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氢气分离回收系统
    1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504547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1490995.X

    申请日:2023-11-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氢气分离回收系统,系统包括:连接模块用于接收车载储氢系统输送的氢气与保压气体的混合气,并将接收的混合气传输给储罐模块;储罐模块用于接收连接模块传输的混合气,并将混合气传输给分离模块;分离模块用于分离混合气中的氢气和保压气体,并将分离后的氢气和保压气体分别传输至第一压缩模块和第二压缩模块;第一压缩模块用于对进入第一压缩模块的气体进行压缩,并将压缩后的气体传输给第一成品储罐进行储存;第二压缩模块用于对进入第二压缩模块的气体进行压缩,并将压缩后的气体传输给第二成品储罐进行储存。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对分离后的氢气和保压气体进行再利用,减少对氢气和保压气体浪费,提高了能源利用率。

    一种双极板组件及燃料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12002918A

    公开(公告)日:2020-11-27

    申请号:CN202010851013.5

    申请日:2020-08-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燃料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双极板组件及燃料电池。该双极板组件包括极板本体、楔形结构和导水组件,极板本体上设置有气体流道,楔形结构设置于气体流道内,楔形结构远离气体流道底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斜面,第一斜面沿气体流道的入口到气体流道的出口的方向向上倾斜,导水组件设置于楔形结构上,导水组件用于将气体燃料反应生成的水导出。本发明提供的双极板组件,可以使气体流道在靠近气体流道出口一侧的纵向截面面积小于气体流道在靠近气体流道入口一侧的纵向截面面积,增大气体的流动速度,保证气体浓度在整个流场内均匀分布;通过设置导水组件,可以将气体燃料反应生产的水及时排出,避免影响气体的传输。

    一种氢气发生装置
    1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470473A

    公开(公告)日:2020-07-31

    申请号:CN202010294397.5

    申请日:2020-04-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柴油车氢气发生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氢气发生装置,其包括储氨装置、裂解装置及纯化装置,储氨装置内填充有储氨材料,柴油机的尾气排气管穿设于储氨装置;尾气排气管上设置有排气支路管,排气支路管位于储氨装置的上游,排气支路管连接于裂解装置,裂解装置上设置有排气口;裂解装置内设置有反应炉,反应炉的内壁涂覆有氨催化裂解催化剂,反应炉与储氨装置连接,反应炉的外侧设置有电加热机构;纯化装置连接于反应炉。柴油机的尾气加热储氨材料,使之释放氨气;排气支路内的尾气将反应炉加热至第一预设温度后,电加热机构加热反应炉至第二预设温度,氨气在反应炉内进行催化裂解生成氢气和氮气;纯化装置对混合气体进行纯化。

    一种燃料电池电堆壳体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11182378U

    公开(公告)日:2020-08-04

    申请号:CN202020226929.7

    申请日:2020-02-2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燃料电池车用电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燃料电池电堆壳体结构。该燃料电池电堆壳体结构包括:本体,本体为一端开口结构,本体用于容纳电堆;盖板,其盖设于本体的开口上;密封垫圈,密封垫圈设置于本体和盖板之间并分别与其相抵接;防水透气阀,其设置于盖板和/或本体上,防水透气阀用于排出泄漏的氢气和受热膨胀的气体,并阻挡外部水汽进入盖板和本体的内部。当防水透气阀设置于本体上时,防水透气阀和本体的开口处平面之间的距离为10mm-30mm;当防水透气阀设置于盖板上时,防水透气阀和盖板的边缘之间的距离为10mm-30mm。该燃料电池电堆壳体结构达到内外压差平衡的效果,防止内部部件结露、结雾的现象发生。

    一种打孔装置
    1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1917046U

    公开(公告)日:2020-11-13

    申请号:CN202020499388.5

    申请日:2020-04-0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燃料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打孔装置。该打孔装置,包括:底座,底座用于承载待加工工件;衬套,衬套设置于底座内并与其可拆卸连接,衬套上开设有冲孔;压装组件,其设置于底座上并位于冲孔的两侧,用于压紧待加工工件;支撑体,其设置于底座上;驱动件,驱动件穿设于支撑体并能够相对于其滑动;冲头,其设置于驱动件的底部,冲头的横截面为T形结构,用于冲头和冲孔之间的限位;弹性件,其套设于驱动件上并位于驱动件和支撑体之间;驱动件被配置为驱动冲头向靠近底座的方向移动,使冲头分别穿过待加工工件和冲孔。该打孔装的弹性件实现打孔过程平稳,机械冲击小,避免螺栓孔的边缘不规则而出现飞边的情况,打孔质量高。

Patent Agency Ranking