述BDU主控制电路板和对应的一个所述第一类继电器焊接。本发明通过电连接片将BDU主控制电路板连接和第一类继电器焊接,制造过程不会产生较大的机械应力,保证了BDU主控制电路板的可靠性。

    一种电池包断路单元及电池包

    公开(公告)号:CN118824790B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410769337.2

    申请日:2024-06-14

    Inventor: 杜朝晖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电池包断路单元及电池包,其包括壳体、主控电路板、若干继电器元件及用于继电器元件之间电连接的多个导电铜排;壳体内设置有若干安装腔,安装腔内侧具第一定位部及第二定位部,导电铜排一体注塑成型于壳体内,导电铜排具有内嵌于第二定位部上的连接部;继电器元件水平设置于安装腔中,继电器元件的顶面设有线圈触片,继电器元件的前侧设置有与连接部螺栓连接的电极触头,继电器元件远离电极触头的相对两侧与第一定位部紧密配合;主控电路板,与壳体固定连接,且主控电路板上焊接有与线圈触片相插接的第一端子。本发明可以实现第一端子和继电器元件上的线圈触片精准对插连接,减少了机械应力发生,提高了电池包的安全性。

    一种智能BDU绝缘检测电路

    公开(公告)号:CN111025986B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1911342599.6

    申请日:2019-12-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BDU绝缘检测电路,包括电源模块、控制器、±15V脉冲供电模块、脉冲发生模块、加法模块、AD转换模块,本发明通过将±15V脉冲交流信号注入动力电池,检测动力电池的直流母线正负极电压,根据直流母线正负极电压计算得到动力电池的绝缘电阻,检测过程不受直流电源的影响,检测精度高、误差小、可靠性高。

    一种电池包断路单元及电池包

    公开(公告)号:CN118782427B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0661518.3

    申请日:2024-05-27

    Inventor: 杜朝晖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电池包断路单元及电池包,涉及BDU技术领域,包括:支撑座;若干个继电器元件,呈卧式固定在支撑座内,继电器元件的顶面设置有线圈触片;主控制电路板,固定设置于支撑座顶部;若干个连接组件,每个连接组件设置于主控制电路板和一个继电器元件之间,连接组件包括塑胶本体、导电片及电连接件,导电片一体成型于塑胶本体上,导电片的一端与线圈触片焊接,导电片的另一端通过电连接件与主控制电路板焊接。本发明公开的电池包断路单元,将继电器元件采用卧式放置,并配合特殊结构的连接组件和主控制电路板连接,避免连接处产生较大机械应力,确保了主控制电路板的可靠性,实现了电池包断路单元高度大幅降低,可以让电池包做的更薄。

    一种无线束安装的继电器
    1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8299223B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410493192.8

    申请日:2024-04-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继电器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无线束安装的继电器,包括底壳、外壳和线圈,其中,所述外壳可拆式固定在所述底壳上,所述外壳上开设有卡槽;所述线圈包括骨架和引出片;所述引出片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骨架上,另一端通过胶水粘接在所述卡槽内,所述引出片的中间位置与所述引出片所贯穿的所述底壳的侧面平行且间隔设置。本发明通过在底壳和外壳之间设置引出片,让引出片的中间位置与所述引出片贯穿底壳的侧面平行,并与PCBA板焊接,不仅无需在PCBA板上开设对应的穿孔,从而保障了PCBA板的结构强度和加工效率,还可以提升继电器与PCBA板的固定牢固程度,保障了汽车BDU的使用安全性。

    一种高压控制盒的缓冲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276006B

    公开(公告)日:2024-11-05

    申请号:CN202311085827.2

    申请日:2023-08-28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高压控制盒的缓冲装置,高压控制盒具有用于通过螺栓固接安装环境横梁的安装脚,安装脚上开设有通孔,通孔内穿置螺栓;安装脚朝向横梁及远离横梁的两个端面上对称开设有凹槽,两个凹槽分别与通孔的两端部相连通;缓冲装置套设在螺栓上并穿置在通孔内,缓冲装置的两端分别插入两个凹槽内,缓冲装置位于凹槽内部分的外周壁与凹槽内周壁之间留有间隙,缓冲装置具有弹性形变能力且受压发生弹性形变后的外周壁紧贴凹槽内周壁;本发明的安装脚无需开口,能够提高安装脚强度,且安装脚和缓冲装置的几个接触面都做成了和缓冲装置同圆心的弧面,能够有效提升了高压控制盒的模态,并降低在振动过程中的振幅。

    一种电池包断路单元及电池包

    公开(公告)号:CN118782427A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410661518.3

    申请日:2024-05-27

    Inventor: 杜朝晖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电池包断路单元及电池包,涉及BDU技术领域,包括:支撑座;若干个继电器元件,呈卧式固定在支撑座内,继电器元件的顶面设置有线圈触片;主控制电路板,固定设置于支撑座顶部;若干个连接组件,每个连接组件设置于主控制电路板和一个继电器元件之间,连接组件包括塑胶本体、导电片及电连接件,导电片一体成型于塑胶本体上,导电片的一端与线圈触片焊接,导电片的另一端通过电连接件与主控制电路板焊接。本发明公开的电池包断路单元,将继电器元件采用卧式放置,并配合特殊结构的连接组件和主控制电路板连接,避免连接处产生较大机械应力,确保了主控制电路板的可靠性,实现了电池包断路单元高度大幅降低,可以让电池包做的更薄。

    一种直流充电桩的动态功率分配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8107431A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410480228.9

    申请日:2024-04-22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直流充电桩的动态功率分配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响应于待充车辆的充电请求,获取所述待充车辆的充电信息,其中,所述充电信息包括所述待充车辆的预约信息和需求功率;基于所述待充车辆的预约信息,确定所述待充车辆的充电优先级;若所述需求功率大于充电桩预设功率时,根据所述待充车辆的充电优先级调节所述充电站内多个充电桩的实际充电功率,以使多个所述充电桩的实际充电功率均降低第一标准功率,并将所述待充车辆对应充电桩的实际功率增加多个所述充电桩降低的第一标准功率之和。本发明有助于提升充电桩功率分配的合理性。

    一种无线束BDU结构及散热仿真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767581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11657418.X

    申请日:2024-11-19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无线束BDU结构,包括壳体、元器组件、母排组件、PCB采集电路板、导通组件和液冷组件,元器组件设置于壳体内;母排组件注塑在壳体内;PCB采集电路板设置于壳体内,且靠近壳体开口的一侧,并与元器组件呈间隔设置,导通组件设置在元器组件及母排组件与PCB采集电路板之间,液冷组件设置于壳体的封闭侧,且与母排组件表面相抵接;通过母排组件注塑工艺固定在壳体内,增强了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保证各母排之间的绝缘性,并结合导通组件和PCB采集电路板集成元器组件,实现高压采样和低压控制的无线束布局,提高了空间利用率,通过液冷组件将母排组件表面的热量带走,实现了高效的散热效果,从而提高了BDU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一种带采样端子继电器及装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280776B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0372043.6

    申请日:2024-03-29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带采样端子继电器,包括外壳、触点组件、电磁组件和采样片,其中,外壳开设有第一引出孔和第二引出孔;触点组件设置在外壳内,且触点组件的触点经第一引出孔引出;电磁组件设置在外壳内,用于控制触点组件的动作;采样片的第一端与触点相连接,且第一端经第一引出孔引出,采样片的第二端以及中段均与电磁组件固定连接。本申请通过将采样片设置在继电器内,且采样片与触点相连接,并与电磁组件进行固定,如此一来,该集成结构无需使用线束将采样片与继电器进行连接,方便了BDU的自动化生产,同时还提高了结构的稳定性,而采样片与触点一并经第一引出孔引出,可实现对触点及采样片的限位,进一步的保证结构稳定。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